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及电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1406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及电极的制造方法。该电极具有:电极板、形成在所述电极板上的导电体层以及跨在所述电极板上和所述导电体层上形成的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板具有所述电极板的表面露出的未涂覆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电极例如具有电极板和形成在导电体层上的活性物质层。这种电极例如应用于电池(二次电池、一次电池等)或者包含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等的蓄电元件。例如,电极构成电池主要部分的发电构件。发电构件具有正极侧的电极及负极侧的电极。各电极包含电极板和层叠在其上的活性物质层。在大多数情况下,正极侧的电极和负极侧的电极中间夹着隔离物交替地重叠。对于如上所述的电极而言,随着电极板及活性物质层的材料的不同,存在不能充 分确保两者的密接性的情况。关于这种情况,日本特开2008-60060号公报中记载的电极具有在电极板和活性物质层之间配置的导电体层(底涂层)。导电体层用于通过改善电极板和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密接性来降低它们之间的接触电阻。
技术实现思路
这样,通过在电极板和活性物质层之间配置导电体层,可以提高活性物质层对于电极板的粘接强度,并且可以提高电池容量或电池寿命。电极具有电极板、形成在所述电极板上的导电体层以及跨在所述电极板上和所述导电体层上形成的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板具有所述电极板的表面露出的未涂覆区域。在该电极中,活性物质层跨在电极板上和所述导电体层上形成。因此,活性物质层具有从导电体层上伸出到电极板上的部分。在活性物质层的伸出部分,不露出形成在电极体上的导电体层。因此,光学位置检测机构能够精确地检测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位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2A及图2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极箔的制造过程的图。图3A及图3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极箔的制造过程的图。图4A及图4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极箔的制造过程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极箔的制造过程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极箔的冲压加工工序的示意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极箔的冲压加工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发电构件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实验数据的曲线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实验数据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池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池外观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电极箔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4是说明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若在电极板和活性物质层之间配置用于提高它们之间的密接性的导电体层,则有时对电极的制造工序产生 不良影响。S卩,导电体层考虑其形成目的而形成为可靠地覆盖成为其上层的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即,通常导电体层的形成区域比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大。其结果是,导电体层的形成区域完全包含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因此,导电体层的一部分从电极板表面露出的区域(未涂覆区域)和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之间的边界部(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附近)露出。电极的制造工序包含对活性物质层的形成位置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到的位置信息进行某些处理的工序。在对活性物质层的形成位置进行检测时,大多数情况下对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位置进行光学检测。为了准确地对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位置进行光学检测,希望反射光的状态在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的两侧明确地变化。通常,作为基体材料的电极板所反射的光的状态和活性物质层所反射的光的状态明确地不同。但是,由活性物质层反射的光和由导电体层反射的光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同色系颜色。由于上述反射光类似而难以明确地区分。这样,在电极板上,有时导电体的一部分露出在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附近(未涂覆区域和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之间的边界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通过光学方式准确地确定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位置。因此,导致检测结果包含误差。该检测误差导致利用活性物质层端边缘的位置信息的后工序中处理精度降低。其结果是,导致电池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即便在电极板和活性物质层之间配置导电体层,也可以精确地检测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位置。另一方面,从完全不同于使用导电体层的技术的观点来看,也存在增大电池容量的技术。在增大电池容量的一种技术中,利用涂覆等在电极板上形成活性物质后,对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进行冲压加工,使活性物质层实现高密度化。通过使活性物质层实现高密度化,可以实现活性物质相对于电池箱体容积的内装量的增大。其结果是,相对于电池箱体容积的电池容量增大。但是,如上所述的冲压加工使得难以使用涂覆有活性物质的箔状电极板。通常,在电极板上,作为形成电气配线的区域,形成有电极板表面露出的未涂覆区域。若对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和未涂覆区域一同进行冲压加工,则因活性物质层的厚度而导致对未涂覆区域几乎不作用按压力。因此,在冲压加工中,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因受到按压力而延伸。但是,未涂覆区域几乎不延伸。其结果是,电极板产生挠曲,电极板变得难以使用。为了防止该电极板挠曲,可以不仅考虑对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进行冲压加工,而且也考虑对未涂覆区域进行冲压加工以使适当的按压力作用于该未涂覆区域。据此,未涂覆区域的延伸不足量被补偿。因此,在未涂覆区域和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的延伸状态大致相同。因此,可以防止电极板挠曲。但是,一并使用在电极板和活性物质层之间配置薄导电体层的技术和分别适当地按压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和未涂覆区域的冲压加工技术这两种技术,有可能对电极的制造工序带来不良影响。如上所述,导电体层的一部分从未涂覆区域和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之间的边界部分露出。导电体层是薄的层。即便如此,电极中的导电体层的露出区域也比未涂覆区域稍厚。因此,为了有效地对未涂覆区域进行冲压加工,避开导电体层的露出区域进行冲压加工。另外,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比导电体层的露出区域厚。因此,在对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进行冲压加工时,导电体层的露出区域未有效地被按压。 因此,在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和未涂覆区域之间,存在由冲压加工产生的按压力不作用的区域(导电体层的露出区域)。因此,实施了冲压加工的活性物质层的形成区域及未涂覆区域之间产生间隙。这种情况显著降低对未涂覆区域进行冲压加工而带来的效果,从而导致电极板产生挠曲。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抑制具有电极板、活性物质层及它们之间的导电体层的电极中的电极板的挠曲。 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具有电极板、形成在电极板上的导电体层以及跨在电极板上和导电体层上形成的活性物质层,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表面露出的未涂覆区域。在该电极中,活性物质层跨在电极板上和所述导电体层上形成。因此,活性物质层具有自导电体层上伸出到电极板上的部分。在活性物质层的伸出部分,不露出形成在电极体上的导电体层。因此,光学位置检测机构可以精确地检测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位置。在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极的一方式中,活性物质层具有活性物质层伸出部,在该活性物质层伸出部中,活性物质层中的未涂覆区域侧的端边缘部位于比导电体层的端边缘更靠近未涂覆区域侧的位置。该方式追随电极板中的导电体层及活性物质层的一种形成方式。在该方式中,上层侧的一部分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位于比其下层侧的导电体层的端边缘更靠近未涂覆区域侧的位置。由此,活性物质层的一部分成为相比导电体层更向未涂覆区域侧伸出的活性物质层伸出部。在活性物质层伸出部不露出下层侧的导电体层。因此,光学位置检测机构可以精确地检测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位置。该活性物质层伸出部中的活性物质层的端边缘和导电体层的端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是2mm以下。在该情况下,活性物质层自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具有:电极板、形成在所述电极板上的导电体层、跨在所述电极板上和所述导电体层上形成的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板具有所述电极板的表面露出的未涂覆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东寿则大谷佳克冈部一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