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用于例如利用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各种器件的。
技术介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是数nnTlOOnm左右尺寸的金属微粒或金属微细结构中的电子与特定波长的光发生相互作用而共振的现象。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早已被应用于通过在玻璃的内部混合金属微粒而呈现鲜艳颜色的有色玻璃中。近年来,正在研究例如在利用了增强光强度的效果的高输出功率发光激光器的开发、或利用了分子键合时共振状态发生变化的性质的生物传感器等中的应 用。 为了将这种金属微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应用于传感器等中,需要在合成树脂等基质中稳定地固定金属微粒。但是,金属微粒当变成纳米尺寸时凝集分散特性会发生变化,例如由静电推斥作用引起的分散稳定化变难而容易发生凝集。因此,对于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等离子体器件,重要的是如何能以均匀的状态使基质中的金属微粒分散。以往,在利用了等离子体共振的传感器中,利用金属等离子体对界面物质的折射率变化会高灵敏度地发生反应的性质,通过在金或银等的金属薄膜或者金属微粒的表面上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8 JP 2010-1232251.一种金属微粒复合体,其是具备基质树脂和固定于该基质树脂的金属微粒的金属微粒复合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述ac的构成 a)作为金属微粒,具有固定于基质树脂的多个第I金属微粒和间接地固定于该第I金属微粒的第2金属微粒; b)第I金属微粒彼此互不接触而独立地存在; c)至少一部分的第I金属微粒具备包埋在基质树脂中的部位和露出于基质树脂的外部的部位,介由固定于所述露出于基质树脂的外部的部位上的结合化学种来固定第2金属微粒。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属微粒复合体,其中,第I金属微粒的粒径为lnnT50nm的范围内,其平均粒径为3nm以上,第2金属微粒的平均粒径为40nnT200nm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金属微粒复合体,其中,第I金属微粒以相邻的2个粒子中较大的粒径以上的间隔存在。4.根据权利要求f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微粒复合体,其中,在第2金属微粒的表面上进一步固定有具有与特定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结合化学种。5.根据权利要求f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微粒复合体,其中,第2金属微粒是来自金属胶体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川浩太郎,榎本靖,松村康史,新田龙三,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