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缸,包括:缸孔;位于所述缸孔内的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缸孔内并且定位在第一活塞前侧的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缸孔内的第一压力腔室,所述第一压力腔室被第二活塞的后部分和第一活塞的前部分部分地限定;从第二活塞的后部分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第一容器入口,其被构造成在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的前侧位置处为容器和缸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以及沿缸孔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其被定位成使得:(i)当第二活塞处于释放位置时,第一凹槽恰好位于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之外,并且容器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一压力腔室流体连通,且(ii)当第二活塞处于启动位置时,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在第一凹槽的前侧位置处将容器与第一压力腔室隔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系统,尤其涉及快速充填式主缸。
技术介绍
制动系统典型地包括可流体连接到下游制动回路的主缸。在致动初期,主缸在下游制动回路中产生流体压力且将液体移出以便放置制动系统的摩擦构件,举例来说,压靠在互配表面上(如,转子或者鼓)的制动垫。在某些环境中,制动垫可从转子中移出,从而在制动垫和转子间产生间隙。当完全致动时,制动垫与转子接触,其后制动垫执行所期望的制动功能。然而,当致动首次开始时,制动垫不与转子物理接触。物理接触不足导致了下游制动回路中极小压力的积聚,这导致了制动不足。除制动不足外,与在制动垫接触转子时操作人员接收到的踏板反馈相比,当制动首次开始时车辆操作人员接收到不同的踏板反馈。这种踏板反馈的差异会给操作者造成混乱。当致动首次开始时缩短制动不足和减少踏板反馈中令人混乱的差异的一种途径是使用止回阀,其允许从容器向下游制动回路快速回填,继而将制动回路与容器隔离开。然而,止回阀增加了成本并且在与典型制动系统相关的恶劣环境下不可靠。因此,很需要提供一种主缸结构,当致动首次开始时可通过快速增加下游制动回路中的压力来最小化制动不足且减少踏板反馈中令人混乱的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主缸。主缸包括缸孔;位于所述缸孔内的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缸孔内并且定位在第一活塞前侧的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缸孔内的第一压力腔室,所述第一压力腔室被第二活塞的后部分和第一活塞的前部分部分地限定;从第二活塞的后部分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第一容器入口,其被构造成在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的前侧位置处为容器和缸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以及沿缸孔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被定位成使得(i)当第二活塞处于释放位置时,第一凹槽恰好位于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之外,并且容器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一压力腔室流体连通,且(ii)当第二活塞处于启动位置时,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在第一凹槽的前侧位置处将容器与第一压力腔室隔尚开。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主缸,其包括限定孔的一部分的内壁;位于所述孔内的主活塞;位于所述孔内并且定位在主活塞前侧的从活塞;位于孔内的主压力腔室,所述主压力腔室被从活塞的后部分以及主活塞的前部分部分地限定;位于所述孔内的从压力腔室,所述从压力腔室被从活塞的前部分部分地限定;从第二活塞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将从压力腔室与低压从区域隔离开;从第二活塞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低压从区域和主压力腔室之间;与低压从区域流体连通的容器;以及沿所述孔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被定位成使得(i)当从活塞处于释放位置时,第一凹槽恰好位于第二密封件之外,并且容器通过第一凹槽与主压力腔室流体连通,且(ii)当从活塞处于启动位置时,第二密封件与内壁密封地接合,以便将容器与主压力腔室隔离开。附图说明图1示出包括容器和主缸组件的制动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其中所述制动系统处于释放位置;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主缸组件的第一活塞组件的剖视图;图3示出图1中所示的主缸组件的第二活塞组件的剖视图;图4示出图1中所示的主缸组件的提升阀组件的剖视图;图5示出处于启动位置的图1中所示的主缸组件的局部剖视图;以及图6示出处于全行程位置的图1中所示的主缸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增进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的理解,现在参看附图中所示并且在以下所记载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可理解此处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一步可理解到本专利技术包括对所图示的实施例的任意变换和修改以及包括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可想到的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的其它应用。参考图1,示出制动系统100的局部剖视图。制动系统100包括容器102和主缸组件104。容器102与主缸组件104流体连接。容器102包括用于将容器102内的流体连通到主缸组件104的两个出口 106和108。通常,在制动操作期间,容器102内的流体与主缸组件104内的流体相比处于较低的压力。容器102包括向电子控制单元(ECU)(未示出)提供对应于容器102内的流体水平的信号的传感器(未不出)。主缸组件104包括缸110、第一活塞组件112、第二活塞组件114、第一提升阀组件116、第二提升阀组件118、第一弹簧120、第二弹簧122。第一提升阀组件116布置在第一活塞组件112和第二活塞组件114之间。第二提升阀组件118布置在第二活塞组件114和缸110的端部158之间。第一活塞组件112被连接到第二活塞组件114并且被第一弹簧120推压远离第二活塞组件114。第二活塞组件114被第二弹簧122推压远离缸110的端部158。第一活塞组件112、第二活塞组件114和缸110限定第一压力腔室124。第二活塞组件114和缸110的端部158限定第二压力腔室126。第一压力腔室124经由第一出口 128与第一下游回路(未示出)流体连通。第二压力腔室126经由第二出口 130与第二下游回路(未示出)流体连通。图1中还示出连接到制动踏板(未示出)的输入杆132。输入杆132连接到具有球窝接口 134的第一活塞组件112。缸110包括孔136。孔136具有与第一和第二活塞组件112和114相接合的通常连续的内径。然而,孔中具有限定凹槽140的开始部的不连续部分138。凹槽140可以是轴向凹槽或者径向凹槽,或者是轴向凹槽和径向凹槽的组合。凹槽140通常包括第一部分142和第二部分144,并终止于孔136中的第二不连续部分146。第一部分142限定的直径略微大于孔136的直径。第二部分144限定的直径大于第一部分142。因此,第一部分142在第二部分144和孔136之间提供过渡部分。凹槽140围绕与第一下游制动回路(未示出)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 128形成,并且从第一部分142向前延伸至第一出口 128。缸110还分别限定出与配件154和156流体连通的容器入口 150和152。配件154和156分别连接到与出口 106和108对应的互配配件。容器入口 150构造成当第二活塞组件114和第一提升阀组件116处于图1中所示的位置时,通过第二活塞组件114在容器102和第一压力腔室124之间建立流体连通,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参考图2,示出了第一活塞组件112的剖视图。第一活塞组件112包括第一活塞本体202、第一弹簧支架204、径向凸台206和密封件208和210。第一活塞本体202限定出面向正面的凹腔212和处于第一活塞本体的相反端的球窝接口 134。第一活塞本体202在第一活塞本体202的左端形成的径向凹槽214处与第一弹簧支架204连接。密封件208和210使第一活塞本体202抵靠着缸110的孔136密封(仍见图1)。第一弹簧支架204包括内侧环形部分216、凸块218和外侧环形部分220。外侧环形部分220固定地连接到径向凸台206上。第一弹簧支架204环绕第一活塞本体202以咬合配合的方式组装(即,当第一弹簧支架204被使得与第一活塞本体202接触时,凸块218向外弹性张开,然后凸块218咬合到径向凹槽214中)。当组装好后,外侧环形部分220基本上垂直于处于轴向方向的第一活塞本体202。与此类似,内侧环形部分216也基本上垂直于处于轴向方向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1 US 12/819,6331.一种主缸,包括 缸孔; 位于所述缸孔内的第一活塞; 位于所述缸孔内并且定位在第一活塞前侧的第二活塞; 位于所述缸孔内的第一压力腔室,所述第一压力腔室被第二活塞的后部分和第一活塞的前部分部分地限定; 从第二活塞的后部分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 第一容器入口,其被构造成在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的前侧位置处为容器和缸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以及 沿缸孔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被定位成使得(i)当第二活塞处于释放位置时,第一凹槽恰好位于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之外,并且容器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一压力腔室流体连通,且(ii)当第二活塞处于启动位置时,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在第一凹槽的前侧位置处将容器与第一压力腔室隔离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中,第一凹槽是多个凹槽中的一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每个沿缸孔轴向延伸并且定位成使得当第二活塞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每个恰好定位在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之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中,第一凹槽完全绕着所述缸孔径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还包括 位于缸孔内的第二压力腔室,所述第二压力腔室被第二活塞的前部分部分地限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缸,还包括 第二容器入口,其被构造成在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的前侧位置处为容器和缸孔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以及 从第二活塞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限定第二压力腔室的后部分和低压区域的前部分,所述低压区域在第二密封件和第一压力腔室密封件之间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缸,还包括 在低压区域和第二活塞的后表面之间延伸的释放路径;以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P·沃森,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