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瑞椒专利>正文

一种大黄鱼苗≤1.8cm微囊饲料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77321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大黄鱼苗≤1.8cm微囊饲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一、配方芯材包括进口鱼粉、豆粕、菜粕、乌贼肝膏、面粉、矿物质;配方壁材包括螺旋藻、鱼油、维生素、明胶、水;二、配方芯材先膨化预处理后再超微粉碎;三、配方壁材通过胶体磨均质;四、用喷雾干燥法制成微囊饵料;五、壁材包衣和芯材的比例为(1-10):100;六、二次包膜所用维C聚磷酸酯和壳聚糖溶液的比例为(2-10):100。优点:试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原料由于通过膨化预处理和微囊制粒制成的微囊饵料诱食性好,易消化吸收;二次包膜技术能更有效保持饵料水中稳定性和悬浮性,从而开辟了大黄鱼苗开口饵料在海水鱼饲料中广阔地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大黄鱼苗(<1. 8cm)微囊饲料的配方及制造方法。属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技术介绍
大黄鱼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单一产量最高的鱼类,已被农业部确定为我国六种最具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大黄鱼系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花鱼”,主要产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分布在黄海南部、朝鲜西南岸、东海和琼州海峡以东的南海北部沿岸。它是一种分布于中低纬度、温水性的浅海近底层的肉食性鱼类,种群资源量较大,但抗捕能力很弱。是我国东海、黄海及南海的主要经济鱼类,曾有中国“海洋四大经济鱼类”之称。因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也是国际市场上十分看好的出口创汇产品。我国捕捞大黄鱼的历史悠久,约有1700多年。福建官井洋是我国惟一的内湾性的大黄鱼产卵场,历史上最高年捕捞量达2 500吨,但近20年来产卵的亲鱼锐减, 几近枯竭。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外市场对大黄鱼需求量日益增加,供不应求,价格高昂,一般市场上难以见到有天然大黄鱼的销售,天然大黄鱼目前已成为珍贵的海水经济鱼类。加大大黄鱼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只有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黄鱼苗≤1.8cm微囊饲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一、配方芯材的重量百分比为:进口鱼粉占45?58%、豆粕占12?18%、菜粕占4?5%、乌贼肝膏占3?6%、面粉占22?24%、矿物质占1?2%,混合;配方壁材的重量百分比为:螺旋藻占1?4%、鱼油占2?5%、维生素占0.1?0.3%,明胶占5?10%、水占80.7?91.9%,混合;二、配方芯材先膨化预处理后再超微粉碎;三、配方壁材通过胶体磨均质;四、用喷雾干燥法制成微囊饵料;五、在制备微囊饵料时,壁材包衣和芯材的比例为(1?10):100;六、二次包膜所用膜为维C聚磷酸酯和壳聚糖,该维C聚磷酸酯和壳聚糖溶液的比例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椒李锁丽黄冠刚马慧谢田汉
申请(专利权)人:孙瑞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