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离合器的助力装置,公开了一种双控离合器助力缸、包含这种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汽车离合器系统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包括助力气缸部分(H)、进气口部分(I)、液压控制装置部分(J),在纯气压控制助力气缸离合分离助力的基础上增加液压操纵控制装置部分(J),实现液压控制气助力离合与气压控制气助力离合相结合的双重控制方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离合器的助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控离合器助力缸,包含这种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汽车离合器系统和汽车,尤其适用于纯气压与液压混合控制离合操纵机构的汽车上。
技术介绍
汽车离合器助力装置用于保证摩擦式离合器分离、结合工作的可靠性。离合器的操纵形式日趋多样化,主要有以电机为动力源的电动电控式、以液压为动力的电控液动式、以气压为动力的液控气动式等形式。其中,气动式以其成本低、结构简单、环保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本身带有气源(气制动)的中、重型商用车和大型乘用车上的应用前景广阔。在传统的以气压作为动力源驱动离合器分离和接合的气动式离合器中,均采用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即前面提及的液控气动式离合器,在需要经常使用离合器的场合下,完全靠液压系统操作,频繁启动,容易导致液压系统故障并且令使用寿命降低。例如申请号为200710056334,名称为《气动液控式离合器自动操纵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回路较为复杂,不容易推广实施。而现有技术中有采用电控气动形式助力,例如申请号为200820118522,名称为《一种电控气动式离合器助力装置》的中国技术专利,其采用单纯的电动控制的方式来实现离合操作或同时采用液压操纵机构和电控操纵机构,但电气结构复杂,不易于维护。再如申请号为200420011615,名称为《气推液式的离合器执行机构》的中国技术专利,其操纵不够稳定,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用于离合器分离助力,使得离合器快速分离与快速接合,保证车辆正常离合的工作状态,采用纯气压控制与液压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实现轻松换挡。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双控离合器助力缸,包括助力气缸部分、进气口部分、液压控制装置部分,进气口部分设置在助力气缸部分和液压控制装置部分之间,助力气缸部分包括助力活塞、回位弹簧、助力气缸,助力气缸内部设置助力活塞,助力气缸部分还包括顶杆和推杆,顶杆设置在助力活塞、推杆之间。优选的是,推杆的一端嵌套在顶杆的一端,而顶杆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助力活塞。优选的是,回位弹簧套设在顶杆的外侧。离合分离助力时,压缩回位弹簧,推动助力活塞-顶杆-推杆向左移动产生推力;离合器平稳接合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助力活塞-顶杆-推杆回复到初始状态。优选的是,助力气缸内部通过双通控制阀连接到输入口。优选的是,助力气缸内部由助力活塞分割为前腔和后腔,其中设置有顶杆和回位弹簧的腔为前腔,另外一侧为后腔。优选的是,液压控制装置部分包括进油口、液压活塞,液压活塞的中心线与助力活塞的中心线重合设置。优选的是,液压控制装置部分包括进气口、取气口、上排气口、下排气口,进气口与取气口之间通过进气阀门间隔开,上排气口连接有排气阀门。优选的是,关闭进气阀门且开启排气阀门时取气口与上排气口连通。优选的是,取气口经双通控制阀与输入口连通。优选的是,前腔与顶杆接触处设置有呼吸孔,呼吸孔向助力气缸外侧的部分设置有空气滤芯。助力气缸前腔内呼吸空气经防尘罩初步处理后,再由空气滤芯对呼吸的外界空气进一步过滤,保障助力气缸前腔内呼吸空气的清洁,提高助力气缸前腔内橡胶件的密封性。优选的是,在顶杆伸出助力气缸外侧的部分和推杆外侧设置有防尘罩。助力缸前腔的剩余空气经呼吸孔-空气滤芯-防尘罩排向大气。同时助力缸前腔的补偿空气经防尘罩-空气滤芯-呼吸孔及时补偿所需空气,避免助力缸前腔内形成真空。优选的是,在顶杆与助力气缸接触处的外围套设有自润轴承,保证自润轴承的导向性与耐磨性。优选的是,助力气缸前腔垂直于顶杆轴线方向设置有注油通道,保证自润轴承的导向性与耐磨性。优选的是,在助力活塞外围与助力气缸内壁接触处设置有耐磨环。助力活塞采用耐磨环与自润轴承双重导向结构,同时增加自润轴承处的注油通道,保证自润轴承的导向性与耐磨性。助力缸活塞与液压操纵装置部分的液压活塞为分体式结构。当纯气压控制助力气缸助力时,液压操纵装置部分的液压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减少了对液压活塞处密封件的磨损,大大提高了液压操纵装置部分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包括以上各项特征的任意组合。一种汽车离合器系统,包括上述至少一项特征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其安装在离合器与离合器总泵之间。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离合系统。本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有益效果为1.在纯气压控制助力气缸离合分离助力的基础上增加液压操纵控制装置,实现液压控制气助力离合与气压控制气助力离合相结合的双重控制方式,使得离合器快速分离助力与快速接合;2.通过双通控制阀实现气压控制与液压操纵控制的自由转换,在气压控制装置失效的情况下,液压操纵控制装置能实现正常的机械离合控制需求,保证车辆正常离合的工作状态;3.助力缸活塞与液压操纵装置的液压活塞设计成分体式结构,当纯气压控制助力缸助力时,液压操纵装置的液压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减少了对液压活塞处密封件的磨损,大大提高了液压操纵装置的使用寿命;4.助力缸活塞采用耐磨环与自润轴承双重导向结构,同时增加自润轴承处的注油通道,保证自润轴承的导向性与耐磨性;5.助力缸前腔内呼吸空气经防尘罩初步处理后,再由空气滤芯对呼吸的外界空气进一步过滤,保障助力缸前腔内呼吸空气的清洁,提高助力缸前腔内橡胶件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纯气压控制离合分离助力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纯气压控制离合分离助力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离合分离助力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离合分离助力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压操纵装置液压活塞与助力缸助力活塞分体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双控离合器助力缸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助力缸活塞双重导向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助力活塞A,回位弹簧B,顶杆C,推杆D,呼吸孔E,空气滤芯F,防尘罩G,助力气缸部分H,进气口部分I,液压控制装置部分J,液压活塞K,助力气缸L,前腔M、后腔N,下排气口 31,输入口 11,进油口 4,进气口 12,取气口 2,上排气口 32,注油通道5,自润轴承6,耐磨环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下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一种双控离合器助力缸,如图1、3所示,包括助力气缸部分H、进气口部分1、液压控制装置部分J,进气口部分I设置在助力气缸部分H和液压控制装置部分J之间,助力气缸部分H包括助力活塞A、回位弹簧B、助力气缸L,助力气缸L内部设置助力活塞A,助力气缸部分H还包括顶杆C和推杆D,顶杆C设置在助力活塞A、推杆D之间。推杆D的一端嵌套在顶杆C的一端,而顶杆C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助力活塞A。回位弹簧B套设在顶杆C的外侧。离合分离助力时,压缩回位弹簧B,推动助力活塞A-顶杆C-推杆D向左移动产生推力;离合器平稳接合时,在回位弹簧B的作用下,使助力活塞A-顶杆C-推杆D回复到初始状态。助力气缸L内部通过双通控制阀连接到输入口 11。如图5所示,助力气缸L内部由助力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控离合器助力缸,包括助力气缸部分(H)、进气口部分(I)、液压控制装置部分(J),所述进气口部分(I)设置在所述助力气缸部分(H)和所述液压控制装置部分(J)之间,所述助力气缸部分(H)包括助力活塞(A)、回位弹簧(B)、助力气缸(L),所述助力气缸(L)内部设置助力活塞(A),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气缸部分(H)还包括顶杆(C)和推杆(D),所述顶杆(C)设置在所述助力活塞(A)、推杆(D)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松,杨柳,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