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紧密纺用防尘吸风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0065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具有防尘性的紧密纺用吸风组件,解决现有吸风组件气密性较差,环境适应性不好,容易被飞花等堵塞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纺纱新
,具体地是一种应用于紧密纺负压吸风系统防尘吸风组件。
技术介绍
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但是该项技术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产生量。近年来,有许多方法被采用来改变加捻三角区的形态,例如紧密纺、缆型纺、错位纺等技术,从而达到减小三角区进而提高成纱质量。尤其是紧密纺技术,紧密纺是在改进的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其通过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凝聚区对纤维束进行横向凝聚,使纤维束的宽度大大缩小,几乎接近加捻三角区的宽度,纤维束经过紧密然后再被加捻卷绕,几乎纤维束的每根纤维都能紧密到纱体中,从而形成高性能的紧密纺纱线,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紧密纺纱技术主要在传统牵伸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控制区,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五种不同结构的紧密纺纱系统,分别是瑞士立达(Rieter)、德国青泽(Zinser)、德国绪森(Sussen)、日本丰田(Toyota)和瑞士罗卡斯(Roscraft)公司的产品,其聚集原理基本相同,但在集聚方式上有所不同,前四个厂家为负压气流集聚,而Roscraft公司采用的是磁性集棉器机械方式。因此,负压式集聚是目前紧密纺纱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集聚形式,其利用负压气流对通过控制区的纤维束进行横向凝聚。但由于在环锭细纱机上采用气流来实现完全集聚的紧密纺纱方式需要增加能源的消耗,在集聚效果、改造成本相近的前提下,降低使用过程能源已经成为紧密纺技术大面积推广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吸风组件是负压式紧密纺吸风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内含有吸风插件,吸风插件通过连接支架与吸风通道相连,吸风插件呈圆弧状,弧面上由后向前逐渐变窄的吸风狭槽,通过网眼罗拉上的小孔将外部空气吸走,产生可凝聚纤维的负压。因此,吸风组件是负压式紧密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紧密纺系统的成纱质量,而目前已有的吸风组件一般通过简单的结构连接,气密性较差,且环境适应性不好,容易被飞花等堵塞。针对此,本技术给出一种防尘吸风组件,有效提高集聚负压的利用效率与吸风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尘性的紧密纺用吸风组件,解决现有吸风组件气密性较差,环境适应性不好,容易被飞花等堵塞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密纺用防尘吸风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吸风插件、扣紧件和防尘罩,防尘罩包括圆柱形端口和凹形斜槽,且圆柱形端口前部含有方形口,内侧面两边为弧形结构;扣紧件包括扣紧端口、内侧凸形斜槽、外侧凸形斜槽和吸风插件压紧端,其中扣紧端口内侧面为狭长斜槽结构;连接支架包括扣紧端口、防尘罩连接端口、吸风插件连接凹槽,其中连接凹槽内含有凸起的长条舌头,长条舌头将整个凹槽分成左右两个狭长部分,扣紧端口下含有凸起的弧形结构,防尘罩连接端口为圆弧形,由三个内侧面为圆弧形的梯形柱围成;吸风插件表面含有吸风狭槽,其与连接支架连接的一端含有中空连接端口,中空连接端口上含有凸起部分,左右两侧含有弧形滑道。连接时,首先,吸风插件通过其上的弧形滑道分别嵌入到连接支架的狭长凹槽里面而与吸风口相连,继而与吸风通道相连,同时中空连接端口端口到凸起部分的部分嵌入到连接支架上的吸风口,且凸起的长条舌头嵌入到中空连接端口里面,从而保持较高的气密性;其次,扣紧件的扣紧端口紧扣在连接支架的扣紧端口,内侧凸形斜槽嵌入到连接支架的弧形面外侧端口,且吸风插件压紧端紧压在吸风插件凹面上,同时连接支架弧形结构嵌入到扣紧端口内侧面的狭长斜槽结构里面从而将吸风插件固定;再次,防尘罩通过圆柱形端口嵌入到连接支架上的防尘罩连接端口而与连接支架相连,其前部的方形口嵌入到梯形柱里面,同时防尘罩上的凸形斜槽嵌入到扣紧件上的凸形斜槽而与扣紧件相连。最终防尘罩的弧形结构和连接支架的弧形面组成封闭的空心圆形结构,空心负压罗拉轴承紧套在封闭的空心圆形结构里面。在上述结构中,外接负压通过负压连接入口进入连接支架上的吸风通道,继而通过中空连接端口传递到内部中空的吸风插件,继而传递到其表面的吸风狭槽,最后通过网眼罗拉上的小孔将外部空气吸走,产生可凝聚纤维的负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防尘吸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尘罩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扣紧件内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扣紧件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连接支架内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连接支架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吸风插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吸风插件与连接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连接支架,II为吸风插件,III为扣紧件,IV防尘罩,I为圆柱形端口,2、3为防尘罩弧形结构,4为方形口,5为防尘罩凸形斜槽,6为扣紧端口,7为吸风插件压紧端,8为狭长斜槽结构,9为扣紧件内侧凸形斜槽,10为扣紧件外侧凸形斜槽,11、26、27为梯形柱,12为防尘罩连接端口,13、14为弧形滑道,15为扣紧端口,16、17为狭长部分,18为吸风插件连接凹槽弧形结构,19为长条舌头,20为吸风插件连接凹槽,21为中空连接端口,22为中空连接端口凸起部分,23为吸风狭槽,24为连接支架的弧形面外侧端口,25为吸风插件凹面,28为连接支架的弧形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由图I所示,防尘吸风组件包括连接支架I、吸风插件II、扣紧件III和防尘罩IV。由图2所示,防尘罩IV包括圆柱形端口 I和凹形斜槽5,且圆柱形端口 I前部含有方形口 4,内侧面两边为弧形结构2和3 ;由图3,4所示,扣紧件III包括扣紧端口6、内侧凸形斜槽9、外侧凸形斜槽10和吸风插件压紧端7,其中扣紧端口 6内侧面为狭长斜槽结构8 ;由图5,6所示,连接支架I包括扣紧端口 15、防尘罩连接端口 12、吸风插件连接凹槽20,其中连接凹槽20内含有凸起的长条舌头19,长条舌头19将整个凹槽20分成左右两个狭长部分16和17,扣紧端口 15下含有凸起的弧形结构18,防尘罩连接端口 12为圆弧形,由三个内侧面为圆弧形的梯形柱11、26和27围成;由图7,8所示,吸风插件II表面含有吸风狭槽23,其与连接支架I连接的一端含有中空连接端口 21,中空连接端口 21上含有凸起部分22,左右两侧含有弧形滑道13和14。连接时,首先,吸风插件II通过其上的弧形滑道13和14分别嵌入到连接支架I的狭长凹槽16和17里面而与吸风口相连,继而与吸风通道相连,同时中空连接端口 21端口到凸起部分22的部分嵌入到连接支架I上的吸风口,且凸起的长条舌头19嵌入到中空连接端口 21里面,从而保持较高的气密性;其次,扣紧件III的扣紧端口 6紧扣在连接支架的扣紧端口 15,内侧凸形斜槽9嵌入到连接支架I的弧形面外侧端口 24,且吸风插件压紧端7 紧压在吸风插件凹面25上,同时连接支架I弧形结构18嵌入到扣紧端口 6内侧面的狭长斜槽结构8里面从而将吸风插件II固定;再次,防尘罩IV通过圆柱形端口 I嵌入到连接支架I上的防尘罩连接端口 12而与连接支架I相连,其前部的方形口 4嵌入到梯形柱11里面,同时防尘罩上的凸形斜槽5嵌入到扣紧件III上的凸形斜槽10而与扣紧件III相连。最终防尘罩IV的弧形结构2、3和连接支架I的弧形面28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密纺用防尘吸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支架(I)、吸风插件(II)、扣紧件(III)和防尘罩(IV),所述吸风插件(II)通过其上的弧形滑道(13、14)分别嵌入到所述连接支架(I)的狭长凹槽(16、17)里面而与吸风口相连,所述吸风插件(II)的中空连接端口(21)到凸起部分(22)的部分嵌入到所述连接支架(I)上的吸风口,且凸起的长条舌头(19)嵌入到中空连接端口(21)里面;所述扣紧件(III)的扣紧端口(6)紧扣在所述连接支架(I)的扣紧端口(15),内侧凸形斜槽(9)嵌入到所述连接支架(I)的弧形面外侧端口(24),且吸风插件压紧端(7)紧压在所述吸风插件(I)凹面(25)上,同时所述连接支架(I)弧形结构(18)嵌入到所述扣紧端口(6)内侧面的狭长斜槽结构(8)里面将所述吸风插件(II)固定;所述防尘罩(IV)通过圆柱形端口(1)嵌入到所述连接支架(I)上的防尘罩连接端口(12)而与所述连接支架(I)相连,其前部的方形口(4)嵌入到梯形柱(11)里面,同时所述防尘罩(IV)上的凸形斜槽(5)嵌入到所述扣紧件(III)上的凸形斜槽(10)而与所述扣紧件(III)相连;所述防尘罩(IV)的弧形结构(2、3)和所述连接支架(I)的弧形面(28)组成封闭的空心圆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卫东谢春萍苏旭中徐伯俊刘新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