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锭炉中的加热器及铸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677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器及铸锭炉,用于扩大加热器的热场空间,提高铸锭炉每一炉的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包括:四个平板状的侧壁,分别与每相邻两个侧壁固定连接的四个连接件;其中,连接件具有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板,以及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过渡板;四个侧壁和四个连接件围拢成一个具有倒角结构的矩形圈。在不改变炉体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加热器中连接件的结构,使每相邻两个侧壁之间以倒角形式过渡连接,从而使每一个侧壁都相对于炉体圆柱腔室中心线向外偏移,扩大了加热器的四个侧壁围拢而成的热场空间,进而提高了铸锭炉每一炉的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锭炉中的加热器及铸锭炉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铸锭炉中的加热器及铸锭炉。技术背景铸锭炉是多晶硅铸锭的必需设备,它是利用多晶硅定向凝固技术,将硅料高温熔融后通过特殊的工艺定向凝结结晶,从而得到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的多晶硅,因此,铸锭炉是一种适用于长时间连续工作,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如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铸锭炉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炉体10、位于炉体10 内的加热器30,以及位于炉体10和加热器30之间的隔热笼20 ;其中,加热器30包括四个平板状的侧壁31,四个搭接件32 ;搭接件32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石墨板组成;每相邻两个侧壁31通过一个搭接件32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四个侧壁31和四个搭接件32围拢成一个矩形圈,上述矩形圈内的空间称为热场空间,也就是硅材料在铸锭炉中的受热及结晶空间。但随着产能需求的提高,现有的铸锭炉不能满足产能需求,需要对现有的铸锭炉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于满足产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及铸锭炉,在不改变炉体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扩大了加热器的热场空间,从而提闻铸淀炉每一炉的广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在铸锭炉中的加热器,包括四个平板状的侧壁,分别与每相邻两个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四个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具有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过渡板;所述四个侧壁和所述四个连接件围拢成一个具有倒角结构的矩形圈。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过渡板之间的夹角为135°。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搭接,并通过螺钉固定。较佳地,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石墨或碳/碳复合材料。优选地,所述螺钉的材质为碳纤维或石墨。较佳地,所述侧壁的材质为石墨或碳/碳复合材料。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铸锭炉,包括具有圆柱形腔室的炉体;位于所述炉体内,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加热器;以及位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炉体之间的隔热笼。较佳地,所述隔热笼的内壁轮廓与所述加热器的外形轮廓相同。优选地,所述隔热笼包括骨架以及填充在所述骨架中的保温材料。较佳地,所述保温材料为石墨纤维。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炉体内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连接件的结构,即将原由互相垂直的两个连接板构成的连接件结构,改为由二个连接板和一个过渡板构成的连接件,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的连接件使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过渡角由直角形式改为倒角形式,进而使侧壁相对于炉体圆柱腔室中心线向外偏移,扩大了加热器的四个侧壁围拢而成的热场空间,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结构的加热器,相应地可增加放入铸锭炉中的娃料,即提闻了铸淀炉每一炉的广能。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铸锭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铸锭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铸锭炉中的加热器具有四个平板状的侧壁,每相邻两个矩形板之间通过一个直角结构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而由四个矩形板和连接件围拢形成的空间称为热场空间,是硅材料在铸锭炉中的受热及结晶空间。但随着产能需求的提高,现有的铸锭炉不能满足产能需求,需要对现有的铸锭炉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于满足产能需求。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炉体结构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加热器中连接件的结构,使每相邻两个侧壁之间以倒角形式过渡连接,从而使每一个侧壁都相对于炉体圆柱腔室中心线向外偏移,扩大了加热器的四个侧壁围拢而成的热场空间,进而提闻了铸淀炉每一炉的广能。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铸锭炉中的加热器,包括四个平板状的侧壁60,分别与每相邻两个侧壁60固定连接的四个连接件70 ;其中,连接件70具有分别可与相邻的两个侧壁60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板71,以及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过渡板72 ;四个侧壁60和四个连接件70围拢成一个具有倒角结构的矩形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四个连接件70使四个侧壁60固定连接在一起,四个侧壁60 和四个连接件70构成环形空间,即热场空间;更具体的说,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通过连接件70以倒角形式过渡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连接件,使四个侧壁60相对于炉体中心向外扩展,与现有的采用直角形式过渡连接相比,增大了四个侧壁60和四个连接件70围拢而成的热场空间。优选地,连接板71与过渡板72之间的夹角为135°,当使用这种结构的连接件70 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侧壁60固定连接后,过渡板72与所连接的侧壁60之间的夹角为135°。优选地,连接板71与侧壁6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搭接,并通过螺钉固定;更具体地说,连接板71贴合在侧壁60相应位置上,然后通过螺钉将连接板71与侧壁固定在一起。但不限于此,连接板71 —端部可以加工成阳齿或阴齿,相应的侧壁60的端部加工成阴齿或阳齿,通过阴齿与阳齿的配合实现连接件70与侧壁60的固定连接。因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工作的温度很高,因此,加热器的侧壁60、连接件70以及所用的螺钉的材质采用耐高温材料,较佳地,侧壁60和连接件70的材质为石墨或碳/ 碳;螺钉的材质为碳纤维或石墨。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器应用在铸锭炉中时作为侧加热器使用,同时为了提高对放入铸锭炉中的硅料的加热效果,须与一个顶加热器配合使用,至于侧加热器和顶加热器连接方式及控制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如图4所示,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铸锭炉,包括具有圆柱形腔室的炉体10 ;位于炉体内10,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加热器60 ;以及位于加热器60和炉体10之间的隔热笼50。其中,隔热笼50用于加热器的隔热保温,较佳地,隔热笼50的内壁轮廓与加热器60的外形轮廓相同,即隔热笼50覆盖在加热器60外表面上,如此可减少热量损失,提高隔热保温的效果。进一步地,隔热笼50包括骨架和填充在骨架中的保温材料;较佳地,保温材料为石墨纤维。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锭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因采用具有更大热场空间的加热器,相应地,铸锭炉中可以放入更多的硅料来进行生产,即提高了铸锭炉每一炉的产能。综上所述,在炉体内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连接件的结构,即将原由互相垂直的两个连接板构成的连接件结构,改为由二个连接板和一个过渡板构成的连接件,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的连接件使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过渡角由直角形式改为倒角形式,进而使侧壁相对于炉体圆柱腔室中心线向外偏移,扩大了加热器的四个侧壁围拢而成的热场空间,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结构的加热器,可提高铸锭炉每一炉的产能。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ー种铸锭炉中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平板状的侧壁,分别与每相邻两个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四个连接件;其中, 所述连接件具有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过渡板; 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锭炉中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平板状的侧壁,分别与每相邻两个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四个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具有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壁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过渡板;所述四个侧壁和所述四个连接件围拢成一个具有倒角结构的矩形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伟王楠王再东霍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