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芈振伟专利>正文

具有光学薄膜的管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653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光学薄膜的管体的制造方法,其提供一中心体,并将一光学薄膜层设于中心体的外壁面,再将一外管体设于光学薄膜层的外壁面,其利用由内向外逐步加工程序,以及多种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如膨胀、熔化、附着与脱离等,使其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问题得到解决,而最终可将光学薄膜层设于外管层的内壁面,外管层内部空间因激发而产生紫外光时,该紫外光则直接照射至光学薄膜层,可直接经由光学薄膜层反射,以降低紫外光重复反射时所导致管壁吸收的损耗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提供一种由内而外逐步加工的程序,并且利用多种材料的不同膨胀、附着、熔化与脱离等物理特性,而将光学薄膜层设于外管层的内壁面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是镀制多层光学薄膜中最常使用的方法,若欲以物理气相沉积法将多层光学薄膜设于玻璃管,则该多层光学薄膜仅能形成于玻璃管的外壁面。若将上述在外壁面设有多层光学薄膜的玻璃管应用于外部光源,如可见光与红外光,除了玻璃管的内管壁有些微的重复反射外,其余影响不大。 但是对荧光灯(Fluorescent Lamp)而言,其是应用内部光源,光源由灯管中的汞蒸气与无萊蒸气,如IS气、氣气、氦气、氪气或氖气的混合气体,或是各种无萊蒸气的混合气体,经由电场或磁场激发后所产生的紫外光源,其主要波长为184. 9nm与253. 7nm附近,无汞蒸气经激发后,产生波长主要为147nm与173nm的紫外光源,这些紫外光源须穿过玻璃管的管壁方能抵达位于外壁面的多层光学薄膜,若玻璃管是采用普通玻璃,汞蒸气紫外光源的穿透耗损率则高达90至95%,波长为147nm与173nm的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光学薄膜的管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设置光学薄膜层:提供一中心体,并将一光学薄膜层设于该中心体的外壁面,该光学薄膜层以物理气相沉积法设于该中心体的外壁面;以及设置外管层:将一外管层设于该光学薄膜层的外壁面,并移除该中心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芈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芈振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