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7052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该垂直升降系统包括:基台以及分别设置于该基台上的电机、连接电机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贯穿被动齿轮轴心的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被动齿轮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其中,所述限位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轴顶端的弹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由于采用机械结构进行限位,相比现有采用光电传感器的限位结构,可以避免电气故障对设备造成的影响,同时简单有效的实现了对设备的保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限位保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升降系统的机械限位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限位结构,通常采用的是光电传感器,参见图I现有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 式限位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通过设置一接近开关安装板8,并于该接近开关安装板8 的上部设置上接近开关81及下部设置下接近开关82,于导向杆顶部设置一触发板72,通过导向杆7行至上接近开关81或下接近开关82而被触发后,限位结构通过光电信号转换,实现对垂直位置的检测,然后再通过PLC控制驱动电机的驱动或互锁动作。此方式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保证垂直升降动作的正常工作。当出现意外情况,如电源反向(三相相序不同),传感器失灵或是传感器支架位置偏移时,垂直升降的动作的电控逻辑会遭到破坏,导致设备本身产生损伤,从而对客户的利益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采用机械结构进行限位,避免电气故障对设备造成的影响,同时简单有效的实现了对设备的保护。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该垂直升降系统包括基台以及分别设置于该基台上的电机、连接电机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贯穿被动齿轮轴心的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被动齿轮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其中,所述限位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轴顶端的弹性装置。上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体和设置于弹性体之上的螺母。上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中,所述升降轴的顶端具有一凸台,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凸台之前还设置有一垫片。上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中,所述弹性体为一碟簧。上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中,所述弹性体为一压簧。上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中,所述升降轴的螺纹段及所述被动齿轮轴心的螺纹为梯形螺纹。上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中,所述升降轴设置在一升降平台上,所述垂直升降系统还包括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基台并平行所述升降轴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上。上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中,所述导向杆通过一直线轴承穿设于所述基台。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本技术揭示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由于采用机械结构进行限位,相比现有采用光电传感器的限位结构,可以避免电气故障对设备造成的影响,同时简单有效的实现了对设备的保护。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现有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式限位结构的示意图;图2本技术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被动齿轮与升降轴的配合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 基台2 电机3主动齿轮4被动齿轮41被动齿轮内螺纹5升降轴51弹性体52 螺母53升降轴螺纹段54垫片6升降平台7导向杆71直线轴承72触发板8接近开关安装板81上接近开关82下接近开关9工作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揭示一种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现有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式限位结构,于出现意外情况,如电源反向(三相相序不同),传感器失灵或是传感器支架位置偏移时,垂直升降的动作的电控逻辑会遭到破坏,导致设备本身产生损伤的缺陷。如图2所示,垂直升降系统包括基台I、电机2、主动齿轮3、被动齿轮4、升降轴5、 升降平台6、导向杆7,本技术揭示的限位保护结构是,是通过设置于所述升降轴5顶端的弹性装置来替代现有的通过设置一接近开关安装板8,并于该接近开关安装板8的上部设置上接近开关81及下部设置下接近开关82,于导向杆顶部设置一触发板72,通过导向杆 7行至上接近开关81或下接近开关82而被触发传递控制信号的光电传感器式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为所述垂直升降系统设置一基台1,所述主动齿轮3设置于该基台I上并连接所述电机2的驱动轴,所述被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3啮合,所述升降轴5贯穿所述被动齿轮4的轴心,所述升降轴5上设置有螺纹段53,所述被动齿轮4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41,通过被动齿轮4的旋转使得升降轴5与被动齿轮的螺纹啮合而实现上下升降,所述升降轴5的顶端具有一凸台,凸台上可以设置一垫片54。所述升降轴5设置在一升降平台6上,所述升降轴5的下端连接一滑轨,通过设置于所述滑轨中的一连接板连接工作机构9,从而由升降轴5带动工作机构9实现垂直升降动作;于所述升降平台6上还设置一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平行所述升降轴5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6上,所述导向杆7通过一直线轴承71穿设于所述基台I,这样,导向杆7不仅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还可以确保工作结构不旋转。本技术所述的弹性装置包括弹性体51和螺母52,所述弹性体51设置在所述垫片54上,所述螺母52设置在所述弹性体51之上,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体51于所述升降轴5上。较佳的方案,所述弹性体51可以选择一碟簧。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弹性体51为碟簧,还可以采用具有负荷大、行程短的其它弹性元件或压簧等,不作具体限定。本技术所述的升降轴的螺纹段53与所述被动齿轮4相配的螺纹41较佳的方案为采用梯形螺纹。当然,本技术并不限定此实施方式,还可以选择其它类型的螺纹连接。参阅图3为本技术的被动齿轮与升降轴的配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升降轴的螺纹段53与所述被动齿轮4较佳的配合尺寸设计为,假设梯形螺纹53和41的螺距为n,升降轴5的螺纹段53的长度为b,升降轴5的凸台至螺纹段53的上端之间的长度为a,升降轴5的底部至螺纹段53的下端的长度为C,则尺寸的关系为x=b-n;x=a+n;其中c>b。本技术工作原理为电机2驱动带动主动齿轮3进行正反旋转,主动齿轮3与被动齿轮4啮合后旋转, 而被动齿轮4与升降轴5设置相配的梯形螺纹41和53,升降轴5就是依靠与被动齿轮4啮合的梯形螺纹41旋转而实现上下升降。工作结构由升降轴带动实现升降。电机2正转时,升降轴5下降,并且下降至螺纹段53与被动齿轮4的梯形螺纹41 脱开,此时升降轴停止下降且位在最下方。若要上升则依靠碟簧51的弹力使得升降轴5的螺纹53与被动齿轮4的螺纹41啮合,电机2反转,升降轴5上升且升到最上方。如果此时需要下降则电机2正转,依靠工作结构9的重力下压使两段螺纹41、53啮合。本技术揭示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由于采用机械结构进行限位, 相比现有采用光电传感器的限位结构,可以避免电气故障对设备造成的影响,同时简单有效的实现了对设备的保护。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该垂直升降系统包括:基台以及分别设置于该基台上的电机、连接电机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贯穿被动齿轮轴心的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被动齿轮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轴顶端的弹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该垂直升降系统包括基台以及分别设置于该基台上的电机、连接电机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贯穿被动齿轮轴心的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被动齿轮具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轴顶端的弹性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性体和设置于弹性体之上的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升降系统的限位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轴的顶端具有一凸台,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凸台之前还设置有一垫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