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当在第一接合装置的释放状态下将第二接合装置控制为滑动状态时,能够尽早且适当地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控制装置(3)以驱动装置(1)作为控制对象,在该驱动装置(1)中的将输入部件(I)与输出部件(O)连结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接合装置(CS)、旋转电机(12)以及第二接合装置(C1)。控制装置(3)具备:损耗扭矩推定部(47),该损耗扭矩推定部(47)导出作为第一接合装置(CS)的释放状态下的、因该第一接合装置(CS)的拖曳阻力而引发的损耗扭矩的推定值的推定损耗扭矩;以及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45b),该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45b)执行在第一接合装置(CS)的释放状态下对第二接合装置(C1)进行控制以使其处于滑动状态的特定滑动控制,在执行该特定滑动控制的情况下设定对第二接合装置(C1)的供给油压,使得第二接合装置(C1)的传递扭矩容量成为与推定输入扭矩相对应的容量,其中,推定输入扭矩作为旋转电机(12)的输出扭矩与推定损耗扭矩的差值而被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驱动装置为控制对象的控制装置,该驱动装置在连接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从输入部件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接合装置、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接合装置,其中,该输入部件与内燃机驱动连结,该输出部件与车轮驱动连结。
技术介绍
作为上述这样的控制装置,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装置。该控制装置以所谓的单马达并联(lmotor parallel)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作为控制对象。专利文献I的控制装置在自内燃机(该专利文献I的发动机E,以下相同)的停止状态起启动该内燃机的内燃机启动控制时,为了抑制输出部件的扭矩变动,防止产生冲击,实施控制以便在第一接合装置(第一离合器CLl)的释放状态下使第二接合装置(第二离合器CL2 )处于滑动状态。此外,在开始该滑动控制时,控制装置构成为设定对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 使得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达到与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相对应的容量。此外,在专利文献I的控制装置中,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因与车辆要求扭矩的大小及旋转电机最大输出扭矩的大小(旋转电机输出扭矩的上限值)的关系,被设定为车辆要求扭矩或旋转电机最大输出扭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在设定上述对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时仅考虑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但是,即使第一接合装置处于释放状态,实际上也会因为存在于该第一接合装置的周围的空气、油等流体的拖曳阻力而产生扭矩损失。因此,如果在设定对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时仅考虑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则相对于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被实际输入到第二接合装置的输入侧旋转部件的扭矩的大小会缩小上述扭矩损失的量,因此存在无法适当地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或者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的实现被延迟的问题。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1891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希望实现如下控制装置,当在第一接合装置的释放状态下将第二接合装置控制为滑动状态时,能够尽早且适当地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以驱动装置为控制对象,在该驱动装置中的将与内燃机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以及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连接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从所述输入部件侧依次设置有第一接合装置、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接合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损耗扭矩推定部,该损耗扭矩推定部导出作为所述第一接合装置的释放状态下的、因该第一接合装置的拖曳阻力而引发的损耗扭矩的推定值的推定损耗扭矩;以及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接合装置处于释放状态且执行将所述第二接合装置自处于完全接合状态的状态起控制为滑动状态的特定滑动控制的情况下,所述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设定对所述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使得所述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成为与推定输入扭矩相对应的容量,其中,所述推定输入扭矩作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与所述推定损耗扭矩的差值而被决定。其中,“驱动连结”意味着两个旋转单元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并作为包括如下状态的概念而被使用,即该两个旋转单元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或者该两个旋转单元以能够经由一个或两个以上传动部件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作为此类传动部件,包括同速或变速地传递旋转的各类部件,例如包括轴、齿轮机构、带、链条等。另外,作为此类传动部件,还可以包括选择性地传递旋转及驱动力的接合装置,例如摩擦离合器、啮合型离合器等。另外,“旋转电机”作为包括马达(电动机,mo tor )、发电机(generator )、以及根据需要而实现马达及发电机双方的功能的电动机/发电机中的任一种部件的概念而被使用。另外,有关作为对象的接合装置的状态,“完全接合状态”意味着一侧旋转部件与另一侧旋转部件以一体旋转的状态而接合的状态,“滑动状态”意味着一侧旋转部件与另一侧旋转部件以具有规定的转速差的状态而接合的状态。另外,“释放状态”意味着在一侧旋转部件与另一侧旋转部件之间不传递旋转及驱动力的状态。根据上述结构特征,在执行特定滑动控制的情况下,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设定对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使得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变为对应于如下推定输入扭矩的容量,该推定输入扭矩作为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和推定损耗扭矩之间的差值而被决定。如此,当执行特定滑动控制时,在考虑到因第一接合装置的拖曳阻力而引发的推定损耗扭矩量的基础上使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低于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由此能够获得易于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的结构。即,通过使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低于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能够根据与对第二接合装置实际输入的扭矩的大小的关系,立刻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或者, 例如,即使在该时刻并未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通过此后减小对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也能够尽早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因此,无论如何,当在第一接合装置的释放状态下将第二接合装置控制为滑动状态时,都能够尽早且适当地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此处,优选构成为,在所述特定滑动控制中,所述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使对所述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向与所述推定输入扭矩相对应的初始油压降低,然后使对所述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从所述初始油压以恒定的时间变化率降低,直至所述第二接合装置的一侧旋转部件与另一侧旋转部件之间的转速差达到规定值为止。根据该结构,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使对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向与推定输入扭矩相对应的初始油压降低,由此在特定滑动控制中,首先能够将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适当地设定为与推定输入扭矩相对应的容量。之后,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使对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从初始油压以恒定的时间变化率降低,由此能够尽早且适当地实现第二接合装置的滑动状态。另外,优选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的停止状态下,能够一边执行所述特定滑动控制,一边利用所述旋转电机的扭矩来执行使所述内燃机启动的内燃机启动控制,对于所述特定滑动时油压控制部而言,在所述内燃机启动控制中,在所述输入部件的转速开始上升以后且在所述输入部件的转速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转速变为相等之前,使对所述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上升,使得所述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增大与所述推定损耗扭矩相对应的容量。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执行上述这样的特定滑动控制的同时执行内燃机启动控制, 能够抑制在内燃机启动时因初期爆发(初爆)扭矩等所引发的输出部件的扭矩变动,从而能够防止产生冲击。但是,在特定滑动控制中,在第二接合装置开始滑动的时刻,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处于旋转电机的输出扭矩与实际的扭矩损失(包括因摩擦阻力所引发的损耗扭矩、因第一接合装置的拖曳阻力所引发的实际的损耗扭矩等)的差值相均衡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在内燃机启动以后第一接合装置形成为完全接合状态、且实际的第一接合装置的拖曳阻力完全被消除时,相对于第二接合装置的传递扭矩容量,被实际输入到第二接合装置的输入侧旋转部件的扭矩的大小至少增大因第一接合装置的拖曳阻力所引发的实际的损耗扭矩量,从而有可能使与内燃机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及旋转电机的转速过度上升。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输入部件的转速在内燃机启动以后开始上升,在此后且在输入部件与旋转电机同步之前会使对第二接合装置的供给油压与推定损耗扭矩的大小相对应地上升,因此能够防止输入部件及旋转电机的转速过度上升。另外,优选构成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秀哉,吉田高志,津田耕平,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