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之椅背角度调整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5818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之椅背角度调整定位装置,设于椅背与椅座连接位置,包括:二齿轮座和控制机构,所述二齿轮座中间设置有轴孔,轴孔穿设有安装轴,二齿轮座可相互接合和分离,其中一齿轮座与椅背连接,另一齿轮座与椅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分离和接合二齿轮座,二齿轮座分离后各自可绕安装轴转动,二齿轮座接合后不能相对转动。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相对传统的定位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功效,可承载较大的压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之椅背角度调整定位装置
本技术关于一种座椅之椅背角度调整定位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具操作便利及较佳定位稳定性之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椅背为使躺坐时背部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一般会在座椅上安装具有可调整椅背角度的机构,传统的可调整椅背角度的机构设计一般采用在椅座下方设置一底盘机构, 并椅背底端与该底盘机构接合,并通过底盘机构设计使得椅背可调整角度,然而该设计必须组装昂贵的底盘机构,此类结构的可调整椅背角度的机构成本较高,且该底盘机构较不适合如沙发、休闲椅等大型座椅。又如图10所示为技术人设计的另一种可调整椅背角度之结构(美国专利号为US7735925),底座101上固设导杆102,并于椅座103上设置定位装置104,并该定位装置104可套合导杆102,并可进行束合或放松动作,又椅背105下方与椅座103后方枢接连动,使得令定位装置104放松时可通过躺靠椅背105之躺靠力驱动椅背105后仰并令椅座 103前移,再将定位装置104束紧导杆102即可固定椅背105后仰角度,而该设计可使得椅背105后仰时椅座103可对应前移,并可具较佳躺靠舒适性。然而前述结构因定位装置104是通过束合导杆102方式固定,当椅背105承受较大躺靠力时该束合方式仍可能有滑动情形,因而仍可予以再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在提供一种藉由啮合方式定位椅背角度以具较佳稳定性,并可具操作便利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之椅背角度调整定位装置,设于椅背与椅座连接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齿轮座和控制机构,所述二齿轮座中间设置有轴孔,轴孔穿设有安装轴,二齿轮座可相互接合和分离,其中一齿轮座与椅背连接,另一齿轮座与椅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分离和接合二齿轮座,二齿轮座分离后各自可绕安装轴转动,二齿轮座接合后不能相对转动。所述二齿轮座包括第一齿轮座,并设有第一轴部,又该第一轴部设有第一轴孔,并一侧面外缘设置第一齿纹;第二齿轮座,所述第二齿轮座设有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设有第二轴孔,并于对应前述第一齿纹一侧面处设置可与第一齿纹哨合的第二齿纹。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在第二齿轮座,所述第二齿轮座的定位部设于对应第二齿纹另一侧面,所述定位部于不同角度位置设置不同高度的第一、二定位槽;一弹性组件,设于第一、二齿轮座间,并为第一、二齿轮座提供作动弹力;一握把机构,设有握把座,所述握把座设有第三轴部,并第三轴部与握把接合,所述第三轴部设有第三轴孔,并于一侧对应第二齿轮座之定位部位置设置可于定位部不同角度位置定位的作动部;所述握把机构的作动部设置可嵌入第一或第二定位槽的定位体;所述安装轴穿插握把座、第一、二齿轮座之第三、第一、第二轴孔组合;藉此可操控握把使作动部对应定位部动作,并可使第一、二齿轮座之第一、二齿纹啮合锁定椅背角度或不啮合令椅背角度可调整动作。所述第二齿轮座定位部的第一定位槽外凸高度高于第二定位槽,并于第一、二定位槽一侧分别设置第一、二挡靠边,又于第一、二定位槽间设置导斜边。所述第二齿轮座的定位部凸出于第二齿轮座对应第二齿纹另一侧表面,所述握把座的作动部设置有可套合定位部之套合槽,且所述定位体设于套合槽内壁上。所述第一齿轮座对应第一齿纹中央位置内凹设置有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二齿轮座于对应第二齿纹中央位置设置有内凹第二容置部,所述弹性组件设于前述第一、二容置部位置。所述第一齿轮座于第一轴部外缘设置有第一接合柱,所述第一接合柱与椅背底端接合;所述第二齿轮座于第二轴部外缘设置有第二接合柱,所述第二接合柱与椅座后端接合;所述握把机构之握把座于第三轴部外缘设置有第三接合柱,所述第三接合柱接合握把。所述座椅设有基座,基座包括扶手部及导杆,并该椅背一侧枢设于座椅之基座上方扶手部上,椅座侧方设有套合部套合基座之导杆,椅背下方设有套孔套合第一齿轮座的第一接合柱,又椅座后端设于套孔套合第二齿轮座的第二接合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操控握把使第一、二齿轮座之第一、二齿纹啮合锁定或不啮合可调整动作,并使握把座的定位体位于第一定位槽位置时该定位体可令第二齿轮座与第一齿轮座之第一、二齿纹互为啮合并同时压缩弹性组件定位椅背角度; 又可握持握把令握把座的第三轴部对应第二齿轮座之定位部枢转,并使定位体可位移至第二定位槽位置,而该导斜边可提升作动顺畅性,并使第一、二齿轮可藉由弹性组件顶持扩张,并使第一、二齿纹部可脱离啮合状态,使得椅背可调整对应椅座之角度。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操作方便,又因本技术是由齿纹啮合来定位角度,相对传统的定位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功效。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之第二齿轮座、握把座另一角度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之装配后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装配到座椅上并为锁定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装配到座椅上并为锁定状态剖视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装配到座椅上并为锁定状态剖视示意图二 ;图7是本技术控制放松状态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放松状态剖视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放松状态剖视示意图二 ;图10是传统椅背角度调整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第一齿轮座11第一轴部 12第一接合柱13第一轴孔14第一齿纹15第一容置部2第二齿轮座21第二轴部22第二接合柱23第二轴孔24第二齿纹26定位部261第一定位槽262第二定位槽263第一挡靠边264第二挡靠边265导斜边3弹性组件4握把机构41握把座411第三轴部42握把412第三接合柱413第三轴孔415作动部5安装轴51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 图6,本技术是一种座椅之椅背调整定位装置,设于椅背6与椅座 7连接位置,并如图4和图5所示,该椅背6 —侧枢设于座椅之基座8上方扶手部81上,又椅座7侧方设有套合部72套合基座8之导杆82,并椅背调整定位装置包括一第一齿轮座 I、一第二齿轮座2、一弹性组件3、一握把机构4、一安装轴5,其中该第一齿轮座I设有第一轴部11,并于第一轴部11外缘设置第一接合柱12,并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接合柱12 与椅背6底端接合,且该椅背6下方设有套孔61套合该第一接合柱12,又该第一轴部11中心设有第一轴孔13,并一侧面外缘设置第一齿纹14,并对应第一齿纹14中央位置内凹设置有第一容置部15。如图所示,第二齿轮座2设有第二轴部21,并于第二轴部21外缘设置第二接合柱 22,并该第二接合柱22与椅座7后端接合,且该椅座7后端设有套孔71套合该第二接合柱 22,又该第二轴部21中心设有第二轴孔23,并在对应前述第一齿纹14 一侧面位置设置可与第一齿纹14啮合之第二齿纹24,并在对应第二齿纹24中央位置设置有内凹第二容置部 25,又于对应第二齿纹24另一侧面设置外凸于该侧表面之定位部26,并该定位部26于不同角度位置设置不同外凸高度之第一、二定位槽261、262,并第一定位槽261外凸高度高于第二定位槽262,并于第一、二定位槽261、262 —侧分别设置第一、二挡靠边263、264,又于第一、二定位槽261、262间设置导斜边265。如图所示,弹性组件3设于第一、二齿轮座1、2间之第一、二容置部1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之椅背角度调整定位装置,设于椅背与椅座连接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齿轮座和控制机构,所述二齿轮座中间设置有轴孔,轴孔穿设有安装轴,二齿轮座可相互接合和分离,其中一齿轮座与椅背连接,另一齿轮座与椅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分离和接合二齿轮座,二齿轮座分离后各自可绕安装轴转动,二齿轮座接合后不能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长贞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凯美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