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床的油压夹头,其主要包含有:一主体,其上设有三滑移槽;至少二夹具,其分别置于所述各滑移槽中,而可沿所述各滑移槽相对所述主体作径向之位移,所述各夹具上形成有与所述主体呈12~14度间夹角的斜槽;至少二楔形杆,其置于所述主体中,分别具有与所述各斜槽角度相对应的斜凸块,用以与所述斜槽楔接,以通过所述各楔形杆沿主体轴向的位移,来带动所述各夹具径向的位移。(*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床夹头,特别是关于一种车床的油压夹头。此种可同时带动三个夹具的楔形拉杆,不仅其体积较为庞大,而且重量也较为沉重,使得夹头的整体重量加重,而影响主轴本身的重量负荷,而且夹头重量的增加也将使得主轴所能达到的转速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下,造成车床效能的降低。再者,由于夹头的重量较重,也使得夹头在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加大,而减低夹具的夹持力。另外,由于此种楔形拉杆的体积与重量都较大,因此所能往复位移的行程相对较短,但是,为了能在较短的位移行程下产生较大的夹具行程,以适用夹持各种不同外径的工件,因此必须将楔形拉杆与各夹具间之楔接角度加大(加大至15度),然而在楔接角度加大的影响下,将使得夹具的夹持力下降,而产生无法夹持较大工件的情况或有发生危险的疑虑。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床的油压夹头,其夹持力较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床的油压夹头,其主要包含有一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三道滑移槽;三夹具,分别设置在所述各道滑移槽中,并可沿各道滑移槽相对所述主体作径向位移,所述各夹具上形成有与所述主体呈12~14度间夹角的斜槽;三副楔形杆,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分别具有与所述各斜槽角度相对应的斜凸块,用于与所述斜槽楔接,使所述各楔形杆沿主体轴向位移,来带动所述各夹具产生径向位移。附图说明图1是一较佳实施例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楔接角度与夹持力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三夹具20,各夹具20分别具有一主爪21及一生爪22;主爪21的断面略呈T字型,可分别置入在夹头本体10的滑移槽14中,且主爪21对应于主体10的第一轴端面11的侧面上,并形成有至少一螺丝孔211,而对应于主体10的径向的二相对的外侧面上,则在适当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斜槽212,各斜槽212与主体10轴心间具有呈13度的夹角,生爪22由一螺丝221锁接于主爪21的螺丝孔211中,使生爪22可与主爪21固接而同动。三楔形杆30,各楔形杆30与一拉杆40固接,使各楔形杆30可随拉杆40的轴向位移而同动,并带动各夹具20进行径向位移。其中,各楔形杆30分别具有一基座31及二楔形棒32,二楔形棒32由基座31的同一侧面上依预定距离相互平行延伸而出,且二楔形棒32相对内侧面上,形成有沿其轴心倾斜13度的斜凸块321,并在二楔形棒32与基座31连接处的一外侧面上形成有一卡槽33,如此将各楔形杆30的楔形棒32,自夹头本体10的第二轴端面12上的穿掣部15穿入,并由各楔形棒32的斜凸块321与各夹具20的斜槽212相互楔接,再将卡槽33与拉杆40相接。通过拉杆40的轴向往复位移,带动各楔形杆30在轴向往复位移,并通过各楔形杆30与各夹具20间呈预定角度楔接,而可带动各夹具20沿本体10的径向作往复位移,以达到可改变各夹具20间所形成的开口大小,以利于夹持不同外径的工件。在本实施例中,斜槽212与轴心的夹角为13度。如图4所示,夹持力(GF)与角度(JS)间的关系是,角度越大,其夹持力越低,因此选择12~14度间较为适合,其夹持力较为稳定。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重量轻由于本技术将用以带动各夹具位移的构件,由通常的一个体积较为庞大的楔形拉杆改为三个体积及重量总和皆较小的楔形杆,使得夹头重量减轻,减少夹头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从而提高了夹头的转速。2、持力高由于在本技术中,采用较小体积及重量的楔形杆带动各夹具来作往复位移,而各楔形杆在缩小体积及轻量化之后则能增加位移行程,使楔形杆与夹具间能依较低夹角来完成夹具所需的行程,因此,在楔接角度与夹持力成反比的关系下,本技术可实现以较低的楔接角度来达到较高夹持力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车床的油压夹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一主体,其上设有三滑移槽;至少二夹具,其分别置于所述各滑移槽中,而可沿所述各滑移槽相对所述主体作径向之位移,所述各夹具上形成有与所述主体呈12~14度间夹角的斜槽;至少二楔形杆,其置于所述主体中,分别具有与所述各斜槽角度相对应的斜凸块,用以与所述斜槽楔接,以通过所述各楔形杆沿主体轴向的位移,来带动所述各夹具径向的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的油压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夹具具有一主爪及一生爪,所述主爪一端面具有一螺丝孔,所述生爪通过一螺丝锁接在所述主爪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的油压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楔形杆,具有一基座及二楔形棒;所述二楔形棒自所述基座的同一端面以相互平行且相隔一预定距离的状态向外延伸而成;所述二楔棒的相对侧面上,分别形成所述斜凸块,使所述各夹具位于所述二楔形棒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的油压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楔形杆分别具有一卡槽,以与一用于可作轴向往复位移的拉杆固接,以受所述拉杆的带动同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床的油压夹头,其主要包含有一主体,其上设有三滑移槽;至少二夹具,其分别置于所述各滑移槽中,而可沿所述各滑移槽相对所述主体作径向之位移,所述各夹具上形成有与所述主体呈12~14度间夹角的斜槽;至少二楔形杆,其置于所述主体中,分别具有与所述各斜槽角度相对应的斜凸块,用以与所述斜槽楔接,以通过所述各楔形杆沿主体轴向的位移,来带动所述各夹具径向的位移。文档编号B23B31/02GK2601139SQ0320405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明雄, 徐美瑛 申请人:亿川铁工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床的油压夹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一主体,其上设有三滑移槽;至少二夹具,其分别置于所述各滑移槽中,而可沿所述各滑移槽相对所述主体作径向之位移,所述各夹具上形成有与所述主体呈12~14度间夹角的斜槽;至少二楔形杆,其置于所述主体中,分别具有与所述各斜槽角度相对应的斜凸块,用以与所述斜槽楔接,以通过所述各楔形杆沿主体轴向的位移,来带动所述各夹具径向的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雄,徐美瑛,
申请(专利权)人:亿川铁工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