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布线板、覆盖层用干膜及柔性布线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722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回弹力小、耐弯折性良好、不使用卤素类阻燃剂也具有良好的难燃性的柔性布线板。柔性布线板(1)具备由聚酰亚胺膜形成的基材(2a)、设于基材(2a)的一侧主面的电路(2b)、覆盖电路(2b)表面的覆盖层(3),覆盖层(3)由覆盖层用干膜形成且厚度为10~5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液晶显示模块、摄像模块等器件的薄型化有用的。
技术介绍
具有小型的液晶显示面板、例如TFT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模块被用作手机等的显示部。这样的液晶显示模块中,液晶显示面板的一边安装有构成用于驱动其各亚像素的驱动器的半导体芯片,还为了与控制部连接而连接柔性布线板并收纳于框体中。柔性布线板在液晶显示面板附近弯折,另一端夹着背光源配置于框体的背面侧。同样地,搭载有CCD影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的摄像模块作为相机部件,弯折柔性布线板通过连接器等与主基板连接,收纳于手机等。这样的用于液晶显示模块、摄像模块的柔性布线板存在弯折半径随着所搭载的电子设备的小型、薄型化而变小的倾向。一般柔性布线板为了形成于基板表面的布线图案的保护和绝缘等目的而被涂布粘接剂于聚酰亚胺膜而得的覆盖膜被覆。然而,聚酰亚胺膜的弹性模量高,因此弯折柔性布线板时,该柔性布线板产生向外侧膨胀的反弹力(以下也称回弹力),存在液晶显示模块或摄像模块脱离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已知例如通过在收纳柔性布线板的框体设置孔部并在柔性布线板设置突起部并将柔性布线板的突起部插入框体的孔部来抑制柔性布线板的回弹力的方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I),或者通过在弯折的曲率达到最大的部分形成贯通孔来防止柔性布线板的反弹力导致的液晶面板脱离的方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此外,还已知例如通过在构成柔性布线板的绝缘基板的弯折部设置缺口部并在该部分涂布由有机硅树脂等形成的保护用树脂来使柔性布线板的弯折变得容易的方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3)。另外,还已知例如对于并设电路部和端子形成部的柔性布线板通过在电路部与端子形成部之间由切口形成向电路部侧呈凸状的可挠片并将该可挠片用于连接来形成弯折部的方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4)。此外,还已知基于薄型化的观点而使用由芳族聚酰胺树脂形成的膜作为覆盖膜的技术方案(参照例如专利文献5)。然而,这些方法都无法完全消除聚酰亚胺膜的弹性模量的影响。于是,提出来通过不具有聚酰亚胺膜作为支承基材的粘接片形成覆盖层的基板(参照例如专利文献6)。但是,使用该无支承基材的所谓干膜型覆盖材料的柔性印刷布线板存在耐折性显著下降的问题。此外,该粘接片使用将卤代酚类缩水甘油基化而得的环氧树脂来显现难燃性,在对环境的适合度方面也存在课题。目前为止,也提出了各种无卤素的赋予难燃性的方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等的水合金属化合物、磷酸酯或多磷酸盐化合物等磷类阻燃剂、三聚氰胺类化合物等氮类阻燃剂等非卤素类阻燃剂的方法。但是,使用这些阻燃剂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兼顾对覆盖层所要求的电绝缘性、焊锡耐热性、耐弯折性等特性与难燃性或者阻燃剂渗出至表面等问题。此外,对于像液晶显示模块和摄像模块这样可能会因漏光而产生问题的器件所使用的柔性布线板,希望表面的反射率低。因此,例如会在聚酰亚胺覆盖膜的表面印刷黑色油墨,但回弹力因该油墨层而进一步增加,弯折时可能会产生裂缝。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5-33849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20344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9-27444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7-12784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5-235587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3-133704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上所述,对于液晶显示模块和摄像元件搭载模块,不断地进行着薄型化,对用于它们的柔性布线板要求即使弯折半径小回弹力也小且耐弯折性良好。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回弹力小、耐弯折性良好、不使用卤素类阻燃剂也具有良好的难燃性的柔性布线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可用于制造这样的柔性布线板的覆盖层用干膜及柔性布线板的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态,提供柔性布线板,其特征在于,柔性布线板具备由聚酰亚胺膜形成的基材、设于所述基材的一侧主面的电路、覆盖所述电路表面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由覆盖层用干膜形成且厚度为10 50 μ 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态,提供覆盖层用干膜,其特征在于,在支承膜上具备由非卤素类难燃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所述非卤素类难燃性树脂组合物以(A)环氧树脂、(B)环氧树脂固化剂、(C)固化促进剂、(D)合成橡胶、(E)磷腈化合物、(F)多磷酸盐化合物和(G)无机填充剂为必需成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种形态,提供柔性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在由聚酰亚胺膜形成的基材的一侧主面形成电路的工序;在所述电路的表面以所述非卤素类难燃性树脂组合物层侧朝向所述电路侧的方式重叠上述覆盖层用干膜并加压加热,同时除去所述支承膜而形成覆盖层的工序。专利技术的效果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则可获得回弹力小、耐弯折性良好、不使用卤素类阻燃剂也具有良好的难燃性的柔性布线板。所得的柔性布线板适合用于液晶显示模块和摄像元件模块等要求薄型化的器件。附图的简单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布线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柔性布线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方式的一例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使用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布线板的液晶显示模块的一例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布线板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5是续图4表示柔性布线板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6是续图5表示柔性布线板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7是续图6表示柔性布线板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8是续图7表示柔性布线板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9是续图8表示柔性布线板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附图说明图10是表示使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布线板的摄像模块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覆盖层用干膜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评价用柔性布线板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的图。图13是表示评价用柔性布线板的反射率的测定结果的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布线板的实施方式I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布线板I包括柔性布线板主体2和在该柔性布线板主体2的一侧主面由覆盖层用干膜形成的厚度为10 50 μ m、较好是20 35 μ m的覆盖层3。本实施方式中,还在柔性布线板主体的另一侧主面被覆有由聚酰亚胺膜、感光性树脂等形成的其它覆盖层4,并且搭载有安装部件5 (以下,将覆盖层3和其它覆盖层4分别称为第一覆盖层3和第二覆盖层4)。形成第二覆盖层4的材料无特别限定,可与第一覆盖层3同样由覆盖层用干膜形成。从抑制回弹力、使耐弯折性提高的观点来看,较好是使用感光性树脂或覆盖层用干膜。如后所述,该柔性布线板I以形成有第一覆盖层3的主面侧位于内侧的方式弯折使用。柔性布线板主体2包括例如由聚酰亚胺膜形成的基材2a、分别设于该基材2a的两主面的电路2b和电路2c、将这些电路2b和电路2c相互连接的通孔2d、将这些电路2b和电路2c与液晶显示面板电连接的连接端子2e。第一覆盖层3形成于除设置连接端子2e的端部以外的柔性布线板主体2的几乎整面。另一方面,第二覆盖层4例如以覆盖柔性布线板主体2的安装部件5的安装部分以外的电路2c的方式形成。例如图2、3所示,这样的柔性布线板I与液晶显示面板12电连接而构成液晶显示模块11。例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2在一侧主面侧具有连接端子13和半导体芯片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泽英树福川弘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