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车主变速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742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变速箱结构,其包括变速箱箱体,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轴上,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三轴上;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安装在第四轴上;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和换档齿轮安装在第五轴上;第十一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第十二齿轮与第九齿轮啮合;第十三齿轮、第十四齿轮安装在第六轴上,第十三齿轮与第十齿轮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传动平稳,噪音低;采用两档恒功率变速,变速范围更大,适合重载切削;换挡采用电磁控制,行程开关定位,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变速箱结构,特别适用于立式车床。
技术介绍
立车主要用于加工直径大、长度短的大型、重型工件和不易在卧式车床上装夹的工件,回转直径满足的情况下,太重的工件在卧车不易装夹,由于本身自重,对加工精度有影响,采用立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立车变速箱齿轮间的传动不平稳,换档不准确,对立车加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对立车变速箱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立车主变速箱结构,该结构可以实现两档变速,且变速箱传动过程均匀、平稳,噪声小,换档稳定可靠。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立车主变速箱结构,特征是包括变速箱箱体、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及换档装置。所述第一轴为输入轴,与电机相连,第一角接触轴承、第二角接触轴承安装在变速箱箱体孔内,第一轴安装在箱体的两轴承内孔中,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轴上,上端用第一隔套定位,下端用卡簧定位,第一轴法兰在第一调整垫的调整下固定在箱体上,第一轴端盖固定在箱体上;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分别安装在箱体孔内; 第二隔套、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三个套、第四隔套分别安装在第二轴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轴安装在箱体的两轴承内孔中,第二轴压板固定在第二轴轴端上,第二轴上盖板、第二调整垫、第二轴下盖板分别固定在第二轴两端箱体上,第二轴上端盖固定在箱体上;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分别安装在箱体孔内; 所述第三轴安装在箱体的两轴承孔中,第五隔套、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六隔套分别安装在第三轴上,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三轴压板固定在第三轴轴端上,第三调整垫安装在第三轴上,第三轴上盖板、第三轴下盖板分别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固定在第三轴两端箱体上;第五圆锥滚子轴承、第六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箱体孔内; 所述第四轴安装在箱体的两轴承内孔中,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安装在第八齿轮内,中间用第九隔套、第十隔套隔开,齿轮与轴承一起安装在第四轴上,所述第八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四轴法兰固定在第八齿轮上;第七隔套、第七齿轮、第八隔套、第十一隔套、第九齿轮、第十二隔套、第四调整垫分别安装在第四轴上,第四轴上盖板、第四轴下盖板分别用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固定在第四轴两端箱体上; 第五轴安装在箱体的两轴承内孔中,第七圆滚子轴承、第八圆锥滚子轴承分别安装在箱体孔内,第三深沟球轴承、第四深沟球轴承安装在第十一齿轮孔内,中间用第十六隔套、第十七隔套定位,第五深沟球轴承、第六深沟球轴承安装在第十二齿轮内,中间用第十八隔套、第十九隔套定位,第十三隔套、第十四隔套、第十齿轮、第十五隔套、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二十隔套、换档装置分别安装在第五轴上,所述第十一齿轮与第八齿轮相啮合,第十二齿轮与第九齿轮相啮合,第五轴压板固定在第五轴轴端上,第五调整垫安装在第五轴上,第五轴上盖板、第五轴下盖板分别用第五螺栓、第六螺栓固定在第五轴两端箱体上;第九圆锥滚子轴承、第十圆锥滚子轴承分别安装在箱体内; 所述第六轴安装在箱体的两轴承孔内,第二十一隔套、第十三齿轮、第二十二隔套、第十四齿轮、第二十三隔套、第二十四隔套分别安装在第六轴上,所述第十三齿轮与第十齿轮相啮合,第六轴压板固定在第六轴轴端,第六调整垫安装在第六轴上,第六轴上盖板、第六轴下盖板用第七螺栓、第八螺栓分别固定在第六轴两端箱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档装置包括油缸盖、油缸体、法兰、活塞杆、第十五齿轮、第七深沟球轴承、第十六齿轮、拨叉、支撑杆和行程开关;所述油缸盖固定在油缸体上,油缸体固定在箱体上,活塞杆安装在油缸体内,法兰固定在油缸体上,拨叉安装在活塞杆和支撑杆上,支撑杆固定在箱体上;第十五齿轮、第十六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五轴上,第 十五齿轮与第十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七深沟球轴承安装在拨叉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上固定行程开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巧妙、合理;传动平稳,噪音低;采用两档恒功率变速,变速范围更大,适合重载切削,换档采用电磁控制,行程开关定位,更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換档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 图2所示,一种立车主变箱结构,包括第一轴I、第一轴法兰2、第一调整垫3、第一角接触球轴承4、变速箱箱体5、第一隔套6、第一齿轮7、第二角接触轴承8、第一轴端盖9、第二轴上端盖10、第二调整垫11、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第二隔套13、第二轴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三隔套17、第四隔套18、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9、第二轴压板20、第二轴下盖板21、第一螺栓22、第三轴上盖板23、第三调整垫24、第三圆锥滚子轴承25、第五隔套26、第四齿轮27、第三轴28、第五齿轮29、第六齿轮30、第六隔套31、第三轴压板32、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3、第三轴下盖板34、第二螺栓35、第三螺栓36、第四轴上盖板37、第四调整垫38、第五圆锥滚子轴承39、第七隔套40、第七齿轮41、第四轴42、第四轴法兰43、第八隔套44、第九隔套45、第十隔套46、第一深沟球轴承47、第二深沟球轴承48、第八齿轮49、第^^一隔套50、第九齿轮51、第十二隔套52、第六圆锥滚子轴承53、第四轴下盖板54、第四螺栓55、第五螺栓56、第五轴上盖板57、第五调整垫58、第七圆锥滚子轴承59、第十齿轮60、第十三隔套61、第十四隔套62、第十五隔套63、第三深沟球轴承64、第十六隔套65、第五轴66、第i^一齿轮67、第十七隔套68、第四深沟球轴承69、第十二齿轮70、换档装置71包括油缸盖96、油缸体97、法兰98、活塞杆99、第十五齿轮100、第七深沟球轴承101、第十六齿轮102、拨叉103、支撑杆104和行程开关105、第十八隔套72、第十九隔套73、第五轴压板74、第五深沟球轴承75、第六深沟球轴承76、第二十隔套77、第八圆锥滚子轴承78、第五轴下盖板79、第六螺栓80、第七螺栓81、第六轴上盖板82、第六调整垫83、第九圆锥滚子轴承84、第二 i^一隔套85、第十三齿轮86、第二十二隔套87、第六轴88、第十四齿轮89、第二十三隔套90、第二十四隔套91、第十圆锥滚子轴承92、第六轴下压板93、第六轴下盖板94及第八螺栓95。所述第一轴I为输入轴,与电机相连,第一角接触轴承4、第二角接触轴承8安装在变速箱箱体5孔内,第一轴I安装在两轴承内孔中,第一齿轮7安装在第一轴I上,上端用第一隔套6定位,下端用卡簧定位,所述第一轴法兰2在第一调整垫3的调整下固定在箱体5上,第一轴端盖9固定在箱体上;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第二圆锥滚子19轴承分别安装在箱体5孔内。所述第二隔套13、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三个套17、第四隔套18分别 安装在第二轴14上,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15相啮合,第二轴14安装在两轴承内孔中,第二轴压板20固定在第二轴14轴端上,所述第二轴上盖板23、第二调整垫11、第二轴下盖板21分别固定在第二轴14两端箱体上,第二轴上端盖10固定在箱体上。所述第三圆锥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车主变速箱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变速箱箱体(5)、第一轴(1)、第二轴(14)、第三轴(28)、第四轴(42)、第五轴(66)、第六轴(88)及换档装置(71);所述第一轴(1)为输入轴,与电机相连,第一角接触轴承(4)、第二角接触轴承(8)安装在变速箱箱体(5)孔内,第一轴(1)安装在箱体(5)的两轴承内孔中,第一齿轮(7)安装在第一轴(1)上,上端用第一隔套(6)定位,下端用卡簧定位,第一轴法兰(2)在第一调整垫(3)的调整下固定在箱体(5)上,第一轴端盖(9)固定在箱体上;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第二圆锥滚子(19)轴承分别安装在箱体(5)孔内;第二隔套(13)、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三个套(17)、第四隔套(18)分别安装在第二轴(14)上,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15)相啮合,第二轴(14)安装在箱体(5)的两轴承内孔中,第二轴压板(20)固定在第二轴(14)轴端上,第二轴上盖板(23)、第二调整垫(11)、第二轴下盖板(21)分别固定在第二轴(14)两端箱体上,第二轴上端盖(10)固定在箱体上;第三圆锥滚子轴承(25)、第四圆锥滚子轴承(33)分别安装在箱体(5)孔内;所述第三轴(28)安装在箱体(5)的两轴承孔中,第五隔套(26)、第四齿轮(27)、第五齿轮(29)、第六齿轮(30)、第六隔套(31)分别安装在第三轴(28)上,所述第五齿轮(29)与第三齿轮(16)相啮合,第三轴压板(32)固定在第三轴(28)轴端上,第三调整垫(24)安装在第三轴(28)上,第三轴上盖板(23)、第三轴下盖板(34)分别用第一螺栓(22)、第二螺栓(35)固定在第三轴(28)两端箱体上;第五圆锥滚子轴承(39)、第六圆锥滚子轴承(53)安装在箱体(5)孔内;所述第四轴(42)安装在箱体(5)的两轴承内孔中,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47)、第二深沟球轴承(48)安装在第八齿轮(49)内,中间用第九隔套(45)、第十隔套(46)隔开,齿轮与轴承一起安装在第四轴(42)上,所述第八齿轮(49)与第六齿轮(30)相啮合,第四轴法兰(43)固定在第八齿轮(49)上;第七隔套(40)、第七齿轮(41)、第八隔套(44)、第十一隔套(50)、第九齿轮(51)、第十二隔套(52)、第四调整垫(38)分别安装在第四轴(42)上,第四轴上盖板(37)、第四轴下盖板(54)分别用第三螺栓(36)、第四螺栓(55)固定在第四轴(42)两端箱体上;第五轴(66)安装在箱体(5)的两轴承内孔中,第七圆滚子轴承(59)、第八圆锥滚子轴承(78)分别安装在箱体(5)孔内,第三深沟球轴承(64)、第四深沟球轴承(69)安装在第十一齿轮(67)孔内,中间用第十六隔套(65)、第十七隔套(68)定位,第五深沟球轴承(75)、第六深沟球轴承(76)安装在第十二齿轮(70)内,中间用第十八隔套(72)、第十九隔套(73)定位,第十三隔套(61)、第十四隔套(62)、第十齿轮(60)、第十五隔套(63)、第十一齿轮(67)、第十二齿轮(70)、第二十隔套(77)、换档装置(71)分别安装在第五轴(66)上,所述第十一齿轮(67)与第八齿轮(49)相啮合,第十二齿轮(70)与第九齿轮(51)相啮合,第五轴压板(74)固定在第五轴(66)轴端上,第五调整垫(58)安装在第五轴(66)上,第五轴上盖板(57)、第五轴下盖板(79)分别用第五螺栓(56)、第六螺栓(80)固定在第五轴(66)两端箱体上;第九圆锥滚子轴承(84)、第十圆锥滚子轴承(92)分别安装在箱体(5)内;所述第六轴(88)安装在箱体(5)的两轴承孔内,第二十一隔套(85)、第十三齿轮(86)、第二十二隔套(87)、第十四齿轮(89)、第二十三隔套(90)、第二十四隔套(91)分别安装在第六轴(88)上,所述第十三齿轮(86)与第十齿轮(60)相啮合,第六轴压板(93)固定在第六轴(88)轴端,第六调整垫(83)安装在第六轴(88)上,第六轴上盖板(82)、第六轴下盖板(94)用第七螺栓(81)、第八螺栓(95)分别固定在第六轴(88)两端箱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京华重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