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乃近还原罐及其通氨装置,该用于安乃近还原罐的通氨装置包括用于通氨的管道,其中,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深入安乃近还原罐液面以下的开孔以均匀地输出液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中和反应的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乃近还原罐进行中和反应的通氨装置及具有该通氨装置的安乃近还原罐。
技术介绍
生产安乃近时,在还原罐进行完还原反应后,需要通液氨进行中和反应,此反应需要检测反应后的PH值,以前通常是伸入液面下一根用于输送液氨的不锈钢管,但是,这样 经常会出现PH值到达終点后,延长时间复测而终点达不到的现象。这时就要继续通氨以达到反应完全,这样既影响了反应效果,又増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乃近还原罐的通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中和反应效果较差、増加工人劳动强度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乃近还原罐,其具有所述的用于安乃近还原罐的通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安乃近还原罐的通氨装置包括用于通氨的管道,其中,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深入安乃近还原罐液面以下的开孔以均匀地输出液氨。根据上述通氨装置的ー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管道为盘管。根据上述通氨装置的ー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管道包括主管道和次管道,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次管道,所述次管道竖直设置且至少为两个,所述次管道的输入端和所述主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管道的输入端与液氨源连接。根据上述通氨装置的ー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管道为不锈钢材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安乃近还原罐包括罐体、通氨装置和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搅拌器,其中,所述通氨装置为上述任一所述通氨装置,所述管道穿过所述罐体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与所述搅拌器之间伸入所述罐体内部。根据上述安乃近还原罐的ー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开孔中位置最高的开孔设置在安乃近还原罐液面以下的、在所述搅拌器搅拌时不会溢出氨气的位置。根据上述安乃近还原罐的ー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开孔中位置最高的开孔距离安乃近还原罐液面至少30cm。根据上述安乃近还原罐的ー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开孔中位置最低的开孔低于或等于所述搅拌器的底端。根据上述安乃近还原罐的ー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管道从所述罐体的上方延伸入所述罐体内部。通过在通氨的管道上设置多个开孔,本技术可以在通氨时将液氨通过开孔达到物料的各个部分,使中和反应更加均匀,提高中和反应的效率,避免反应不完全,借此,本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安乃近还原罐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 : 体;2 :电机;3 :揽祥器;4 :王管道;5 :液面;41、42 :次管道;411、412 :开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详细说明。图I示意性的示出了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安乃近还原罐优选实施例包括罐体I、搅拌器3、驱动搅拌器3转动的电机2、通氨装置。通氨·装置的管道包括用于从外界输入液氨的主管道4及直接向罐体I内的物料液面5以下输入液氨的次管道41和次管道42(图I中次管道位于罐体I内部两侧),竖直设置的次管道41、42均与主管道4连接,并且次管道41、42以搅拌器3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次管道41、42上设有多个深入安乃近还原罐液面5以下的开孔以均匀地输出液氨,例如次管道41上位置最高的开孔411、位置最低的开孔412。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次管道41、42结构相同,因此,图I仅对次管道41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标注。应该理解,与主管道4连接的直接深入液面5以下的次管道41、42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可以为ー个或多个,若为ー个,则任一次管道41、42可以直接与外界氨源连接以输入液氨,而无需主管道4。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管道也可以为环绕搅拌器3并靠近罐体I内壁设置的盘管(盘管时安装方法和制作エ艺都比较复杂),另外,上述管道可以固定在罐体上。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主管道4和次管道41、42均为不锈钢材质。主管道4在罐体I上方与次管道41、42连接,并且次管道41、42均从罐体I的上方延伸入罐体I内部。为了避免在搅拌器搅拌时会有氨气溢出(氨气的溢出会导致浪费且对环境不利),优选次管道41上位置最高的开孔411位于安乃近还原罐液面5以下的、在搅拌时不会溢出氨气的位置,一般距离安乃近还原罐液面5的距离H至少为30cm。另外,次管道41上位置最低的开孔412低于或等于搅拌器3的底端,以使液氨充分參与中和反应。综上,本技术通过在管道上设置多个开孔,可以使液氨更充分地进入物料中,更均匀地參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充分彻底可以提高中和效率,避免反应后继续通氨,借此,本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安乃近还原罐的通氨装置,包括用于通氨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深入安乃近还原罐液面以下的开孔以均匀地输出液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盘管。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包括主管道和次管道,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次管道,所述次管道竖直设置且至少为两个,所述次管道的输入端和所述主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管道的输入端与液氨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为不锈钢材质。5.一种安乃近还原罐,包括罐体、通氨装置和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氨装置为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通氨装置,所述管道穿过所述罐体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与所述搅拌器之间伸入所述罐体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乃近还原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中位置最高的开孔设置在安乃近还原罐液面以下的、在所述搅拌器搅拌时不会溢出氨气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乃近还原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中位置最高的开孔距离安乃近还原罐液面至少30c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乃近还原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中位置最低的开孔低于或等于所述搅拌器的底端。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乃近还原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从所述罐体的上方延伸入所述罐体内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安乃近还原罐及其通氨装置,该用于安乃近还原罐的通氨装置包括用于通氨的管道,其中,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深入安乃近还原罐液面以下的开孔以均匀地输出液氨。本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中和反应的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文档编号B01J4/00GK202762441SQ20122049303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国生, 武胜, 焦银蕾, 段广播, 陈红, 陈剑芳, 张俊杰, 马胜义, 王晓凤, 孙丽红 申请人:河北冀衡(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安乃近还原罐的通氨装置,包括用于通氨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深入安乃近还原罐液面以下的开孔以均匀地输出液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生,武胜,焦银蕾,段广播,陈红,陈剑芳,张俊杰,马胜义,王晓凤,孙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冀衡集团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