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臂铰接座,包括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上方具有圆弧形槽;所述铰接座还包括第二立板和连接件,所述第二立板的上方具有圆弧形槽,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相互平行且通过所述连接件焊接成一体。与现有铰接座中所使用的一块立板相比,两块立板不仅能够增加吊臂的受力面积,而且还能增加两块立板与下弯板之间的焊接面积,所以也就提高了铰接座与吊臂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固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设备的组成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清障车的吊臂铰接座。
技术介绍
清障车是高速公路,国、省道路上用来排除事故、故障车辆的专用设备,随着国家公路里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大型运输车辆越来越多,重型清障车的需求也在增大。重型清障车具有载重大、工作效率高等特点。清障车的吊臂作为整车的主要结构件,在清障车工作过程中用来起吊重物,有时还需要侧拉,所以吊臂承受的拉力和扭矩很大,因此要求吊臂与其铰接座之间具有很好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图I是现有的清障车的吊臂所使用的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现有的吊臂铰接座包括一块立板I、两块第一铰接板2以及两块第二铰接板3,其中,立板I的上方具有五边形的槽,第一铰接板2和第二铰接板3分别带有铰接孔。图2是图I中的铰接座与吊臂的下弯板之间的组装关系图。如图2所示,吊臂的下弯板A的底面呈五边形,下弯板A的底面与立板I和第一铰接板2上沿厚度方向的顶面相焊接,焊接面的面积小。此外,下弯板A的折弯尺寸大多会存在误差,容易造成下弯板A的底面与立板I和第一铰接板2上沿厚度方向的顶面之间不能全部贴合,进一步使焊接面的面积偏小。而且,下弯板A的下侧面与第二铰接板3相焊接,下侧面倾斜,与第二铰接板3之间接触面更加小,几乎只有一条线,所以焊接面的面积更小。而对于大吨位的清障车而言,显然这种焊接方式会严重影响到吊臂与铰接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另外,现有的铰接座仅有立板I作为单独的支撑件,自身的强度较低,这同样会影响吊臂与铰接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吊臂铰接座,其与吊臂的下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较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臂铰接座,包括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上方具有圆弧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还包括第二立板和连接件,所述第二立板的上方具有圆弧形槽,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相互平行且通过所述连接件焊接成一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两块侧筋板,两块所述侧筋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的侧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下筋板,所述下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侧筋板的底面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还包括两块第一铰接板和两块第二铰接板,其中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分别带有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板与所述第二铰接板之间相互平行,同时相互间隔地垂直焊接在所述第一立板的一侧面上,且两所述第一铰接板均位于中间,两所述第二铰接板分别位于两所述第一铰接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两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一立板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折弯件,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板的下部相焊接,所述加强筋的两侧边分别与两所述第一铰接板内侧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还包括若干法兰,各所述法兰分别焊接在所述加强筋每一侧的所述第一铰接板和所述第二铰接板的铰接孔的相对面。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与吊臂的下弯板焊接时,两所述第二铰接板分别与所述下弯板的两外侧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上的圆弧形槽的曲率半径均等于所述下弯板的曲率半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立板的尺寸。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现有的铰接座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立板,并将第二立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一立板焊接成一体,而且第二立板的上方具有圆弧形的槽,从而吊臂底部的下弯板可以同时焊接在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槽中,与现有铰接座中所使用的一块立板相比,两块立板不仅使吊臂的受力面积得到了增加,而且还将两块立板与下弯板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加,所以也就提高了铰接座与吊臂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固性。本技术并不局限适用于清障车,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的各种起重设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的清障车的吊臂所使用的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铰接座与吊臂的下弯板之间的组装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铰接座与吊臂的下弯板之间的组装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现有的清障车的吊臂所使用的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图3和图4所示,与现有的铰接座相同,本技术提供的铰接座也包括第一立板I、两块第一铰接板2、两块第二铰接板3,其中第一立板I的上方开设有圆弧形槽,第一铰接板2和第二铰接板3分别带有铰接孔。第一铰接板2与第二铰接板3之间相互平行,同时相互间隔地垂直焊接在第一立板I的一侧面上,且两块第一铰接板2均位于中间,两块第二铰接板3分别位于两块第一铰接板2的两侧。与现有技术不相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铰接座还包括第二立板4和连接件,其中第二立板4的上方开设有圆弧形槽,该圆弧形槽与第一立板I上的曲率半径相同, 且第一立板I和第二立板4上的圆弧形槽的曲率半径均等于下弯板A的曲率半径,这样的话,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立板I和第二立板4与下弯板A之间焊接时有间隙,提高焊接强度。第二立板4与第一立板I之间相互平行且通过连接件焊接成一体,第二立板4与第一立板I可以同时对吊臂进行支撑。与现有铰接座中的一块立板相比,两块立板不仅增加了受力面积,而且还增加了与下弯板A之间的焊接面积,因此提高了铰接座与吊臂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两块侧筋板5和下筋板6,两侧筋板5分别焊接在第一立板I与第二立板4的侧壁之间。下筋板6分别与第一立板I、第二立板4和侧筋板5的底面焊接成一体。由此,第一立板I、第二立板4、侧筋板5和下筋板6形成了一个箱形结构,结构更为坚固可靠。本实施例中的箱形结构截面呈方形,使得抗弯性能更好。上述各实施例中,连接件还包括加强筋7,加强筋7与两块第一铰接板2和第一立板I焊接成一体。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7是折弯件,呈V形,承受力较大。加强筋7的一端与第一立板I的下部相焊接,加强筋7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第一铰接板2的内侧相焊接。上述各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铰接座还包括若干法兰8,各法兰8分别焊接在加强筋7每一侧的第一铰接板2和第二铰接板3的铰接孔的相对面。焊接上法兰8后,主要是为了减小油缸与铰接孔的接触面积,加强铰接点处的强度,其次可以使铰接孔的加工更为方便。上述各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将加强筋7每一侧的第一铰接板2和第二铰接板3的间距加大,当铰接座与吊臂的下弯板A焊接时,两第二铰接板3分别与下弯板A的两外侧相焊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下弯板A与第二铰接板3的焊接面的面积,进而增加铰接座与吊臂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固性。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立板I的尺寸大于第二立板4的尺寸,这样可以使下筋板6不是水平设置的,而是朝第一立板I的方向倾斜设置,因此在焊接上吊臂后,可以减小下筋板6的受力。本技术实施时,首先,将吊臂的下弯板A的底面分别与第一立板I和第二立板4的圆弧形槽以及第一铰接板2的顶面焊接;然后,将吊臂的下弯板A的侧面分别与第二铰接板3的内侧面相焊接;最后,将连接件和第一立板I、第二立板4、下弯板A相焊接。本技术装配时,利用铰接件,将吊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臂铰接座,包括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的上方具有圆弧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还包括第二立板和连接件,所述第二立板的上方具有圆弧形槽,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相互平行且通过所述连接件焊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中义,汪顺,王子铭,王芳之,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