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少云专利>正文

鱼深加工下脚料的处理利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238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鱼深加工下脚料的处理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品鱼类的工业加工,尤其是鱼加工厂下脚科的处理及综合利用。主要基于鱼类加工厂在深加工过程中所余下脚料提供一种分类全处理利用的方法。将鱼下脚料(新鲜)分为内脏及工艺溶液过滤出的固形物为一类,其余为另一类,分别洗涤、切碎、酶解、过滤出残渣后,用改性石墨吸附回收水解溶液中的鱼油,所余即为饲用和可作食用(医用)水解蛋白质溶液。过滤的残渣可用于制作有机生物肥料,从而构成一种鱼深加工厂下脚料的全处理利用的工艺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深加工下脚料的处理利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品鱼类的工业加工,尤其是鱼深加工厂下脚料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技术介绍
:鲜鱼作为原料的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下脚料。在冷冻鲜鱼的开始阶段,是将原料鱼进行初级形态处理,去鳃、或加去内脏、或去头去鳍、或取纵向二片鱼肉部分,余皆弃之。在腌、干鱼制品的加工中,也同样存在这些固形下脚料,尚未计在工艺过程中的洗涤和其它工艺废液。在鱼糜制品加工中的采肉过程,为避免鱼油过多混入鱼糜,通常机械采肉率控制在35%左右,占鱼体总重量65%左右的原料被当作下脚料。为使这些下脚料不被废弃,一般被用来加工成低质饲料鱼粉。工艺过程是:切碎、洗涤、蒸煮、压榨、干燥、筛析,称之为湿压榨法。洗涤水和压榨液作为工艺废水被排放。从鱼粉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多以经济鱼类作为鱼粉加工原料。世界各主要鱼粉生产大国多用“湿压榨法”,考虑综合利用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在原料鱼的蒸煮工序中,大部分水分和鱼油被分离出,所以对蒸煮液和压榨液进行回收过滤,分离出下脚料和溶液,溶液则用离心机分离出鱼油后经多效蒸发设备制成浓缩液,浓缩液连同过滤出的下脚料,一并加入“湿压榨”工艺的干燥工序中被制成鱼粉。因为在溶液中含有相当数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这样鱼粉中就含有原料鱼中的全部营养成份,故称为“全鱼粉”。“全鱼粉”的这种生产工艺已为现今国内外普遍采用,主要特点是:通过蒸煮、离心分离鱼油和溶液浓缩回收蛋白质。这种综合加工利用方法生产的全营养鱼粉一般只能作为-->饲料。供人食用的鱼粉,也称“鱼蛋白浓缩物”,1961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命名,并推荐了一种加工方法,其特点是新鲜原料鱼经清洗后切碎,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先行脱脂、然后干燥,这样可避免鱼油在食用鱼粉加工的干燥过程中被氧化。各个国家在生产食用鱼粉的工艺中,原料是用商用鱼粉或取新鲜鱼肉,以及用溶剂萃取法脱脂为共同点,略有区别的是脱脂溶剂的选择及脱水、干燥方法。在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方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的《水产品工业手册》第四章第一节鱼蛋白水解产品“蛋白胨”的酶水解生产作了代表介绍。蛋白胨的生产,原料可以是水产加工厂生产鱼片时处理下来的鱼排骨或鱼粉和低质小杂鱼。以投料1000公斤新鲜小杂鱼为例,水解脱脂过程是:将原料鱼进行加热闷煮1小时,再冷却、加氨水调节PH至8-9,加入猪胰脏(胰酶),保持45℃进行水解,完成后,将反应锅密闭加热至110-115℃,开阀门排氨,结束后保持微沸状态加入冰乙酸中和,过滤经浓缩送至0℃以下冷库中放至48小时,使浓缩液中的酪氨酸和脂肪析出,这种工艺方法的特点是:在酶解之前,将原料鱼加热闷煮、冷冻析出脂肪。在水解鱼蛋白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中,是以新鲜鱼粉为原料,因为鱼粉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先行脱脂,因而是用蛋白酶作为催化剂的直接水解深加工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基于鱼类加工厂在深加工过程中所余下脚料提供一种分类全处理利用的方法,这里所指的下脚料是指固形物和工艺溶液。固形物或是鱼头、骨、皮、鳞、尾、鳍、内脏及工艺溶液经沉淀过滤所得固形物,所谓工艺溶液是指洗涤水、漂洗水、压榨水等构成的溶液,在这些工艺溶液中,含有程度不同的不少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和不溶性蛋白质、矿物质。从利用的角度,根据下脚料自身含有的可用成份,通过分类处理,提取蛋白质、脂肪,残渣中的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作有机生物肥料被利用,为了提取下脚料中的脂肪,将改-->性石墨置入含鱼油溶液中去吸附。这种改性石墨是一种多微孔、高比表面、耐温、抗腐蚀、化学性能稳定、无毒的柔性材料,本质上它是属于一种膨胀石墨,它的高活性和非极性能有效吸附鱼油,被吸附在改性石墨上的鱼油则通过压榨进行回收,被压榨出鱼油后的改性石墨再用于吸附过程,如此循环直到溶液中的鱼油被吸附干净。采用这种改性石墨材料,也可以对各种含鱼油溶液能有效地进行脱脂处理。含鱼油溶液的取得,不是将下脚料蒸煮或用有机溶剂萃取,而是用外加酶对切碎的下脚料直接水解取得,因为蒸煮易造成蛋白质变性和鱼油的氧化酸败,溶剂萃取则工艺相对复杂。具体方法是:下脚料中的固形物经洗涤、切碎后,无须蒸煮,在常压常温下直接用中性蛋白酶水解,水解液中的残渣被过滤分离后,得到含鱼油的水解蛋白质溶液。改性石墨置入溶液中吸附回收其中的鱼油,去脂后的水解蛋白质溶液,可浓缩、干燥制成粉末。鱼下脚料中的鱼内脏与其它部分分开、分别单独进行切碎、洗涤、酶解,这种分类分别处理,主要是基于下脚料中的蛋白质只须经一次酶解便可得到可作食用(医用)和饲用二种水解蛋白质,从而避免了食用水解蛋白质的后续再提纯,因为鱼内脏内所含不宜人食用的杂质过多,一次酶解去掉它们并非易事。水解溶液过滤的残渣,主要成份为磷酸钙,用已有的微生物发酵工艺,适当添加氮、钾等元素,可方便地生产出有机生物肥料。对在洗涤工序中的洗涤溶液和来自鱼加工厂的其它工艺溶液一并收集进行集中处理,通过回收,生产饲料水解蛋白质,这既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综合利用的需要。方法是:将它们进行沉淀过滤后回收固形物,一并加入鱼内脏一类的酶解工序中生产饲用水解蛋白质,从而构成一种分类全处理利用过程。现在,按工艺顺序进一步说明处理方法:将鱼下脚料(新鲜)分为二类,鱼内脏及来自鱼加工厂的工艺溶液经过滤后的固形物作为一类,余下为另一类。将它们分别切碎、洗涤、过滤后分别酶解成含鱼油的水解溶液,过滤出残渣后,分别用改性石墨吸附和回收其-->中鱼油,所余即为饲用水解蛋白质溶液和可作食用(医用)水解蛋白质溶液。如果要将它们制成水解蛋白质粉末是比较容易的,只须通过多效蒸发设备进行浓缩,再进行喷雾干燥即可。分别所得的粗鱼油和过滤残渣是可以混合的,粗鱼油可再精炼以供食用或医用;残渣则可用于制作有机生物肥料。在这种分类分别酶解去脂工艺中,与已有技术相比,这种工艺方法实现了鱼下脚料的全处理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工艺过程相对简化。这里所说的分类,是指工艺处理前,将下脚料分为固形物和工艺溶液,而固形物中又将鱼内脏分为一类,其余为另一类;在工艺处理中,又分类处理出饲用、可作食用(医用)水解蛋白质。水解蛋白质过滤出的残渣,以及工艺溶液回收沉淀过滤后的固形物,也一并加以处理利用,即实现所谓的全处理。用这种分类全处理工艺,还可以对整条原料鱼(新鲜)进行类似的处理利用,不同的仅仅是在分类中,还是将鱼内脏及工艺溶液中过滤出的固形物作为一类,而鱼的剩下部分全部作为另一类,实际上,这一类中还含有鱼的肉质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鱼糜加工厂下脚料进行分类全处理为例:取鱼糜加工厂1000公斤的下脚料处理,将鱼头(去鳃)、鳞、皮、骨、鳍、尾作为一类,内脏为另一类,分别洗涤、破碎、再洗涤、过滤后,无须加热,在常温常压下用中性蛋白酶(PH6.5-7.5分子量30000-40000)直接水解,水解完成后,在分离出残渣的含鱼油溶液中,也是在常温常压下,在这二类溶液中分别加入改性石墨吸附鱼油,再用压榨分离出,生产出粗鱼油25公斤。去脂后的溶液经多效蒸发浓缩,喷雾干燥分别制成可供食用(医用)和饲用水解蛋白质粉末86公斤和80公斤。过滤分离出的残渣配以其它有机物经破碎、高温灭菌、复合功能菌种发酵、真空干燥而制成有机生物肥料80公斤。经仪器分析,用这种工艺方法制成的水解蛋白质粉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鱼深加工下脚料的处理利用,原料鱼在取肉后的下脚料用湿压榨法生产饲料鱼粉;或是一种全鱼粉的加工工艺;在蛋白胨的酶水解工艺中,是将原料小杂鱼经加热闷煮,用胰酶水解后再加热至微沸状态,用冰乙酸中和,低温析出脂肪,其特征在于将鱼深加工厂下脚料中的内脏及工艺溶液过滤后的固形物分为一类,余下为另一类,分别经切碎、漂洗、酶解成含鱼油的水解溶液,过滤出残渣后用改性石墨吸附回收鱼油,余下即为饲用、食用水解蛋白质溶液;过滤的残渣则用于制造有机生物肥;洗涤水及其它工艺溶液经沉淀过滤后回收的固形物,一并加入鱼内脏一类水解处理工序中,从而构成一种分类全处理利用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鱼深加工下脚料的处理利用,原料鱼在取肉后的下脚料用湿压榨法生产饲料鱼粉;或是一种全鱼粉的加工工艺;在蛋白胨的酶水解工艺中,是将原料小杂鱼经加热闷煮,用胰酶水解后再加热至微沸状态,用冰乙酸中和,低温析出脂肪,其特征在于将鱼深加工厂下脚料中的内脏及工艺溶液过滤后的固形物分为一类,余下为另一类,分别经切碎、漂洗、酶解成含鱼油的水解溶液,过滤出残渣后用改性石墨吸附回收鱼油,余下即为饲用、食用水解蛋白质溶液;过滤的残渣则用于制造有机生物肥;洗涤水及其它工艺溶液经沉淀过滤后回收的固形物,一并加入鱼内脏一类水解处理工序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少云伍东元肖文和徐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徐少云伍东元肖文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