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浩专利>正文

平板式双向存储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625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板式双向存储立体车库,包括库房,库房内设置至少2个存车层,每个存车层上设置纵向导轨,每排纵向导轨上均设置一排活动车板,相邻两排活动车板之间紧凑排列,每排纵向导轨一端的存车层上开设电梯井,电梯井内安装电梯,电梯内安装牵引装置,电梯井下部的库房上开设进出车口,活动车板与存车层之间均设置横向驱动装置,存车层上设置横向调车区,纵向导轨与横向调车区之间通过横向导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不足,不需对每个车位均设置对应的车辆通道,而是在每一层设置一个公用的调车区,使相邻车位紧凑排列,存车密度大,大幅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存车数量,使车库内空间均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具体地说是一种平板式双向存储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由于近几年城市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居住地及办公场所的停车位已在各地均显示数量不够使用。导致公路两侧及人行道上不得不停放大量车辆,以至影响交通及人们正常通行。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了多种立体式车库,来增加车库的存车数量,立体车库与传统的地面车库相比,具有占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率较高等优点,但现有的绝大多数立体车库中每个车位均需设置对应的车辆通道,占用了立体车库中大量的空间,导致车位排列较松散,存车密度较低,使车库内大部分空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式双向存储立体车库,它能够解决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不足,不需对每个车位均设置对应的车辆通道,而是在每一层设置一个公用的调车区,使相邻车位紧凑排列,存车密度大,大幅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存车数量,使车库内大部分空间均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库房,库房内设置至少2个存车层,每个存车层上设置至少两排纵向导轨,每排纵向导轨上均并排设置一排至少两个活动车板,相邻两排活动车板之间紧凑排列,活动车板与纵向驱动装置连接,每排纵向导轨一端的存车层上开设电梯井,电梯井内安装电梯,电梯内安装牵引装置,电梯井下部的库房上开设进出车口,每排活动车板中除距离电梯井最远的一个活动车板外,其余每个活动车板与存车层之间均设置横向驱动装置,存车层上设置横向调车,纵向导轨与横向调车区之间通过横向导轨连接,纵向导轨与横向导轨相互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活动车板底部设置导向块,导向块能够沿纵向导轨和横向导轨移动。所述纵向驱动装置有安装在一排活动车板一端下方存车层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安装驱动链轮,一排活动车板另一端下方的存车层上安装从动链轮,驱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安装驱动链条,驱动链条上安装挡块,活动车板底部设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驱动链条下方靠近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位置安装第一托轮和第二托轮,第一托轮底部与第一液压缸的活动杆连接,第二托轮底部与第二液压缸的活动杆连接。所述牵引装置有安装在电梯底板上的牵引电机,牵引电机上安装齿轮,活动车板底面设置齿条,电梯一端进入电梯后,齿条与齿轮啮合。横向驱动装置有安装在横向调车区内的横向驱动液压缸,横向驱动液压缸的活动杆端部安装拨杆,活动车板底部长度方向边沿开设两端贯通的凹槽,拨杆位于凹槽内,并能够在凹槽内沿活动车板的长度方向移动,宽度方向相邻的活动车板之间安装电控锁扣,电控锁扣有一个旋转轴,旋转轴通过轴座固定在一个活动车板上,旋转轴与活动板连接,活动板端部设置挂钩,相邻另一个活动车板上设置凸条,两个活动车板之间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推杆,推杆与电控液压缸连接,电控液压缸安装在存车层上。相邻两排纵向导轨端部的电梯井位于异侦U。横向调车区位于存车层中部,横向调车区两侧均设置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安装活动车板,横向调车区两侧的纵向导轨与横向调车区之间均分别通过横向导轨连接。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铰连座铰连,第一铰连座安装在活动车板底部,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铰连座之间安装复位扭簧,第一限位块远离第二限位块一侧设置第一凸块,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铰连座铰连,第二铰连座安装在活动车板底部,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铰连座之间安装复位扭簧,第二限位块远离第一限位块一侧设置第二凸块。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解决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不足,不需对每个车位均设置对应的车辆通道,而是在每一层设置一个公用的调车区,相邻车位之间紧凑排列,存车密度增大,大幅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存车数量,使车库内大部分空间均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移动、提升车辆过程均自动完成,驾驶员存、取车辆均在电梯处进行,不需进入库房,有利于缩短驾驶员存、取车辆所需的时间,车辆输送过程平稳、顺畅,库房两侧均可存取车辆,有利于缓解库房附近的交通压力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纵向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横移装置与活动车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平板式双向存储立体车库,包括库房1,库房I内设置至少2个存车层,每个存车层上设置至少两排纵向导轨3,每排纵向导轨上均并排设置一排至少两个活动车板4,相邻两排活动车板4之间紧凑排列,活动车板4与纵向驱动装置连接,每排纵向导轨3 —端的存车层上开设电梯井5,电梯井5内安装电梯6,电梯6内安装牵引装置,电梯井5下部的库房I上开设进出车口 9,每排活动车板4中除距离电梯井5最远的一个活动车板夕卜,其余每个活动车板4与存车层之间均设置横向驱动装置,存车层上设置横向调车区7,纵向导轨3与横向调车区7之间通过横向导轨8连接,纵向导轨3与横向导轨8相互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活动车板4底部设置导向块31,导向块31能够沿纵向导轨3和横向导轨8移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纵向是图1中的左右方向,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横向是图1中的上下方向。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存车层可以是板式结构,也可以是框架式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动车板4用于存放车辆,需要取车时,通过横向驱动装置将目标车辆所在的活动车板与电梯之间的所有活动车板4向横向调车区7的方向横移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大于活动车板4的宽度,使目标车辆所在的活动车板能够在纵向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至电梯井5边缘,该活动车板到达电梯井5边缘后,电梯6内的牵引装置将该活动车板拉入电梯6,电梯6将该活动车板降至地面,此时驾驶员即可进入电梯6将车辆从进出车口 9处驶离库房I。调车时移开的活动车板4在目标车辆所在的活动车板进入电梯6后即可在横向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回原位。存放车辆时,电梯6携带一个空闲的活动车板4降至地面,驾驶员将车辆从进出车口 9驶入库房1,将车辆停在该电梯6内的活动车板4上即可离开,电梯6将该活动车板提升至原来所在的楼层,电梯6内的牵引装置将活动车板4送出电梯,纵向驱动装置将该活动车板沿纵向导轨3移动至合适位置存放。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不足,不需对每个车位均设置对应的车辆通道,而是在每一层设置一个公用的横向调车区7,相邻车位之间紧凑排列,存车密度大,大幅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存车数量,使车库内大部分空间均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移动、提升车辆过程均自动完成,驾驶员存、取车辆均在电梯6处进行,不需进入库房1,有利于缩短驾驶员存、取车辆所需的时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纵向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活动车板4沿纵向导轨3移动,其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纵向驱动装置有安装在一排活动车板4 一端下方存车层上的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上安装驱动链轮15,一排活动车板4另一端下方的存车层上安装从动链轮16,驱动链轮15与从动链轮16之间安装驱动链条10,驱动链条10上安装挡块11,活动车板4底部设置第一限位块12和第二限位块13,驱动链条10下方靠近驱动链轮15和从动链轮16的位置安装第一托轮17和第二托轮18,第一托轮17底部与第一液压缸19的活动杆连接,第二托轮18底部与第二液压缸20的活动杆连接。不需移动活动车板4时,第一液压缸19和第二液压缸20处于收缩状态,驱动链条10处于松弛状态,驱动电机14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平板式双向存储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库房(1),库房(1)内设置至少2个存车层,每个存车层上设置至少两排纵向导轨(3),每排纵向导轨上均并排设置一排至少两个活动车板(4),相邻两排活动车板(4)之间紧凑排列,活动车板(4)与纵向驱动装置连接,每排纵向导轨(3)一端的存车层上开设电梯井(5),电梯井(5)内安装电梯(6),电梯(6)内安装牵引装置,电梯井(5)下部的库房(1)上开设进出车口(9),每排活动车板(4)中除距离电梯井(5)最远的一个活动车板外,其余每个活动车板(4)与存车层之间均设置横向驱动装置,存车层上设置横向调车区(7),纵向导轨(3)与横向调车区(7)之间通过横向导轨(8)连接,纵向导轨(3)与横向导轨(8)相互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活动车板(4)底部设置导向块(31),导向块(31)能够沿纵向导轨(3)和横向导轨(8)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
申请(专利权)人:李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