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金纳米颗粒的CT造影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9329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金纳米颗粒的CT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称取末端为氨基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溶于水溶液中,在水浴条件下加入氯金酸溶液,磁力搅拌反应3h;室温冷却后进行乙酰化处理;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终产品;对产品进行体内、体外CT造影性能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涉及的产品制备过程简单环保,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稳定性和细胞相容性,同时显示良好的体内CT造影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纳米颗粒的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金纳米颗粒的CT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CT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因其优良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而成为最为广泛的分子影像学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使用。虽然对骨组织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但对于各个脏器等软组织,CT技术的应用却颇受限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常需造影剂的辅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造影剂多为基于碘的小分子造影剂。这种造影剂存在体内循环时间短、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等缺点。因此,开发新型造影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至今,新型造影剂的 开发更多关注的是金属纳米颗粒。这是因为金属纳米颗粒具有高于碘的原子序数,能显示更好的X-射线吸收系数。此外,纳米颗粒的尺寸使其能拥有延长的体内循环时间,更利于长时间体内造影。Ai 等以硫化铋纳米颗粒为造影剂,成功用于对大鼠的肝脏等器官的CT造影。金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以及光散射特性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金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优良的X-射线衰减特性而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前景的CT造影剂。与传统的基于碘的小分子造影剂相比,金纳米颗粒具有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金纳米颗粒的CT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以低代数的末端为氨基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作为金纳米颗粒的稳定剂,配制摩尔浓度为2.5?3.5mM的水溶液,预热;(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氯金酸溶液,其中树状大分子与氯金酸溶液中金的摩尔比为1:3,磁力搅拌;(3)将反应后的溶液室温冷却之后,加入树状大分子末端氨基摩尔数6?12倍的三乙胺,搅拌10?30min;之后加入树状大分子末端氨基摩尔数5?10倍的乙酸酐,进行乙酰化反应,搅拌反应24h;随后透析,得到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向阳刘辉张贵祥许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