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紧密纺用吸风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吸风插件,连接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含有负压连接入口和吸风通道,吸风通道的吸风口外侧含有凹槽,其内含有凸起的长条舌头,长条舌头将整个凹槽分成左右两个狭长部分;吸风插件表面含有吸风狭槽,吸风插件上与连接支架上吸风口连接的一端含有中空连接端口,中空连接端口上含有凸起部分,左右两侧含有弧形滑道;吸风插件通过其上的弧形滑道分别嵌入到连接支架的凹槽里面而与吸风口相连,同时中空连接端口到凸起部分的一部分嵌入到连接支架上的吸风口,且凸起的长条舌头嵌入到连接端口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风组件,其中吸风插件与连接支架契合完好,连接紧密,可以保持较高的气密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紧密纺负压吸风系统的高气密性的吸风组件。
技术介绍
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但是该项技术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产生量。近年来,有许多方法被采用来改变加捻三角区的形态,例如紧密纺、缆型纺、错位纺等技术,从而达到减小三角区进而提高成纱质量。尤其是紧密纺技术,紧密纺是在改进的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其通过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凝聚区对纤维束进行横向凝聚,使纤维束的宽度大大缩小,几乎接近加捻三角区的宽度,纤维束经过紧密然后再被加捻卷绕,几乎纤维束的每根纤维都能紧密到纱体中,从而形成高性能的紧密纺纱线,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紧密纺纱技术主要在传统牵伸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控制区,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五种不同结构的紧密纺纱系统,分别是瑞士立达(Rieter)、德国青泽(Zinser)、德国绪森(Sussen)、日本丰田(Toyota)和瑞士罗卡斯(Roscraft)公司的产品,其聚集原理基本相同,但在集聚方式上有所不同,前四个厂家为负压气流集聚,而Roscraft公司采用的是磁性集棉器机械方式。因此,负压式集聚是目前紧密纺纱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集聚形式,其利用负压气流对通过控制区的纤维束进行横向凝聚。但由于在环锭细纱机上采用气流来实现完全集聚的紧密纺纱方式需要增加能源的消耗,在集聚效果、改造成本相近的前提下,降低使用过程能源已经成为紧密纺技术大面积推广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吸风组件是负压式紧密纺吸风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内含有吸风插件,吸风插件通过连接支架与吸风通道相连,吸风插件呈圆弧状,弧面上由后向前逐渐变窄的吸风狭槽,通过网眼罗拉上的小孔将外部空气吸走,产生可凝聚纤维的负压。因此,吸风插件与吸风通道连接时的气密性是有效提高负压气流的关键,而目前已有的吸风插件一般通过简单的结构连接,气密性较差。针对此,本技术给出一种高气密性吸风组件,有效提高集聚负压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气密性的紧密纺用吸风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气密性的紧密纺用吸风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吸风插件,连接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含有负压连接入口和吸风通道,吸风通道的吸风口外侧含有凹槽,其内含有凸起的长条舌头,长条舌头将整个凹槽分成左右两个狭长部分;吸风插件表面含有吸风狭槽,吸风插件上与连接支架上吸风口连接的一端含有中空连接端口,中空连接端口上含有凸起部分,左右两侧含有弧形滑道,弧形滑道与连接支架吸风口外侧的凹槽宽度一致。连接时,吸风插件通过其上的弧形滑道分别嵌入到连接支架的凹槽里面而与吸风口相连,继而与吸风通道相连,同时中空连接端口到凸起部分的一部分嵌入到连接支架上的吸风口,且凸起的长条舌头嵌入到连接端口里面,从而保持较高的气密性。吸风通道的吸风口可为多个,每个吸风口分别与一个吸风插件相连。外接负压通过负压连接入口进入连接支架上的吸风通道,继而通过吸风口传递给中空连接端口,继而传递到内部中空的吸风插件,同时传递到其表面的吸风狭槽,最后通过网眼罗拉上的小孔将外部空气吸走,产生可凝聚纤维的负压。本技术的吸风组件,其中吸风插件与连接支架契合完好,连接紧密,可以保持较高的气密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吸风组件中吸风插件与连接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吸风组件中吸风插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吸风组件中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连接支架,II为吸风插件,I为负压连接入口,2、14为吸风口,3、10、12为凹槽,4为长条舌头,5为凸起部分的一部分,6为吸风狭槽,7、8为弧形滑道,9为中空连接端口,11为凸起部分,13为吸风通道,15为扣紧件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连接支架I为中空结构,其上含有负压连接入口 I和吸风通道13,吸风通道13中间含有扣紧件连接端15,其左右两侧含有一个吸风口 2和14,每个吸风口分别与一个吸风插件II相连,吸风口外侧含有凹槽12,其内含有凸起的长条舌头4,长条舌头4将整个凹槽12分成左右两个狭长部分3和10。吸风插件II表面含有吸风狭槽6,其与连接支架I上吸风口连接的一端含有中空连接端口 9,中空连接端口 9上含有凸起部分11,左右两侧含有弧形滑道7和8。连接时,吸风插件II通过其上的弧形滑道7和8分别嵌入到连接支架I的凹槽3和10里面而与吸风口相连,继而与吸风通道相连,同时中空连接端口 9到凸起部分11的一部分5嵌入到连接支架上的吸风口,且凸起的长条舌头4嵌入到连接端口 9里面,从而保持较高的气密性。外接负压通过负压连接入口 I进入连接支架I上的吸风通道13,继而通过吸风口 2和14传递给中空连接端口 9,继而传递到内部中空的吸风插件II,同时传递到其表面的吸风狭槽6,最后通过网眼罗拉上的小孔将外部空气吸走,产生可凝聚纤维的负压。权利要求1.一种紧密纺用吸风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吸风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含有负压连接入口和吸风通道,所述吸风通道的吸风口外侧含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含有凸起的长条舌头,所述长条舌头将整个凹槽分成左右两个狭长部分;所述吸风插件表面含有吸风狭槽,所述吸风插件上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吸风口连接的一端含有中空连接端口,所述中空连接端口上含有凸起部分,左右两侧含有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吸风口外侧的所述凹槽宽度一致; 所述吸风插件通过其上的所述弧形滑道分别嵌入到所述连接支架的所述凹槽里面而与所述吸风口相连,同时所述中空连接 端口到所述凸起部分的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连接支架上的所述吸风口,且所述的长条舌头嵌入到所述中空连接端口里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紧密纺用吸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有2个,每个所述吸风口分别与一个所述吸风插件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布了一种紧密纺用吸风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吸风插件,连接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含有负压连接入口和吸风通道,吸风通道的吸风口外侧含有凹槽,其内含有凸起的长条舌头,长条舌头将整个凹槽分成左右两个狭长部分;吸风插件表面含有吸风狭槽,吸风插件上与连接支架上吸风口连接的一端含有中空连接端口,中空连接端口上含有凸起部分,左右两侧含有弧形滑道;吸风插件通过其上的弧形滑道分别嵌入到连接支架的凹槽里面而与吸风口相连,同时中空连接端口到凸起部分的一部分嵌入到连接支架上的吸风口,且凸起的长条舌头嵌入到连接端口里面。本技术的吸风组件,其中吸风插件与连接支架契合完好,连接紧密,可以保持较高的气密性。文档编号D01H5/72GK202786575SQ20122035676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高卫东, 谢春萍, 苏旭中, 徐伯俊, 刘新金 申请人:江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密纺用吸风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吸风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含有负压连接入口和吸风通道,所述吸风通道的吸风口外侧含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含有凸起的长条舌头,所述长条舌头将整个凹槽分成左右两个狭长部分;所述吸风插件表面含有吸风狭槽,所述吸风插件上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吸风口连接的一端含有中空连接端口,所述中空连接端口上含有凸起部分,左右两侧含有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吸风口外侧的所述凹槽宽度一致;所述吸风插件通过其上的所述弧形滑道分别嵌入到所述连接支架的所述凹槽里面而与所述吸风口相连,同时所述中空连接端口到所述凸起部分的一部分嵌入到所述连接支架上的所述吸风口,且所述的长条舌头嵌入到所述中空连接端口里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卫东,谢春萍,苏旭中,徐伯俊,刘新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