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转向装置搭载于车辆,基于转向角及车速来设定应向转向盘施加的目标转向反力,并进行施加目标转向反力的反力控制,所述车辆用转向装置具备设定单元(100),该设定单元(100)在车速为规定的基准车速以下的情况下,以使目标转向反力小于规定的基准转向反力的方式设定目标转向反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转向装置的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车辆用转向装置,公知有如下所述电动助力转向(EPS :Electric PowerSteering):基于转向角及车速来设定应向转向盘施加的目标转向反力(或者“目标转向扭矩”),并进行向转向盘施加该目标转向反力的反力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通过进行这样的反力控制,能够改善驾驶人员的转向感。另外,作为与本专利技术相关联的在先技术文献,存在专利文献2及3。专利文献I :美国专利第519898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6-05604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1372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即使例如车辆停止时也会根据转向角来设定目标转向反力,因而有可能在例如车辆停止时使驾驶人员感受到不必要的转向反力。因此,有时可能出现难以改善驾驶人员的转向感这样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例如上述的问题而作出,以提供一种能够例如改善车辆停止时驾驶人员的转向感的车辆用转向装置为课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车辆用转向装置搭载于车辆,基于转向角及车速来设定应向转向盘施加的目标转向反力,并进行施加所述目标转向反力的反力控制,所述车辆用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设定单元,该设定单元在所述车速为规定的基准车速以下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目标转向反力小于规定的基准转向反力的方式设定所述目标转向反力。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车辆用转向装置,基于转向角及车速来设定目标转向反力(即应向转向盘施加的转向反力的目标值),并通过反力控制向转向盘施加目标转向反力。在本专利技术中,特别是在车速为基准车速以下时,设定单元以使目标转向反力小于基准转向反力的方式设定目标转向反力。因而,在例如车辆停止时等车速为基准车速以下时,能够抑制或防止使驾驶人员感受到不必要的转向反力,能够改善驾驶人员的转向感。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车辆用转向装置的一个方式中,在所述车速为所述基准车速以下时,所述设定单元基于经由所述转向盘向转向轴施加的转向扭矩来设定所述目标转向反力。根据该方式,在车速为基准车速以下时,设定单元基于转向扭矩来设定目标转向反力,以使例如由目标转向反力引起的扭矩和转向扭矩平衡。此时,设定单元并不基于转向角来设定目标转向反力。例如,在转向扭矩为零时,设定单元将目标转向反力设定为零。因而,能够可靠地抑制或防止在例如车辆停止时等车速为基准车速以下时使驾驶人员感受到不必要的转向反力。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一车辆用转向装置的其它方式中,所述规定的基准车速为能够视为所述车辆停止的车速。根据该方式,在车速为能够视为车辆停止的车速以下时,能够可靠地抑制或防止使驾驶人员感受到不必要的转向反力。在此“能够视为车辆停止的车速”是指如下内容除车辆完全停止时的车速(即时速为Okm)之外,还包含在例如时速为2km以下等车辆几乎停止这样的状态的情况下的车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二车辆用转向装置搭载于车辆,基于转向角及车速来设定应向转向盘施加的目标转向反力,并进行施加所述目标转向反力的反力控制,所述车辆用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在所述车速低的区域,与所述车速高的区域相比,将基于所述转向角及所述车速的所述目标转向反力设定得较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第二车辆用转向装置,基于转向角及车速来设定目标转向反力,并通过反力控制来向转向盘施加目标转向反力。在本专利技术中,特别是设定单元在车速低的区域,与车速高的区域相比,将基于转向角及车速的目标转向反力设定得较小。例如,设定单元在车速为规定的基准车速以下的情况下,与车速高于所述基准车速的情况相比,将基于转向角及车速的目标转向反力设定得较小。因而,在例如车辆停止时等车速低的区域时,能够抑制或防止使驾驶人员感受到不必要的转向反力,能够改善驾驶人员的转向感。本专利技术的作用及其它优点从接下来说明的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中可以明确得到。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转向装置的车辆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转向装置中的目标转向反力的设定流程的流程图。图3是规定车速大于基准车速的情况下的目标转向反力的映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I至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转向装置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I对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转向装置的车辆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转向装置的车辆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在图I中,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转向装置的车辆10具备方向盘11、转向轴12、电动机13、齿轮齿条副部14、转向横拉杆15、转向节臂16、前轮17f、转向角传感器21、扭矩传感器22、车速传感器23及控制器100。方向盘11 (以下适当简称为“方向盘1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向盘”的一个示例,为了使车辆10转动等而由驾驶人员进行操作。方向盘11经由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转向轴”的一个示例即转向轴12,与齿轮齿条副部14连接。在转向轴12上设置有转向角传感器21、扭矩传感器22及电动机13。转向角传感器21检测与驾驶人员对方向盘11的操作相对应的转向角。转向角传感器21将与检测出的转向角相对应的检测信号向控制器100供给。扭矩传感器22检测经由方向盘11向转向轴12施加的转向扭矩。扭矩传感器22将与检测出的转向扭矩对应的检测信号向控制器100供给。车速传感器23检测车辆10的车速,将与检测出的车速对应的检测信号向控制器100供给。电动机13由减速机、电动马达等构成,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向转向轴12施加扭矩。以下将电动机13向转向轴12施加的扭矩适当称为“辅助扭矩”。齿轮齿条副部14由齿条、小齿轮构成,从转向轴12传递旋转而进行动作。转向横拉杆15及转向节臂16与齿轮齿条副部14连结,前轮17f与转向节臂16连结。这种情况下,转向横拉杆15及转向节臂16利用齿轮齿条副部14而动作,从而使与转向节臂16连结的前轮17f转向。控制器100 是具备 CPlX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R0M(Read OnlyMemory :只读储存器)及RAM (Random AccessMemory :随机储存器)等的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器100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设定单元”的一个示例的功能,基于分别从转向角传感器21、扭矩传感器22及车速传感器23供给的检测信号,来设定目标转向反力。控制器100进行控制电动机13的反力控制,以使所设定的目标转向反力向方向盘11施加。即,在反力控制中,电动机13向转向轴12施加的辅助扭矩由控制器100控制,以向方向盘11施加目标转向反力。接下来,参照图2及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转向装置中的目标转向反力的设定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转向装置中的目标转向反力的设定流程的流程图。在图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目标转向反力的设定中,首先利用控制器100来判定车速V是否大于规定的基准车速VO (步骤S10)。在此,作为基准车速V0,被设定为在例如时速为lknT2km等车辆几乎停止的状态的情况下的车速。在判定为车速V大于基准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井崇司,冈崎主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