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鱼肉重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7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纯鱼肉重组的加工方法,系在去除鱼头、内脏和骨刺等的纯鱼肉中,或在去除鱼头、内脏、中骨和鱼刺的单片鱼中,添加其重量0.05%-3.0%的谷氨酰胺转胺酶(TG),在0℃-20℃的温度下,反应0.5h-24h时间后,重新粘结组合成纯鱼肉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工艺简单,而且其制品可保持原来的鱼体形状,也可加工成各种鱼段、鱼块和鱼片,在冷冻或加热后不散形,其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与原来的鱼肉相同,具有较好的仿真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鱼肉重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品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纯鱼肉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来源之一。但是,鱼的骨刺给人们的食用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人们除了食用新鲜和冷冻的鱼类外,还食用鱼肉加工品。鱼糜制品则是主要的鱼肉加工品,它是从原料鱼上采得鱼肉后,经过漂洗、脱水和精滤,再添加食盐、淀粉和调味料擂溃,然后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形状、口味的制品,其中鱼丸、鱼肉香肠和模拟水产品等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鱼肉加工品。中国专利第1053348号公开了一种全鱼制品配制方法,该制品实际上是鱼肉、鱼骨等斩成的、加有适量的增稠剂、防腐剂和调味料的鱼糜,再用以制作鱼丸或鱼片等产品。上述这种鱼糜制品破坏了原有的鱼体形状和鱼肉组织结构,有的为了降低鱼糜成本,任意增加淀粉含量,并添加了较多的香料,食之已无鱼肉的口感和风味,也降低了其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鱼糜制品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纯鱼肉重组加工方法,包括去除鱼鳞、鱼头、内脏、骨刺和取鱼肉工序,其特征在于在取出的鱼肉中添加0.05%-3.0%重量百分比的谷氨酰胺转胺酶,然后加工成一定形状的鱼肉制品,并在0℃-20℃的温度条件下静置0.5h-24h,粘结定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鱼肉重组加工方法,包括去除鱼鳞、鱼头、内脏、骨刺和取鱼肉工序,其特征在于在取出的鱼肉中添加0.05%-3.0%重量百分比的谷氨酰胺转胺酶,然后加工成一定形状的鱼肉制品,并在0℃-20℃的温度条件下静置0.5h-24h,粘结定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鱼肉重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鱼肉在加工成形前或加工成形过程中或加工成形后,进行调味处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纯鱼肉重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鱼肉入模制成所需的鱼段或鱼块或鱼片形状的鱼肉制品。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远王宏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