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压缩机及其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977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液器,当其安装在压缩机上时,储液器筒体与压缩机整机平行,储液器出气管与筒体垂直设置,以解决卧式压缩机储液器有效容积不够及回油不良问题;作为优选,储液器出气管设置有若干个直径为φ1.0~φ1.4的回油孔,出气管顶端距离储液器筒体顶部距离不小于0.5倍出气管直径,以保障压缩机吸气顺畅;进一步的,储液器出气管管口采用斜切边或弧切边处理,使得管口与筒体的距离比较均匀,减少吸气涡流,减少压缩机吸气阻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储液器的卧式压缩机,在保证压缩机整机高度等尺寸不增加以及储液器不积存冷冻油的情况下,增加储液器的体积和有效容积,防止压缩机发生液击,提高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及其储液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卧式压缩机01及其储液器02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卧式压缩机用储液器结构和立式压缩机储液器相比,除出气管外,其结构和现有立式压缩机用的储液器基本相同。卧式压缩机通常用于特殊用途,一般地,系统要求卧式压缩机的高度不能太高,这一点限制了卧式压缩机储液器高度,使得储液器有效容积小。而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特殊用途的卧式压缩机,如低温冷藏用的卧式压缩机,却又要求压缩机储液器能做大一些,否则容易发生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液器,能够解决卧式压缩机储液器有效容积不够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储液器的卧式压缩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储液器,包括进气管、筒体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的中轴线与所述出气管第一端中轴线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优选的,所述筒体的中轴线与所述出气管第一端中轴线的夹角为直角。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顶端到所述筒体顶部内壁的距离不小于0.5倍所述出气管的内径。优选的,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筒体中的筒体内部分,其靠近所述筒体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回油孔,且多个回油孔沿所述筒体内部分的沿轴向等距排布。优选的,所述回油孔的大小为Φ1?Φ 1.4mm。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在所述筒体内沿其径向装配。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第一端的管口为中间高两侧低的斜边切口结构。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第一端的管口为中间外凸的弧形切边结构。优选的,所述弧形切边轮廓为圆弧且和所述筒体内壁的圆弧同心。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和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为上述的储液器,所述压缩机本体的筒体中轴线和所述储液器的筒体中轴线的夹角为锐角或平行。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储液器,在与卧式压缩机连接装配后,储液器筒体的中轴线不再是沿着竖直方向,可以是倾斜一定角度,或者与压缩机筒体平行,减少甚至避免了进气管和过滤装置在高度上的占用,从而增大了出气管上端到储液器筒体底部的容积;本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相同高度和内径的情况下,有效容积更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储液器的卧式压缩机,在保证压缩机整机高度等尺寸不增加以及储液器不积存冷冻油的情况下,增加了储液器的体积和有效容积,防止压缩机发生液击,提高压缩机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卧式压缩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卧式压缩机用储液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卧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卧式压缩机及其储液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中,01为卧式压缩机,02为储液器;在图3-图8的本方案中,11为压缩机本体,12为储液器,121为进气管,122为筒体,123为出气管,1231为回油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公开了一种储液器,能够解决卧式压缩机储液器有效容积不够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3-图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卧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卧式压缩机及其储液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包括进气管121、筒体122和出气管123,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出气管123的第一端位于筒体122内,该筒体122的中轴线与出气管123第一端中轴线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出气管123的第二端沿压缩机本体11的径向与其连接装配。压缩机本体11和储液器12连接装配后,出气管123第一端的中轴线沿竖直方向。压缩机吸气时,冷媒从储液器进气管121进入储液器12,经过滤网的过滤作用,不含大颗粒杂质的冷媒从储液器出气管123离开储液器12,进入压缩机本体11进行压缩。当有液态冷媒进入储液器12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液态冷媒先从储液器12底部开始堆积,只有当冷媒盖过出气管123上端时,液态冷媒才会从出气管123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因此从出气管123顶端到储液器筒体122底部的容积均为储液器12的有效容积,可以用于储存液态冷媒防止液击。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12,在与卧式压缩机本体11连接装配后,储液器筒体122的中轴线不再是沿着竖直方向,可以是倾斜一定角度,或者与压缩机筒体平行,减少甚至完全避免了进气管121和过滤装置在高度上的占用,从而增大了出气管123顶端到储液器筒体122底部的容积;本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相同高度和内径的情况下,有效容积更大。对比图1和图4明显可以看出,采用本方案的储液器12,在保证压缩机的高度尺寸不增加的情况下,不仅储液器12可以加大储液器的体积,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加储液器12的有效容积,防止压缩机发生液击,提高压缩机可靠性。作为优选,筒体122的中轴线与出气管123第一端中轴线的夹角为直角,即两者垂直。这样一来,进气管121和过滤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完全不占用高度空间,利于实现储液器12有效容积的最大化。其结构可以参照图5和图6所示,此时出气管123的筒体内部部分与储液器筒体122垂直。使用该储液器12的卧式压缩机,压缩机筒体方向和储液器筒体方向是平行的,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出气管123的第一端顶端到筒体122顶部内壁的距离不小于0.5倍出气管123的内径;即取出气管123的内径尺寸为d,出气管123的第一端到筒体122顶部内壁的距离为h,则h多0.5d。其结构可以参照图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冷媒从出气管123的回气效果较好,压缩机吸气阻力较小。在本方案提供的具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液器,包括进气管(121)、筒体(122)和出气管(123),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2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筒体(122)内,所述筒体(122)的中轴线与所述出气管(123)第一端中轴线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达炜谢利昌袁亮贵吕浩福郑坚标范少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