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动式智能立体车库,包括库房,库房内安装至少两层可以独立旋转的存车盘,库房外侧设置电梯房,电梯房内安装第一电梯,每个存车盘上均分别设置4个扇形存车区,每个扇形存车区内均设置活动车板,相邻扇形存车区内的活动车板之间均互成90°排列,存车盘上与每个活动车板对应的位置均设置第一车板导轨,活动车板安装在第一车板导轨上,第一电梯的底板上设置第一电梯导轨,电梯房下部设置第一进出车口,第一电梯靠近第一进出车口的一侧开设电梯出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存取车辆过程中能够实现多级联动,即多个部件的动作步骤同时进行,能够有效缩短车辆存取时间,缓解立体车库车辆进出通道处的拥堵情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式智能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具体地说是一种联动式智能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由于近几年城市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居住地及办公场所的停车位已在各地均显示数量不够使用。导致公路两侧及人行道上不得不停放大量车辆,以至影响交通及人们正常通行。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了多种立体式车库,来增加车库的存车数量, 立体车库与传统的地面车库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但现有的立体车库在存取车辆时耗时较长,存取车辆高峰时段在车库进出通道经常出现车辆拥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动式智能立体车库,它在存取车辆过程中能够实现多级联动,即多个部件的动作步骤同时进行,能够有效缩短车辆存取时间,缓解立体车库车辆进出通道处的拥堵情况。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库房,库房内安装至少两层可以独立旋转的存车盘,存车盘通过支撑滑动副与库房连接,每个存车盘分别与各自的存车盘驱动装置连接,库房外侧设置电梯房,电梯房与库房内部相通,电梯房内安装第一电梯,第一电梯靠近库房一侧为敞开式,每个存车盘上均分别设置4个扇形存车区,每个扇形存车区内均设置至少I个活动车板,相邻扇形存车区内的活动车板之间均互成90°排列,存车盘上与每个活动车板对应的位置均设置第一车板导轨,活动车板安装在第一车板导轨上,第一电梯的底板上与第一车板导轨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电梯导轨,随着存车盘的旋转,当某一扇形存车区内的活动车板与第一电梯内的第一电梯导轨平行时,每个活动车板对应的第一车板导轨均与第一电梯内的第一电梯导轨对齐,每个第一车板导轨对应位置的存车盘和第一电梯上均安装车板驱动装置,电梯房下部设置第一进出车口,第一电梯靠近第一进出车口的一侧开设电梯出入口。电梯房底部设置地下电梯井,第一电梯能够在电梯房和地下电梯井内移动,地下电梯井底部靠近存车盘的一侧设置进出车平台,进出车平台通过坡道与地面连接。所述支撑滑动副的结构为库房内壁设置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环形滑槽,环形滑槽内部周圈安装滚轮,存车盘底面安装环形滑块,环形滑块底面与滚轮接触。所述存车盘驱动装置有一个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车盘驱动电机,车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链轮,存车盘外周壁安装环形链条,链轮与环形链条啮合。每个存车盘中心部位均开设圆形电梯井,圆形电梯井内安装第二电梯,第二电梯的底板上设置纵横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二电梯导轨,圆形电梯井周圈四个方向的存车盘上均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车板导轨,每个方向的第二车板导轨均位于两个相邻的扇形存车区之间,除最底层的一个存车盘之外的每个存车盘上的每个第二车板导轨上均安装活动车板,当第二电梯升至某一存车盘所在的高度时,第二电梯导轨与第二车板导轨位于同一平面内,每个第二车板导轨对应位置的存车盘和第二电梯上均安装车板驱动装置,最底层的一个存车盘外周的库房侧壁上开设第二进出车口。所述车板驱动装置有车板驱动电机,车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车板驱动齿轮,活动车板底面安装驱动齿条,活动车板移动时,车板驱动齿轮与活动车板底面的车板驱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一车板导轨、第一电梯导轨、第二车板导轨和第二电梯导轨均是凹槽式轨道,轨道内安装滚动轮,活动车板底部设置导向块,导向块底面与滚动轮接触。每个扇形存车区内均分别设置3个活动车板,存车盘上与每个活动车板对应的位置均设置第一车板导轨,活动车板安装在第一车板导轨上,电梯房内安装三个第一电梯,每个第一电梯的底板上与第一车板导轨对应的位置均设置第一电梯导轨。第二电梯的底板上设置纵横各三组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二电梯导轨,圆形电梯井周圈四个方向的存车盘上均分别设置三组第二车板导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存取车辆过程中电梯与存车盘相互联动,并且互不影响,能够有效缩短车辆存取时间,以库房内设置10层存车盘、每层存车盘上停放12辆车为例,高峰时段平均存车、取车时间均能够控制在I. 5分钟/辆之内,解决了目前任意一种立体车库均无法解决的存取车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在不同位置存、取车辆,能够有效缓解立体车库车辆进出通道处的拥堵情况,取车时车头朝向道路,不需倒车;设备运转阻力小、噪音低等。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第二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C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联动式智能立体车库,包括库房1,库房I内安装至少两层可以独立旋转的存车盘4,存车盘4通过支撑滑动副与库房I连接,每个存车盘4分别与各自的存车盘驱动装置连接,库房I外侧设置电梯房8,电梯房8与库房I内部相通,电梯房8内安装第一电梯9,第一电梯9靠近库房I 一侧为敞开式,每个存车盘4上均分别设置4个扇形存车区,每个扇形存车区内均设置至少I个活动车板10,相邻扇形存车区内的活动车板 10之间均互成90°排列,存车盘4上与每个活动车板10对应的位置均设置第一车板导轨 14,活动车板10安装在第一车板导轨14上,第一电梯9的底板上与第一车板导轨14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电梯导轨18,随着存车盘4的旋转,当某一扇形存车区内的活动车板10与第一电梯9内的第一电梯导轨18平行时,每个活动车板10对应的第一车板导轨14均与第一电梯9内的第一电梯导轨18对齐,每个第一车板导轨14对应位置的存车盘4和第一电梯9上均安装车板驱动装置,电梯房8下部设置第一进出车口 17,第一电梯9靠近第一进出车口 17的一侧开设电梯出入口 16。存车时,第一电梯9先携带某一存车层4上的一个空闲的活动车板10降至底层,驾驶员驾驶车辆由第一进出车口 17进入第一电梯9,将车辆停放在第一电梯9内的活动车板10上即可离开,当最底层的存车盘4上有空闲的第一车板导轨14时,存车盘4在存车盘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将该空闲的第一车板导轨14旋转至正对第一电梯9的位置,车板驱动装置直接将该活动车板10沿第一电梯导轨18和第一车板导轨14移至最底层的存车盘4上,若最底层的存车盘4上没有空闲的第一车板导轨14,则第5一电梯9携带停有车辆的活动车板10 —起升至另一个有空闲的第一车板导轨14的存车盘 4的高度,将停有车辆活动车板10存放在该存车盘4上,完成车辆存放过程。取车时,目标车辆对应楼层的存车盘4通过旋转将目标车辆所在的活动车板10旋转至正对第一电梯9 的位置,存车盘4旋转的同时,第一电梯9也向该存车盘4所处的高度移动,当目标车辆所在的活动车板10与第一电梯9对齐后,该活动车板10进入第一电梯9,与第一电梯9 一同降至底层,此时驾驶员进入第一电梯9将车辆驶离即可。通过上述结构可知在车辆存取过程中,存车盘4与第一电梯9的动作步骤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因此存车盘4与第一电梯 9可同时运转,能够实现在对活动车板10的输送过程中相互联动,有效缩短车辆存取时间, 以库房I内设置10层存车盘4、每层存车盘4上停放12辆车为例,高峰时段平均存车、取车时间均能够控制在I. 5分钟/辆之内,而目前常见的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立体车库,在存车数量相当的情况下,高峰时段平均存车、取车时间均在5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联动式智能立体车库,包括库房(1),其特征在于:库房(1)内安装至少两层可以独立旋转的存车盘(4),存车盘(4)通过支撑滑动副与库房(1)连接,每个存车盘(4)分别与各自的存车盘驱动装置连接,库房(1)外侧设置电梯房(8),电梯房(8)与库房(1)内部相通,电梯房(8)内安装第一电梯(9),第一电梯(9)靠近库房(1)一侧为敞开式,每个存车盘(4)上均分别设置4个扇形存车区,每个扇形存车区内均设置至少1个活动车板(10),相邻扇形存车区内的活动车板(10)之间均互成90°排列,存车盘(4)上与每个活动车板(10)对应的位置均设置第一车板导轨(14),活动车板(10)安装在第一车板导轨(14)上,第一电梯(9)的底板上与第一车板导轨(14)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电梯导轨(18),随着存车盘(4)的旋转,当某一扇形存车区内的活动车板(10)与第一电梯(9)内的第一电梯导轨(18)平行时,每个活动车板(10)对应的第一车板导轨(14)均与第一电梯(9)内的第一电梯导轨(18)对齐,每个第一车板导轨(14)对应位置的存车盘(4)和第一电梯(9)上均安装车板驱动装置,电梯房(8)下部设置第一进出车口(17),第一电梯(9)靠近第一进出车口(17)的一侧开设电梯出入口(16)。...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
申请(专利权)人:李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