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006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包括带有负压腔的集聚管,集聚管沿集聚工作面的管壁上设有与负压腔相通的至少一个吸气孔和两端能密封的端口,所述位于集聚管工作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薄板,薄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在负压气流下能集聚牵伸出纤维须条的集聚槽,且薄板上的集聚槽通过集聚管上的气口与负压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适应多种纺纱形式,提高耐磨性和寿命长,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属于紧密纺纱机的气动集聚装置

技术介绍
紧密纺纱机为消除纺纱三角区,在主牵伸下游增加了一个纤维须条聚合的负压气动集聚装置,气动集聚装置主要由异形管、网格圈、集聚罗拉以及张紧机构等构成,异形管 的集聚管工作面的管壁上开有多个气流导槽,网格圈上表面密布气孔,多个网格圈分别对应套装在集聚管的各气流导槽上,使每一个气流导向槽对应一根纤维须条,在集聚管内负压气流作用下,纤维须条毛羽随着网格圈转动输送的同时在气流导槽上得到集聚,而有效减少纺纱三角区,达到减少纱线毛羽和增加纱线的强力的要求。目前的异形管大多数采用铝型材,表面经硬质氧化处理,因此经处理后的异形管表面硬度在HV400-HV460之间,而该硬质氧化层厚度薄,一般在O. 04-0. 08mm之间,一方面表面处理成本较高,使得异形管的制作成本高,经处理后的异形管的使用寿命通常在3年左右。其次,由于一种结构的异形管其集聚槽必须是相同的结构,如单纱紧密纺集聚牵伸出的纤维须条仅需一个斜槽,通常异形管为六锭时,设有六个斜槽;而赛络紧密纺是两根粗纱经相同的牵伸后,再经过两个斜槽集聚牵伸出的纤维须条随后加捻的纺纱,使纺出的纱线具有“股线”特征。因此在进行两种纺纱形式变换时,需要更换单独开有一个或两个斜槽的异形管整个部件,不仅更换效率低,而且成本高。再则,由于网格圈转动过程中会在异形管形成局部摩擦,因此摩擦后异形管的硬质氧化层出现局部白斑,从而使整个异形管造成快速磨损而报废,而网格圈与铝型材的硬质氧化层摩擦会产生静电,对纺化纤类的纺纱数据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多种纺纱形式,提高耐磨性和寿命长,降低成本的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术方案是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包括带有负压腔的集聚管,集聚管沿集聚工作面的管壁上设有与负压腔相通的至少一个吸气孔和两端能密封的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集聚管工作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薄板,薄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在负压气流下能集聚牵伸出纤维须条的集聚槽,且薄板上的集聚槽通过集聚管上的气口与负压腔相通。本技术在集聚管工作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薄板,薄板上的集聚槽与集聚管的负压腔相通,在负压气流下能集聚牵伸出的纤维须条,因此可通过更换开有一个集聚槽或两个集聚槽的薄板,就能达到一个集聚管可适用多种应多种纺纱形式,由于无需拆装异形管即可实现多中纺纱形式,更换纺纱形式效率高,而且成本低。本技术采用薄板覆盖异形管上结构,可对磨损后的薄板进行更换,从而可解决整个异形管快速磨损报废的问题,提高了异型管的耐磨性能和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由于薄板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有效防止网格圈与铝型材硬质氧化层摩擦所产生的静电,对纺化纤类的纺纱数据提高十分有利。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 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本技术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再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管图6是本技术再一种薄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集聚管,1-1-端口,1-2-吸气孔,1-3-气口,1-4-安装座,1-5-上连接面,1-6-下连接面,2-薄板,2-1-集聚槽,2-2-上卡边,2-3-下卡边。具体实施方式见图I 6所示,本技术的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包括带有负压腔的集聚管1,集聚管I沿集聚工作面的管壁上设有与负压腔相通的至少一个吸气孔1-2和两端能密封的端口1-1,两端塞密封安装在集聚管I两端口 1-1处,通过安装在集聚管I两端口 1-1的端塞保持集聚管I的负压气流不会泄露,吸气接头固定在吸气孔1-2上,通过吸气接头将负压气源引入集聚管I内,该吸气孔1-2设有一个或多个,以保持集聚管I内的负压气流一致,位于集聚管I工作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薄板2,薄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在负压气流下能集聚牵伸出纤维须条的集聚槽2-1,薄板2上的集聚槽2-1通过集聚管I上的气口 1-3与集聚管I的负压腔相通,异形管上还可设有安装座1-4。见图I 5所示,本技术I 10个薄板2安装在集聚管I上,可将一个薄板2安装在集聚管I上,还可将多个薄板2安装在集聚管I上,本技术各薄板2上的集聚槽2-1的槽形相同,见图4所示,各薄板2集聚槽2-1上的槽形为相同的斜槽,用于单纱紧密纺集聚牵伸纤维须条;或见图5所示,本技术各薄板2的集聚槽2-1上的槽形为相同的两个八字形斜槽,为赛络紧密纺,可将两根粗纱经相同的牵伸后再经过两个斜槽集聚牵伸出的纤维须条随后加捻,纺出的纱线具有股线。本技术各薄板2上集聚槽2-1的槽形还可不相同,如图I所示,其中两个薄板2上的集聚槽2-1的槽形为相同的斜槽,而另两个薄板2上集聚槽2-1的槽形为相同的两个八字形的斜槽。见附图说明图1、2所示,本技术每个薄板2上的集聚槽2-1设有两个以上,各集聚槽2-1的槽形相同或槽形不相同。如图I所示,本技术每个薄板2上设有两个槽形相同的集聚槽2-1,见图6所示,本技术每个薄板2上设有六个槽形相同的集聚槽2-1,本技术每个薄板2上的各集聚槽2-1的槽形也可不相同。见图I 6所示,本技术薄板2的上卡边2-2和下卡边2-3卡接在集聚管I的上连接面1-5和下连接面1-6上,将薄板2贴合在集聚管I工作面上;或薄板2粘接贴合在集聚管I工作面上;还可以是薄板2通过紧固件安装在集聚管I工作面上,将薄板2贴合在集聚管I工作面上,通过各种连接方式,使集聚管I的工作面与该薄板2之间完全贴合无缝,为无负压气流通过接合面。 见图I 5所示,本技术集聚管I为铝合金材料制得,且集聚管I表面具有氧化层,薄板2采用不锈钢或铜或塑料制成,且薄板2厚度控制在O. Imm到3mm之间,当薄板2磨损后能快速更换,从而提高异形管的耐磨性,提高异形管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制作成本。本技术在集聚管I工作面上设有对薄板2两侧进行限位的凸肩,且薄板2两侧与凸肩相接,对薄板2进行限位,达到快速换更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包括带有负压腔的集聚管,集聚管沿集聚工作面的管壁上设有与负压腔相通的至少一个吸气孔(1-2)和两端能密封的端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集聚管工作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薄板(2),薄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在负压气流下能集聚牵伸出纤维须条的集聚槽(2-1),且薄板(2)上的集聚槽(2-1)通过集聚管上的气口(1-3)与负压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板(2)为I 10个,各薄板(2)安装在集聚管上,各薄板(2)上的集聚槽(2-1)的槽形相同,或各薄板(2 )上的集聚槽(2-1)的槽形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薄板(2)上的集聚槽(2-1)设有两个以上,各集聚槽(2-1)的槽形相同或槽形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I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聚纺纱异形管可更换集聚工作面机构,包括带有负压腔的集聚管,集聚管沿集聚工作面的管壁上设有与负压腔相通的至少一个吸气孔(1?2)和两端能密封的端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集聚管工作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薄板(2),薄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在负压气流下能集聚牵伸出纤维须条的集聚槽(2?1),且薄板(2)上的集聚槽(2?1)通过集聚管上的气口(1?3)与负压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桂生胡文君刘东坡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