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福能专利>正文

纳米级美洲大蠊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47873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级美洲大蠊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级美洲大蠊制品是由80-90%的粒径在20-80nm的美洲大蠊组成的固态纳米产品;该纳米级美洲大蠊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美洲大蠊冷冻处理、真空干燥、粉碎、超高压均质和喷雾干燥等步骤;通过上述方法使美洲大蠊制品的平均粒径达到20-80nm,使该纳米级美洲大蠊制品的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原子数增加,其中的有效组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量增加,提高了疗效或减少了该产品的用量,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药用价值得到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美洲大蠊制品,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级美洲大蠊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美洲大蠊,其鉴别特征是成虫椭圆形,背腹扁平,体呈黄褐色、红棕色或深褐色,体表光泽。体型大,体长25-45_,前胸背板有一大的黑褐色蝶状斑,斑的中线前方有一“T”状黄色条纹,向后延伸至“小尾”,斑的周围呈灰黄色,后缘色斑较宽。原产地非洲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中国分布现状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我国南方地区更为常见。《本草纲目》曰“蜚蠊,行夜,皇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俗又讹盘为婆, 而讳称为香娘子也”。汉中与西南地带皆可取之食用,并谑称为香娘子。由此可见,蜚蠊作药用已有较长历史,而现今用于康复新液成药中,现亦有美洲大蠊精粉等现代中药饮片出现。中医认为美洲大蠊有“解毒消疳、利尿消肿、提升免疫力、改善虚弱症状和创伤治疗的药效,目前通常采用将美洲大蠊高温水蒸气无公害捕杀,低温减压干燥,高频振动磨粉碎为200-300微米的细粉作为药用;在临床试验中,这种微米级的美洲大蠊精粉作为中药使用时,有效组分的溶出量少,溶出速度慢,需要使用大量的药品才能达到一定的疗效,造成美洲大蠊精粉的生物利用度很低。纳米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纳米级美洲大蠊制品,其特征在于:是由80?90%的粒径在20?80nm的美洲大蠊组成的固体纳米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福能
申请(专利权)人:耿福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