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鳖胚胎期雄性性别诱导剂及诱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9301 阅读:4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中华鳖胚胎期雄性性别诱导剂及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芳香化酶抑制剂和辅助剂溶于纯度为92-98%的酒精中,得到芳香化酶抑制剂浓度为50~150μg/μl、辅助剂浓度为50~150μg/μl诱导剂;所述辅助剂选自睾酮,甲睾酮或丙酸睾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诱导方法选择在胚胎发育中性别决定关键时间点仅喷洒两次诱导剂,即可使雄性诱导率在95%以上,同时保证了中华鳖性腺的正常发育以及低药物残留;操作简便,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是目前中华鳖养殖中值得推广的性别控制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水产品养殖领域,具体指。
技术介绍
鳖是我国传统高档滋补水产品,也是百姓喜爱的名贵水产品和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在我国养殖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长期的鳖养殖实践中发现,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很大的生长差异。雄性中华鳖的生长明显快于雌鳖,据试验,中华鳖养殖至平均体重300g的群体,雄鳖比雌鳖生长快12. 7% 17. 0%,随着养殖期的延长,雌、雄鳖的生长差异还会进一步增大,雄性中华鳖肌肉中脂肪少,裙边宽厚,内脏小,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且消费者喜食雄鳖,雄鳖不但畅销,而且同比单价雄性比雌性高25%。目前全国中华鳖年产量约在22 25万吨,其中浙江省中华鳖养殖年产量达10 12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值达50亿元,是浙江省第一大水产养殖产业。因此,如果能人为控制中华鳖的雄鳖苗比例,将大大提高中华鳖养殖的产量、产值和效益。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业内也对中华鳖性别控制开展积极的技术探索。公告号为CN10248788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华鳖性别控制方法》,其是在23°C 35°C的孵化温度下,向中华鳖卵的动物极每天滴加20 30微克的甲基睾丸素,直至幼鳖出壳。此技术存在以下两个缺陷①虽然甲基睾丸素能诱导中华鳖外部性征,但是由于雌性本体中存在的芳香化酶能将睾丸素转变成雌激素,因此单独的甲基睾丸素处理时很难达到彻底的性逆转的效果,无法使全部个体雄性化。②此法需每天滴加药物,操作繁琐,且高剂量的甲基睾丸素极易导致胚胎发育以及日后性腺发育的不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性别控制效果好且不会影响中华鳖性腺发育的中华鳖胚胎期雄性性别诱导剂。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别控制效果好且不会影响中华鳖性腺发育的中华鳖胚胎期雄性性别诱导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中华鳖胚胎期雄性性别诱导齐U,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芳香化酶抑制剂和辅助剂溶于纯度为92-98%的酒精中,得到芳香化酶抑制剂浓度为5(Γ 50μ g/μ1、辅助剂浓度为5(Γ 50μ g/μ I诱导剂;其中,所述辅助剂选自睾酮,甲睾酮或丙酸睾酮。为了尽量避免诱导剂的残留,较好的,所述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浓度为50μ g/μ 1,所述辅助剂的浓度为50 μ g/ μ I。该浓度的诱导剂其性别转换率可达到95%或以上。使用上述中华鳖胚胎期雄性性别诱导剂进行中华鳖胚胎期雄性性别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①挑选受精鳖卵,在温度为31°C ±3°C、相对湿度为75 85%的孵化条件下孵化至第15期,通过照蛋器确定胚胎的位置,然后在正对胚胎的卵壳上施加所述的诱导剂 5 10 μ I ;②按相同的条件继续孵化至第16期,采用同样方法和同样剂量在正对胚胎的卵壳上施加所述的诱导剂5 10μ I ;③在相同的条件继续孵化至稚鳖出壳。上述施加方法可以为注射、喷洒或涂抹。上述孵化过程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孵化器,较好的,可以使用下述孵化器,在该孵化器中进行完全裸孵,可获得较好的孵化率,并可自动控制,节省人力。该孵化器包括孵化箱,具有箱体和箱门,孵化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有多块,这些孵化板在箱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收集盒,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收集刚孵化出的稚鳖;其特征在于该孵化器还包括孵化箱,具有箱体和箱门,孵化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有多块,这些孵化板在箱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收集盒,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收集刚孵化出的稚鳖; 其特征在于该孵化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实时检测箱体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实时检测箱体内的湿度;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立而连接控制|吴块;温控装置,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对箱体的内环境进行加热升温或制冷降温,以提供鳖卵孵化所需要的温度;加湿管,设置在所述箱体内,连通超声波加湿装置的排汽管道,用于向所述箱体内提供雾化颗粒水滴,以提供鳖卵孵化所需要的湿度;所述超声波加湿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部和下部的壳壁上的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风扇,在所述风扇的吹动作用下,使所述箱体内的空气与所述箱体外的空气形成循环流动;各所述孵化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限位待孵化的定位孔,并且各定位孔的周围间隔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孵化板采用塑料或不锈钢制备,所述定位孔为直径为12 18mm的圆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5 8mm,并且相邻的定位孔与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5 10mm。各所述透气孔与各所述定位孔交错排列。相对于所述透气孔,各所述定位孔位于正方形的中心位置,与该定位孔相邻的透气孔则位于该正方形的四个角的位置上;同样,相对于所述的定位孔,各所述透气孔位于正方形的中心位置,而该透气孔所相邻的定位孔则位于该正方形的四个角的位置上。所述加湿管为不锈钢管或PVC塑料管,所述加湿管的管壁上间隔设有多个透气微孔,并且各所述微孔的直径为I 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独特的诱导剂对中华鳖在胚胎期进行雄性性别的诱导和控制,通过性腺切片组织学染色也证实了本专利技术能够彻底将其雄性化的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长时间、高剂量地使用甲基睾丸素极易导致的稚鳖性腺发育的不正常,出现生殖器外翻等现象;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诱导方法选择在胚胎发育中性别决定关键时间点仅喷洒2次诱导剂,即可使雄性诱导率在95%以上,同时保证了中华鳖性腺的正常发育以及低药物残留;操作简便,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是目前中华鳖养殖中值得推广的性别控制技术。而优选方案中所使用的孵化器,采用超声波加湿器提供鳖卵孵化所需要的湿度,超声波加湿·器能够产生粒径为I 3微米的雾化状超微粒子,水雾通过加湿管道均匀扩散到箱体内,极易使空气吸收而湿润,并伴生丰富的负氧离子,能同时清新箱内空气,有利于蛋内胚胎发育,能持续稳定供湿与控湿,湿度精度可控制在土 1%,且不会形成水滴滴落在鳖卵上,既克服了传统喷淋加湿或纱布加湿、水蒸气加湿等保湿方法容易在鳖卵表面形成水珠导致鳖卵发霉、滋生细菌的缺点,又克服了加湿不均勻、湿度控制不稳定、介质流通不畅的缺点,孵化率高,稚鳖的质量好;并且该孵化器单位体积孵化量大,每立方米可孵化1200(Γ15(ΚΚ)枚鳖卵;箱体内环境可自动控制,孵化期间无需人工管理,可全自动孵化,节约了人力物力,且孵化清洁、操作安全、环保节能,省时省力;克服了传统孵化方法利用介质吸湿、需人工间隙式喷水加湿的技术缺陷,真正实现了中华鳖的裸孵,且无需任何介质辅助的全自动控制的孵化方法,孵化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孵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孵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收集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中的A是雌性出壳稚鳖的性腺切片组织学H&E染色照片;图4中的B为雄性出壳稚鳖的性腺切片组织学H&E染色照片;图4中的C为雌性出壳稚鳖的性腺切片Sox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意图;图4中的D为雄性出壳稚鳖的性腺切片Sox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孵化器包括孵化箱I,为前开门的柜式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华鳖胚胎期雄性性别诱导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芳香化酶抑制剂和辅助剂溶于纯度为92?98%的酒精中,得到芳香化酶抑制剂浓度为50~150μg/μl、辅助剂浓度为50~150μg/μl诱导剂;所述辅助剂选自睾酮,甲睾酮或丙酸睾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国英葛楚天王莉汪财生王伟李彩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