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930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包括:若干彼此相隔一定间距且配置成使气体在其间流动的翅片;若干穿过翅片并配置成使流体介质在其中流动的导流管;对彼此相邻的所述翅片进行折弯或挤压处理,使得翅片沿导流管轴向呈一定角度内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翅片进行二次加工,使得导流管之间间距明显减少,从而使得气体与导流管进行更充分地接触冲刷,增强换热,提高紊流脉动程度,增大对流换热系数,有效地达到增强传热的目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使整个换热器体积进一步减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热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换热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燃气冷凝换热器之类装置中的翅片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燃气燃烧可供利用的热量包括烟气的显热和烟气中水蒸汽的潜热两部分。普通型换热器受其结构的限制,排烟温度高,只能利用燃气的低热值部分;冷凝式换热器由于排烟温度很低,不仅能够充分吸收烟气的显热还能吸收潜热,利用的是烟气的高热值。因此, 冷凝式换热器的热能利用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为了充分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及收集凝结水,其一般采用二次换热方式,工作时,高温烟气依次由下至上进入显热换热器和冷凝段换热器,而水流方向正好相反,先经过冷凝段换热器,冷水在冷凝段换热器吸收高温烟气余热后,再进入主换热器吸收火焰显热。换热器吸收显热和潜热后烟气温度将降至常温,由上部烟道排出,为了安全可靠的排出烟气,冷凝式换热器采用强制排烟的方式排出烟气,使得烟气中的水蒸汽尽可能多的凝结,这就使被加热的水吸收的潜热量和显热量就越多,其节能效果就越好。故冷凝式换热器利用了作为排烟损失掉的热量,把排烟热损失变为了有用的热,这部分热量有效利用的程度决定了冷凝式换热器的节能效果。然而,进入冷凝换热器的烟气一般呈过热状态,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和水蒸气的冷凝,烟气逐渐向饱和状态过渡,最后达到饱和状态。根据实验测定,当排烟温度在50° C 左右,冷凝换热器烟气出口状态是接近于饱和状态,接近的程度与烟气的组分、换热器结构和传热传质过程有关。实验数据显示,现有技术中,烟气的流动路径仍存在不少“死区”现象或“短路”状态,降低了换热效率。翅片管式换热器中所运用的翅片管,其实就是在原有的管子表面上(不论外表面还是内表面)加工上了很多翅片,使原有的表面得到扩展,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传热元件。现有技术中,翅片管由光管及翅片组成,翅片彼此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进行换热时,由于气体侧的换热“能力”远远低于水侧,限制了水侧换热“能力”的发挥,使得气体侧成为传热过程的“瓶颈”,限制了传热量的增加。为了克服气体侧的“瓶颈”效应,在气体侧外表面加装了翅片,加装了翅片以后,使气体侧原有的传热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弥补了气体侧换热系数低的缺点,使传热量大大提高。烟气从进口到出口,由于水蒸气的凝结造成烟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烟气的物性和冷凝换热系数均发生变化。当冷凝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烟气露点温度时,烟气中水蒸气发生冷凝,换热器表面湿润,形成冷凝液膜,该冷凝液膜被烟气包围,烟气通过烟气边界层扩散到冷表面,热量再通过冷凝液膜传递到翅片表面。在此过程中,由于现有技术中,翅片管的光管之间间距较大,使得烟气流与光管接触不充分且紊流脉动程度不高,降低了对流换热系数,因而无法进一步提闻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翅片管换热器结构设计不足导致气体流动路径换热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传热面结构以达到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翅片管换热器,所述翅片管换热器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表面设置有若干彼此相隔一定间距的翅片;导流管内为流体介质,相邻导流管之间为烟气;彼此相邻导流管的翅片进行折弯或挤压处理,翅片两侧形成平行或呈一定角度的内折面。作为本技术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翅片管换热器包括有复数个导流管,相邻导流管上的翅片内折面彼此两两相贴合设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为直管导流管。作为本技术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管导流管两侧翅片的内折面呈一定角度,复数个直管导流管紧密排列成圆柱状换热器。作为本技术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管导流管两侧翅片的内折面平行,复数个直管导流管彼此平行紧密排列直排状换热器。作为本技术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若干穿过翅片并配置成使流体介质在其中流动的导流管为螺旋盘管导流管。作为本技术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旋盘管导流管上的翅片成一定角度内折处理,使得所述每一螺旋盘管导流管上的翅片内折面与其相邻的螺旋盘管导流管上的翅片内折面彼此两两相贴合。作为本技术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若干穿过翅片并配置成使流体介质在其中流动的导流管为蛇形管导流管。作为本技术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蛇形管导流管上的翅片成一定角度内折处理,使得所述每一蛇形管导流管上的翅片内折面与其相邻的蛇形管导流管上的翅片内折面彼此两两相贴合。本技术通过对翅片进行二次加工,使得导流管之间间距明显减少,从而使得烟气流与导流管进行更充分地接触冲刷,增强换热,提高紊流脉动程度,增大对流换热系数,有效地达到增强传热的目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使整个换热器体积进一步减少。从而进行二次换热,提高气体进入的初始温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翅片直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翅片直管换热器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若干翅片直管换热器呈圆周排布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若干翅片直管换热器的直管导流管彼此平行紧密排列时换热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翅片螺旋盘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翅片螺旋盘管换热器的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翅片螺旋盘管换热器A-A向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翅片螺旋盘管换热器B向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翅片蛇形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I O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翅片蛇形管换热器A向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 图I O所示,图中,翅片I ;翅片内折面2 ;导流管3 ;流体介质4 ;气体5。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I所示,图I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翅片直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该翅片直管换热器,其由复数个彼此相隔一定间距且配置成使气体5在其间流动的翅片I以及复数个穿过翅片I中并配置成使流体介质4在其中流动的直管导流管3构成,所述每一直管导流管3上皆附有沿所述直管导流管3轴线方向内折的翅片1,所述翅片 I经过折弯、切割或挤压处理,使得所述每一直管导流管3上的翅片内折面2与其相邻的导流管3上的翅片内折面2彼此两两相贴合。翅片管两侧的翅片呈一定角度内折,所形成的两个内折面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呈现一定角度,呈一定角度是为了便于复数个翅片管可以排列成圆周形状或其他形状。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同一直管导流管3上的翅片I彼此平行分布。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所述翅片直管换热器的左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包括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表面设置有若干彼此相隔一定间距的翅片(1);导流管(3)内为流体介质(4),相邻导流管(3)之间为高温气体;彼此相邻导流管的翅片(1)进行折弯或挤压处理,翅片(1)两侧形成平行或呈一定角度的内折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包括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表面设置有若干彼此相隔一定间距的翅片(I);导流管(3)内为流体介质(4),相邻导流管(3)之间为高温气体;彼此相邻导流管的翅片(I)进行折弯或挤压处理,翅片(I)两侧形成平行或呈一定角度的内折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包括有复数个导流管(3 ),相邻导流管(3 )上的翅片内折面(2 )彼此两两相贴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3)为直管导流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导流管两侧翅片的内折面呈一定角度,复数个直管导流管紧密排列成圆柱状换热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树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成强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