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6994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2:55
一种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属车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油泵、主调压阀、副调压阀、手动阀、换挡阀组和换挡执行元件,所述手动阀设有驻车档、倒车档、空档、前进自动档、2档自动档和L档档位,所述换挡阀组包括由四个电磁阀控制的四个机械阀,所述换挡执行元件包括匹配不同档位的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其特别之处在于:在第三电磁阀控制的油路中增加一个L档机械阀,所述L档机械阀为两位五通阀结构,其阀芯在L档位手动阀的主油液压力和阀体弹簧压力控制下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缓解了L档位与其他档位切换时的换档冲击,从而改善了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尤其是一种可缓解自动变速器中 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属于车辆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AT自动变速器,大多数采用液力变矩器和行星机构来传递动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档冲击是指换档时驾驶员感觉到的车辆震动和不舒服的现象,换挡冲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液压油的压力变化速度,油液压力变化慢,相应的换挡冲击小;油液压力变化快,相应的换挡冲击大。目前的大多数AT自动变速器在L档增设了制动器油路,目的是通过制动器控制L 档位的传动比,但这条油路是与主油液直接连通的,缺乏对油液压力变化速度的精确控制机构,难以在所有工况下实现良好的换档舒适性,存在着L档位与其他档位切换时的换档冲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它通过在现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中增加与电磁阀控制油路连通的机械阀,实现对L档位制动器油路压力变化的精确控制,使L档位制动器的动作平稳,缓解L档位与其他档位切换时的换档冲击。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它包括油泵、主调压阀、 副调压阀、手动阀、换挡阀组和换挡执行元件,所述手动阀设有驻车档、倒车档、空档、前进自动档、2档自动档和L档档位,所述换挡阀组包括由四个电磁阀控制的四个机械阀,所述换挡执行元件包括匹配不同档位的Cl离合器、C2离合器、C3离合器、BI制动器和B2制动器,其特别之处在于在第三电磁阀控制的油路中增加一个L档机械阀,所述L档机械阀为两位五通阀结构,其阀芯在L档位手动阀的主油液压力和阀体弹簧压力控制下左右移动。上述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L档位手动阀油路接通时,L档机械阀的阀芯移至左位,在L档机械阀中,由第三电磁阀控制的出油油路与BI 制动器油路连通,Cl离合器油路与泄油口连通。上述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L档位手动阀油路断开时,L档机械阀的阀芯移至右位,在L档机械阀中,由第三电磁阀控制的出油油路与Cl 离合器油路连通,BI制动器油路与泄油口连通。在本技术中,由自动变速器的行星轮系结构决定了 L档档位的切换是通过执行元件中BI制动器制动和C2离合器接合实现的;本技术在第三电磁阀控制的油路中增加了一个L档机械阀,这样第三电磁阀就控制了 BI制动器的油路,而当手动阀处于前进自动档和2档自动档档位时,第三电磁阀又用于控制Cl离合器,因此本技术通过BI制动器与Cl离合器共用第三电磁阀,实现了 BI制动器由电磁阀精确控制,使作用于L档位执行元件(BI制动器)的油压变化速度平稳,缓解了 L档位与其他档位切换时的换档冲击,从而改善了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质量。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现有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原理图;图3是L档机械阀的阀芯处于左位时,L档机械阀连通油路示意图;图4是L档机械阀的阀芯处于右位时,L档机械阀连通油路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油底壳组件,3、油泵,4、主调压阀,5、副调压阀,6、手动阀,7、L 档机械阀,Cl、Cl离合器,C2、C2离合器,C3、C3离合器,BI、BI制动器,B2、B2制动器;S1、 第一电磁阀,S2、第二电磁阀,S3、第三电磁阀,S4、第四电磁阀,VI、SI电磁阀控制的机械阀,V2、S2电磁阀控制的机械阀,V3、S3电磁阀控制的机械阀,V4、S4电磁阀控制机械阀, ex、泄油口,S3、第三电磁阀控制的出油油路,Cl、Cl离合器油路,bl、Bl制动器油路;手动阀的位置P、驻车档,R、倒车档,N、空档,D、前进自动档,2、2档自动档,LU 档。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2,本技术包括油泵3、主调压阀4、副调压阀5、手动阀6、换挡阀组和换挡执行元件,所述手动阀设有驻车档P、倒车档R、空档N、前进自动档D、2档自动档2和L档 L档位,所述换挡阀组包括由四个电磁阀SI、S2、S3、S4控制的四个机械阀Vl、V2、V3、V4,所述换挡执行元件包括匹配不同档位的三个离合器C1、C2、C3和两个制动器B1、B2,其特别之处在于在第三电磁阀S3控制的油路中增加一个L档机械阀7,所述L档机械阀7为两位五通阀结构,其阀芯在L档位手动阀的主油液压力和阀体弹簧压力控制下左右移动。参看图2、图3,本技术的L档位手动阀油路接通时,L档机械阀7的阀芯移至左位,在L档机械阀7中,由第三电磁阀控制的出油油路s3与BI制动器油路bl连通,Cl 离合器油路Cl与泄油口 ex连通。参看图2、图4,本技术的L档位手动阀油路断开时,L档机械阀7的阀芯移至右位,在L档机械阀7中,由第三电磁阀控制的出油油路s3与Cl离合器油路Cl连通,BI 制动器油路bl与泄油口 ex连通。参看图I、图2、图3、图4,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一种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其具体实施例为应用于四速自动变速器上的液压控制系统,其对L档切换时换挡冲击的缓解功能主要是通过电磁阀精确控制L档执行元件(BI制动器)实现的。由该实施例的行星轮系结构决定了 L档档位的切换是依靠执行元件中BI制动器制动和C2离合器接合来完成的;本实施例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为油底壳组件I中的油经过滤油器过滤后由油泵3加压,经过主调压阀4调节的主油液直接通往手动阀6,主油液由手动阀6进入各电磁阀,经副调压阀5调节的油液通往各电磁阀控制的机械阀进油口,通过电磁阀控制的机械阀来控制通往各执行原件的油液,由执行元件动作来实现各档位间的切换。本实施例中增加的L档机械阀7,为两位五通阀结构。 当车辆处于D档时,L档机械阀7的阀芯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处于右端,第三电磁阀控制的出油油路s3和Cl离合器油路Cl相通,也就是此时的Cl离合器由电磁阀S3控制,而BI离合器油路bl通泄油口 ex ;当车辆处于L档时,由手动阀6的L档油路过来的主油液挤压机械阀芯,弹簧被压缩,使阀芯处于左端,BI离合器油路bl和第三电磁阀控制的出油油路s3 相通,也就是此时BI离合器也由电磁阀S3控制,而Cl离合器油路Cl通泄油口 ex,从而解决了 L档制动器无电磁阀精确控制的问题。本实施例在增加L档机械阀7后,第三电磁阀 S3就控制了 BI制动器的油路bl,而在D档和2档时S3电磁阀是控制Cl离合器的,通过共用电磁阀实现L档制动器也由电磁阀精确控制,从而改善了换档质量。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在手动阀6处于前进自动档档位D时,前进I档是通过结合C2离合器来实现的,此时S4电磁阀控制C2离合器油压;前进2档是通过接合C2 离合器和制动B2制动器来实现的,此时S4电磁阀控制C2离合器油压,S2电磁阀控制B2制动器油压;前进3档是通过接合Cl离合器和C2离合器来实现的,此时S3电磁阀控制Cl离合器油压,S4电磁阀控制C2离合器油压;前进4档是通过结合Cl离合器和制动B2制动器来实现的,此时S3电磁阀控制Cl离合器油压,S2离合器控制B2制动器油压。本技术还可以通过BI制动器共用其他电磁阀(只要不是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它包括油泵(3)、主调压阀(4)、副调压阀(5)、手动阀(6)、换挡阀组和换挡执行元件,所述手动阀设有驻车档(P)、倒车档(R)、空档(N)、前进自动档(D)、2档自动档(2)和L档(L)档位,所述换挡阀组包括由四个电磁阀(S1、S2、S3、S4)控制的四个机械阀(V1、V2、V3、V4),所述换挡执行元件包括匹配不同档位的C1离合器(C1)、C2离合器(C2)、C3离合器(C3)、B1制动器(B1)和B2制动器(B2),其特征是,在第三电磁阀(S3)控制的油路中增加一个L档机械阀(7),所述L档机械阀(7)为两位五通阀结构,其阀芯在(L)档位手动阀的主油液压力和阀体弹簧压力控制下左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器中可缓解L档换挡冲击的液压控制系统,它包括油泵(3)、主调压阀(4)、副调压阀(5)、手动阀(6)、换挡阀组和换挡执行元件,所述手动阀设有驻车档(P)、倒车档(R)、空档(N)、前进自动档(D)、2档自动档(2)和L档(L)档位,所述换挡阀组包括由四个电磁阀(S1、S2、S3、S4)控制的四个机械阀(V1、V2、V3、V4),所述换挡执行元件包括匹配不同档位的Cl离合器(Cl)、C2离合器(C2)、C3离合器(C3)、BI制动器(BI)和B2制动器(B2),其特征是,在第三电磁阀(S3)控制的油路中增加一个L档机械阀(7),所述L档机械阀(7)为两位五通阀结构,其阀芯在(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春郭小雷李岩胡小龙李孝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