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轨服务的空间目标模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6451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间在轨服务的空间目标模拟系统,包括在几何特征上模拟真实在轨卫星的空间目标本体模拟部分及空间目标运动模拟部分,空间目标本体模拟部分,包括有卫星本体、太阳帆板、太阳帆板支架、通信天线背板、星箭对接环和远地点发动机,太阳帆板设于太阳帆板支架上,太阳帆板支架、星箭对接环及远地点发动机设于卫星本体上;空间目标运动模拟部分包括空间目标质心位姿模拟部分及自旋运动模拟部分,自旋运动模拟部分放置与空间目标质心位姿模拟部分上,自旋运动模拟部分与所述的星箭对接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空间目标本体几何特征和运动状态的模拟,为在轨服务、目标测量及目标捕获的技术的研究提供操作对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在轨服务的空间目标模拟系统
本技术涉及航天器的在轨服务、目标测量及目标捕获的
,具体地讲, 是指用于在轨服务的空间目标模拟系统。
技术介绍
所谓的在轨服务,是指在太空中通过人、机器人(或类机器人卫星)或两者协同来完成涉及延长卫星、平台、空间站附属舱和空间运载器寿命和能力的空间装配、维修和服务任务。以往,在在轨服务任务中,对目标自主捕获技术的研究多集中于目标捕获策略、目标捕获规划与控制、目标捕获建模与控制等。对待捕获目标本身的特点及运动特性关注较少,在这些研究中,常将目标简化为三轴稳定或绕固定贺旋转的刚体。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日益深入,在轨服务技术正逐步迈向工程实现阶段,迫切需要掌握待服务对象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并进行准确模拟,以为在地面开展充分的试验验证提供与在轨任务接近的操作对象,这是开展在轨服务任务仿真和试验验证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对自旋非合作目标在轨捕获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包括自旋目标的测量和运动预测、捕获前规划、捕获后复合体系统稳定控制等。同时,对自旋目标运动特性分析及地面模拟方法也开展了部分研究,目前主要模拟的方法包括数字仿真、三轴转台和转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间在轨服务的空间目标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几何特征上模拟真实在轨卫星的空间目标本体模拟部分及空间目标运动模拟部分,所述的空间目标本体模拟部分,包括有卫星本体、太阳帆板、太阳帆板支架、通信天线背板、星箭对接环和远地点发动机,所述的太阳帆板设于所述的太阳帆板支架上,所述的太阳帆板支架、星箭对接环及远地点发动机设于所述的卫星本体上;所述的空间目标运动模拟部分包括空间目标质心位姿模拟部分及自旋运动模拟部分,所述的自旋运动模拟部分放置与空间目标质心位姿模拟部分上,所述的自旋运动模拟部分与所述的星箭对接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谦刘厚德薛力军杜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