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656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在冷凝器(1)的一端部侧设有将冷凝部(1A)的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P3)之外的热交换通路(P1、P2)的热交换管(2A)连接起来的第1集液箱(3)、将冷凝部(1A)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P3)的热交换管(2B)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4)和将过冷却部(1B)的热交换通路(P4)的热交换管(2C)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5)。将第2集液箱(4)配置于第1及第3集液箱(3、5)的左右方向外侧。使第2集液箱(4)的上端位于比第1集液箱(3)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使第2集液箱(4)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4)具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功能。第2集液箱(4)和第3集液箱(5)通过连通部(19)相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于搭载于例如汽车上的冷凝器。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图I及图2中的上下、左右称作上下、左右。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车辆空调器的冷凝器,公知有如下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将冷凝部及过冷却部以冷凝部位于上侧的方式设置,该冷凝器具有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配置于相邻的热交换部彼此之间的翅片;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配置且将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起来的集液箱,所有的热交换管的长度相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在冷凝部及过冷却部各设置一个,设于冷凝部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冷凝的制冷剂冷凝通路,设于过冷却部的 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过冷却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在左右两端部侧分别设有一个将所有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集液箱,两集液箱内分别被设于制冷剂冷凝通路和制冷剂过冷却通路之间的高度位置的隔板划分为上侧集液部和下侧集液部,制冷剂冷凝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与两集液箱的上侧集液部相连接,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与两集液箱的下侧集液部相连接,在一方的集液箱的上侧集液部设有制冷剂入口,并且在该一方的集液箱的下侧集液部设有制冷剂出口,在另一方的集液箱上接合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受液器,并且使上述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上下两集液部内与受液器内相互相通,制冷剂从上述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上侧集液部流入到受液器内,在受液器内气液被分离后,液相主体混相制冷剂流入到上述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下侧集液箱内(参照专利文献I)。但是,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冷凝器中,由于从上述另一方的集液箱的上集液部流入到受液器内的制冷剂是气液混相,因此,在受液器内激烈地流入有气泡。因此,在受液器内未适当地配置干燥剂那样的缓冲物的情况下,受液器内的气液分离效果会降低,气泡也可能流入到下集液部而流入到过冷却部的热交换管内。因此,存在过冷却部的过冷却性能不充分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1-331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了过冷却部的过冷却性能的冷凝器。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构成。I) 一种冷凝器,其以冷凝部位于上侧的方式设有冷凝部及过冷却部,该冷凝器具有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且将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起来的集液箱,在冷凝部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两个以上的热交换通路,在过冷却部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至少ー个的热交换通路,使在冷凝部的热交换管中流动的全部制冷剂流入到过冷却部的热交换管内,在左右任一端部侧设有将冷凝部的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之外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I集液箱、将冷凝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和将过冷却部的全部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第2集液箱配置于第I集液箱及第3集液箱的左右方向外侧,第2集液箱的上端位于比第I集液箱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第2集液箱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具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功能,第2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2)在上述I)所述的冷凝器中,第2集液箱的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部分和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3)在上述I)或2)所述的冷凝器中,第I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设于通风方向及左 右方向的同一位置,第I集液箱位于第3集液箱的正上方。4)在上述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中,在冷凝部中,使制冷剂从上端的热交换通路朝向下端的热交换通路流动。5)在上述I) 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中,构成连通部的连通构件被钎焊在第2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上。采用上述I) 3)的冷凝器,在左右任一端部侧设有将冷凝部的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之外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I集液箱、将冷凝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和将过冷却部的全部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第2集液箱配置于第I集液箱及第3集液箱的左右方向外侧,第2集液箱的上端位于比第I集液箱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第2集液箱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具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功能,第2集液箱与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因此,在过冷却度为恒定的制冷剂封入量吋,即使从冷凝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流入到第2集液箱内的制冷剂是气液混相,气泡也通过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上侧的热交換管流入到第2集液箱内。因此,制冷剂向第2集液箱内的流入速度降低而缓慢地流入,提高了第2集液箱内的气液分离效果。结果,能防止气泡流入到过冷却部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内。附图说明图I是具体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器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I的冷凝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I的A-A线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I的冷凝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I :冷凝器IA :冷凝部IB :过冷却部2A、2B、2C :热交换管3 :第I集液箱4 :第2集液箱5 :第3集液箱6:第4集液箱19 :连通部Pl :第I热交换通路P2 :第2热交换通路P3:第3热交换通路P4 :第4热交换通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铝”这样的用语除了包含纯铝之外,还包含铝合金。图I具体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器的整体构成,图2示意性地表示图I的冷凝器,图3及图4表示图I的冷凝器的主要部分的构成。在图2中,各个热交换管的图示省略,并且波纹翅片、侧板、制冷剂入口构件及制冷剂出口构件的图示也省略。在图I及图2中,冷凝器I以冷凝部IA位于上侧的方式设有冷凝部IA及过冷却部1B,冷凝器I具有以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图I的纸面表背方向)并且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铝制扁平状热交换管2A、2B、2C ;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且将热交换管2A、2B、2C的左右两端部通过钎焊连接起来的4个铝制集液箱3、4、5、6 ;配置于相邻的热交换管2A、2B、2C彼此之间及上下两端的外侧并钎焊于热交换管2A、2C上的铝制波纹翅片7A、7B、7C ;配置于上下两端的波纹翅片7A、7C的外侧并钎焊于波纹翅片7A、7C上的铝制侧板8。在冷凝器I的冷凝部IA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2A、2B构成的两个以上、在此为三个的热交换通路P1、P2、P3,在过冷却部IB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2C构成的至少一个、在此为一个的热交换通路P4,设于冷凝部IA的热交换通路P1、P2、P3为制冷剂冷凝通路,设于过冷却部IB的热交换通路P4为制冷剂过冷却通路。构成各热交换通路P1、P2、P3、P4的所有的热交换管2A、2B、2C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2A、2B、2C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不同。在此,将冷凝部IA的热交换通路P1、P2、P3称作第I 第3热交换通路,将过冷却部IB的热交换通路P4称作第4热交换通路。在冷凝器I的左端侧分开地设有将设于冷凝部I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器,其以冷凝部位于上侧的方式设有冷凝部及过冷却部,该冷凝器具有: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使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且将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起来的集液箱,在冷凝部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两个以上的热交换通路,在过冷却部设有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至少一个的热交换通路,使在冷凝部的热交换管中流动的全部制冷剂流入到过冷却部的热交换管内,在左右任一端部侧设有将冷凝部的除了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之外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1集液箱、将冷凝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端的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2集液箱、和将过冷却部的全部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连接起来的第3集液箱,第2集液箱配置于第1集液箱及第3集液箱的左右方向外侧,第2集液箱的上端位于比第1集液箱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第2集液箱的下端位于比第3集液箱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第2集液箱具有将气液分离且贮存液体的功能,第2集液箱和第3集液箱通过连通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隆行鸨崎和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