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呼吸式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199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9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呼吸式助力器,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轴(16)的轴体内设有与顶杆连接的连接槽(22),所述轴体内还设有供顶杆(1)位置摆动的并且具有深度的摆动槽(24),所述摆动槽(24)与连接槽(22)连接在一起,所述摆动槽(24)的槽径从内向外呈喇叭状逐步增大,所述顶杆的杆径小于连接槽的槽径,这种内循环助力器,其前腔成为封闭的腔体后,没有直接与外界相通,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前腔,降低了助力器的失效频率,延长助力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助力器总成的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内呼吸式助力器的改进专利技术,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把助力器前腔成为全封闭腔体的内呼吸式助力器,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将助力器顶杆与活塞轴连接处位置进行改变的改进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查中国专利数据库,得一专利号为01225114. 3,名称为《新型车用离合器助力装置》的技术专利,公开如下内容一种新型车用离合器助力装置,包括有阀体、助力缸、控制阀及弹簧,所述阀体上设有空气通道和进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安装在助力缸内,并在所述助力缸内设有带助力推杆的助力活塞,所述弹簧与助力活塞接触,所述阀体的液压室内设有中继活塞,并在中继活塞上设有推杆。该专利的附图2还公开了如下结构助力活塞将缸体分为助力腔和助力缸,助力缸的端部安装端盖,在端盖上设有 防尘罩。也就是说,助力缸与防尘罩的内腔呈敞开式设置。因而,这种结构的离合器助力器,其助力缸仅仅靠防尘罩来阻止外界的水分、杂质进入助力缸。另外,防尘罩的老化也是潜在的失效因素,当防尘罩老化后,根本就起不了防尘的作用。另外,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010300228. 4,专利技术名称为《内循环助力器》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将前腔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虽然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但是由于活塞轴上只有连接槽,没有供顶杆摆动的摆动槽,因此必须将顶杆设置在活塞轴的顶端,当活塞向外运动时,其活塞轴有大部分要伸出端盖,而活塞向内运动时,顶杆要将该活塞轴向内推进,在顶杆推进的过程中,顶杆与活塞轴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因此,在顶杆向活塞轴施力时,端盖与活塞轴的连接部位就会受到顶杆施加过来的外力,从而该处导向圈及隔尘圈的摩擦受力最大,该种结构的助力器,虽然解决了密封性,但是长期动作,活塞轴与端盖的密封部位还会出现磨损,导致缝隙的产生,外部的水分或灰尘又会从该缝隙中进入到A腔内,水分同样会使壳体内部出现锈斑,灰尘会在壳体内产生堆积,最终报废该助力器,影响助力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活塞轴长期在助力器端盖的伸出部位运动都不会对该部位产生磨损的一种内呼吸式助力器,从而保证助力器腔室内永远处于密封状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该种内呼吸式助力器,包括壳体、端盖、助力活塞、弹簧和活塞轴,所述助力活塞置于壳体内,该助力活塞将缸体分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弹簧安装在壳体内,并与所述助力活塞接触,所述活塞轴与顶杆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排气口和进油口,所述进气口分别与排气口和后腔连通,所述活塞轴穿过端盖,所述活塞轴的轴体与端盖的接触位置设有导向圈,所述端盖与活塞形成的前腔为全封闭式,该腔体与所述的排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轴的轴体内设有与顶杆连接的连接槽,所述轴体内还设有供顶杆位置摆动的具有深度的摆动槽,所述摆动槽与连接槽连接在一起,所述摆动槽的槽径从内向外呈喇叭状逐步增大,所述顶杆的杆径小于连接槽的槽径。所述顶杆的杆体具有锥度,所述顶杆前端为球状,并且在该连接槽内设有顶杆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定位挡圈。所述壳体的壁上设有呼吸管道,所述全封闭的腔体通过该呼吸管道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端盖与活塞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圈。所述排气口内设有膜片。所述壳体及端盖采用铝材。本技术中,由于增加了摆动槽,所以就加深了活塞轴上的连接槽深度,将顶杆的头部置于该连接槽内,就缩短了顶杆与活塞轴的整体连接后的长度,而且,由于摆动槽的形状为喇叭状,因此,顶杆就可以在摆动槽内有足够的位置角度进行摆动,当活塞轴左右运动时,顶杆底部基本都在A腔内,因此,顶杆不会另外对端盖与活塞轴的密封处施力,减少了该部位的摩擦力,这样,保证了活塞轴与端盖之间密封部位不会出现缝隙,保证了助力器A腔的密封性,水分和灰尘就不会进入到壳体内部,保证了助力器的质量,延长了助力器的使用时间。附图说明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图I为本技术内呼吸助力器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型号内呼吸专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顶杆放置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表示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描述其实施例的各有关细节,这种内呼吸式助力器,包括壳体7、端盖5、助力活塞6、弹簧23和活塞轴16,所述助力活塞6置于壳体7内,该助力活塞6将壳体7分为前腔A和后腔B,所述弹簧23安装在壳体7内,并与所述助力活塞6接触,弹簧23可以根据助力器的不同型号设置在前腔A或后腔B内,所述顶杆I的一部分穿过端盖5设置于前腔A里面,所述活塞轴16的轴体内除了设有连接槽22外,还设有与该连接槽22相连接的具有深度的摆动槽24,所述顶杆I前端设置在连接槽22内,而摆动槽24的深度以前腔A内的活塞轴16为长度计算,其开槽深度大于前腔活塞轴总长度的二分之一,这样,当顶杆I设置在连接槽22内部后就缩短了整个活塞轴16与顶杆I连接后的总长度,所述该摆动槽24的槽径从内向外呈喇叭状逐步增大,所述顶杆I的杆径小于摆动槽24的槽径。所述顶杆I的杆体具有锥度,锥度可以使顶杆I在该摆动槽24内有足够的摆动角度,所述顶杆I前端为球状,并且在该连接槽22内设有顶杆定位槽25,所述定位槽25内设有定位挡圈26。这样便缩短了顶杆I露在活塞轴16外面的长度,减小顶杆I向活塞轴16施加的力度,同时在活塞轴16运动时不会另外对端盖5产生外加的摩擦力;所述壳体7上设有进气口 12、排气口 18和进油口 11,所述进气口 12分别与排气口 18和后腔B连通,所述端盖5与前腔A形成一个全封闭的腔体,在端盖5与前腔壳体采用O型密封圈14密封,能更加有效防止外界的水分和杂质进入前腔A,确保使用性能;在端盖5外部设有防尘罩2,该防尘罩2将部分活塞轴16与顶杆I密封起来;所述全封闭的腔体与所述的排气口 18连通;所述壳体7的壁上设有呼吸通道15,将呼吸通道15设置在壳体7壁上后,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同时提高了可靠性能;所述全封闭的腔体通过该呼吸通道15与所述排气口 18连通;所述端盖5与活塞轴16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圈8,该导向圈5有助于助力活塞6的直线运动,为助力活塞6进行导向,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为紧配合,增加了该处的密封性;所述端盖5与活塞轴16的连接处还设有隔尘圈3,该隔尘圈3和防尘罩2同时使用,加强了前腔A的防尘性能,为前腔A提供了双重保障;所述排气口 18内设有膜片19,该膜片19的设置也使得外界的杂质难以通过排气口 18进入到壳体7内部,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所述壳体7及端盖5均采用铝材。在所述进油口 11腔体与所述活塞轴16接触处设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的设置,使得气体和液体互相阻隔,防止相串,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在其之间设置油气通道,使得万一泄露的气体或者液体能够从油气通道排到壳体外,避免影响助力器的工作;其油气通道端部设置的过滤器,也有效防止壳体外部的水或者杂质进入,延长了密封部件使用寿命。本技术将弹簧23安装在前腔A内要工作时,制动液经过进油口 11进入到油缸,推动中继活塞10右行,顶开阀门17,来自进气口 12的压缩空气就沿着进气管道进入到后腔B,而推动助力活塞6左行,助力活塞6左行后,将前腔A内多余的气体通过呼吸通道15经过排气口 18排到大气中。本技术释放时,制动液压力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呼吸式助力器,包括壳体(7)、端盖(5)、助力活塞(6)、弹簧(23)和活塞轴(16),所述助力活塞(6)置于壳体(7)内,该助力活塞(6)将缸体分为前腔(A)和后腔(B),所述弹簧(23)安装在壳体(7)内,并与所述助力活塞(6)接触,所述活塞轴(16)与顶杆(1)连接,所述壳体(7)上设有进气口(12)、排气口(18)和进油口(11),所述进气口(12)分别与排气口(18)和后腔(B)连通,所述活塞轴(16)穿过端盖,所述活塞轴(16)的轴体与端盖(5)的接触位置设有隔尘圈(3),所述端盖(5)与助力活塞(6)形成的前腔(A)为全封闭式,该腔体与所述的排气口(18)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轴(16)的轴体内设有与顶杆(1)连接的连接槽(22),所述轴体内还设有供顶杆(1)位置摆动的并且具有深度的摆动槽(24),所述摆动槽(24)与连接槽(22)连接在一起,所述摆动槽(24)的槽径从内向外呈喇叭状逐步增大,所述顶杆(1)的杆径小于连接槽(22)的槽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