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助力泵及离合总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9027 阅读:5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助力泵及离合总泵,真空助力泵包括:壳体、抽真空管、伺服活塞、连接杆和控制阀。伺服活塞包括固定有伺服膜片的盘状活塞头部和内部安装有控制阀的活塞杆部。控制阀包括:反馈柱塞,可前、后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活塞头部的中央通孔;阀杆,其前端部位于反馈柱塞的容置槽内;阀体,其前端面设有凸环,凸环能够与反馈柱塞的后端面接触配合,形成大气阀,活塞头部具有连接前腔和后腔的通道,活塞头部上邻近通道位置具有凸出部,凸出部能够与阀体前端面外侧配合,形成真空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离合总泵安装有真空助力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前腔与后腔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推动连接的运动,起到助力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真空助力泵及安装有该种真空助力泵的离合总泵。
技术介绍
油刹制动车型的离合系统,一般通过设计离合总泵和分泵的缸径比及离合踏板的杠杆比来减轻离合踏板力。而对于匹配大离合器的车型,因所需要的离合器分离カ过大,在通过设计离合总泵和分泵的缸径比及离合踏板的杠杆比的手段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离合踏板力,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如图I所示,目前比较常用的离合泵总成包括缸体9、安装在缸体9内的活塞5以及推杆I等。缸体9的上部具有储液室,缸体9借助补偿孔A和进油孔B与储液室相通。活塞5的内、外两端均与缸体9活动配合,中部较细,从而使活塞5中部与缸体9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油室。活塞5的外端装有活塞皮圈4和挡圈3,活塞5内端装有活塞垫片6,并且活塞5内端沿圆周均匀分布有6个小孔,活塞5内端与缸体9之间装有回位弹簧8,在回位弹簧8的弾力作用使活塞垫片6压向活塞5,盖住小孔6,形成单向阀,并把活塞5推向最右的位置,使皮碗7位于补偿孔A与进油孔B之间,两孔均与缸体9内腔室连通。推杆I与活塞5连接,并且在推杆I与缸体9外设有防尘罩2。当踩下离合器踏板吋,踩踏板的力通过推杆I传递到活塞5,使活塞5以及皮碗7一井向左移动,当皮碗7移动至挡住补偿孔A位置将补偿孔A关闭后,管路中的油液受压,压カ升高。在管路油压的作用下,离合分泵上的拨叉运动,最終使离合器分离,车辆制动。当迅速松开踏板吋,回位弹簧8使活塞5快速右移,而由于油液在管路中流动有ー定阻力,流动较慢,所以活塞5左侧可能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左、右侧压カ差的作用下,少量油液经进油孔B进入油室,再经小孔向左推开皮碗7,从而使活塞垫片6与活塞5分离,并从皮碗7间隙流到活塞5左侧弥补真空。当原来由离合泵压到离合分泵的油液量又重新回到离合泵缸体9内吋,由于已有少量的补偿油液流入活塞5左侧的缸体9内,故该部分总油量变大,这多出部分油液即从补偿孔A流回储液室。当液压系统中因漏油或者因温度变化引起油液的容积变化时,则借助补偿孔A适时地使整个油路中的油量适当增減,以保证正常的油压,从而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传统的离合泵中,没有助力机构,所以当使用于大离合车型时,需要非常大的カ才能踩下离合器踏板,因此制动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离合泵制动费カ的技术问题,提供ー种带有真空助力泵的离合总泵以及ー种真空助力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真空助力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密封连接的前売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连接有抽真空管,其中还包括伺服活塞、连接杆和控制阀。伺服活塞,其安装在壳体内,包括盘状活塞头部其与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伺服活塞弹簧,其中心位置具有阶梯状的中央通孔,其上固定有伺服膜片,所述伺服膜片外圆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伺服膜片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伺服膜片在轴向方向有部分折叠;活塞杆部,其后端部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后壳气封总成,其内具有控制阀安装孔。连接杆,其尾端抵靠在所述活塞头部的第一阶梯处,其头部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连接杆尾端固定有缓冲材料制成的反馈盘。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活塞杆部的控制阀安装孔内,包括反馈柱塞,可前、后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活塞头部的中央通孔内,其后端部中央具有容置槽;阀杆,其前端部位于所述反馈柱塞的容置槽内,后端部伸出所述活塞杆部并且所述活塞杆部后端部与所述阀杆之间安装有消音圈和防尘罩挡圈;阀体,其后端部安装在所述阀座上,前端部抵顶在所述活塞杆部的控制阀安装孔内壁的凸肩上,所述阀座与所述阀杆之间安装有阀杆弹簧,所述阀体与所述阀杆之间安装有阀体弹簧;所述阀体的前端面设有凸环,所述凸环能够与所述反馈柱塞的后端面接触配合,形成大气阀,所述反馈盘与所述反馈柱塞之间具有行程间隙,所述活塞头部具有连接所述前腔和后腔的通道,所述活塞头部上邻 近所述通道位置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能够与所述阀体前端面外侧配合,形成真空阀。所述反馈柱塞包括后柱塞部,所述后柱塞部的后端面呈锥形面。所述阀杆的前端部呈球面形状。本技术离合总泵,包括离合泵,所述离合泵具有推杆,其安装有本技术所述的真空助力泵,其中所述真空助力泵中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推杆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真空助力泵及离合总泵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由于密闭壳体内的伺服活塞及伺服膜片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同时本技术中设有用于通、断空气的大气阀及用于连通或隔断前、后腔的真空阀,因此能在阀杆受力运动过程中使前腔与后腔形成压カ差,该压カ差进ー步推动连接的运动,从而起到助力作用。通过以下參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的离合总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真空助力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真空助力泵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离合总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干限制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真空助力泵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连接杆23、伺服活塞24和控制阀。其中,壳体包括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前壳体21上连接有抽真空管26。伺服活塞24固定有伺服膜片30,伺服膜片30外圆周固定于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的连接处。伺服膜片30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前腔100和后腔200,伺服膜片30在轴向方向有部分折叠,以使伺服活塞24能够在壳体内移动。伺服活塞24包括盘状活塞头部241和活塞杆部242,活塞头部241内中心位置具有阶梯状的中央通孔,活塞杆部242具有控制阀安装孔,该控制阀安装孔内壁上固定有阀座243。后壳体22与活塞杆部242之间设有后壳气封总成27。活塞头部241前面设有伺服活塞弹簧座43,伺服活塞弹簧座43内安装有伺服活塞弹簧44,伺服活塞弹簧44的另一端抵顶在前売体21上。连接杆23的尾端抵靠在活塞头部241的第一阶梯处,连接杆23的头部伸出前壳体21,前壳体21与连接杆23之间具有前壳气封总成25。优选地,连接杆23的尾端固定有反馈盘45,该反馈盘45可以由硬塑材料制成,对外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反馈盘45与所述反馈柱塞33之间具有行程间隙。控制阀安装在活塞杆部242的控制阀安装孔内,控制阀包括阀杆31、阀体32、反馈柱塞33。反馈柱塞33可如、后移动地安装在活塞头部241的中央通孔内,其后端部中央具有容置槽。优选地,反馈柱塞33包括前柱塞部331、后柱塞部332和连接部333,其中前柱塞部331的直径小于后柱塞部332的直径,以适应活塞头部241的阶梯状中央通孔不同部位的直径变化。连接部333的直径小于前柱塞部331的直径。活塞头部241内固定安装有锁片40,该锁片40用于防止反馈柱塞33向后移动过量,起到限位作用。阀杆31的前端部位于反馈柱塞33的容置槽内,优选地,阀杆31的前端部呈球面形状,阀杆31的后端部伸出活塞杆部242,并且活塞杆部242后端部与阀杆31之间安装有消音圈28,活塞杆部242外面装有防尘罩29,防尘罩29端部装有防尘罩挡圈39,消音圈28一方面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另ー方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真空助力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密封连接的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所述前壳体(21)上连接有抽真空管(2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伺服活塞(24),其安装在壳体内,包括 盘状活塞头部(241),其与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伺服活塞弹簧(44),其中心位置具有阶梯状的中央通孔,其上固定有伺服膜片(30),所述伺服膜片(30)外圆周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伺服膜片(30)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前腔(100)和后腔(200),所述伺服膜片(30)在轴向方向有部分折叠; 活塞杆部(242),其后端部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后壳体(22)之间设有后壳气封总成(27),其内具有控制阀安装孔; 连接杆(23),其尾端抵靠在所述活塞头部(241)的第一阶梯处,其头部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连接杆(23)尾端固定有缓冲材料制成的反馈盘(45); 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活塞杆部(242)的控制阀安装孔内,包括 反馈柱塞(33),可如、后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活塞头部(241)的中央通孔内,其后端部中央具有容置槽; 阀杆(31),其前端部位于所述反馈柱塞(33)的容置槽内,后端部伸出所述活塞杆部(242)并且所述活塞杆部(242)后端部与所述阀杆(31)之间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训德胡福新杨培佑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