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553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两部件可开、合地连接,两部件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可组成第一通孔,第二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可组成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导光柱放置于安装装置中,并可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将上述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中的安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并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装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的安装装置及采用该安装装置将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中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室外电子设备上导光柱的密封,例如室外基站上的导光柱,主要是依靠O型密封圈和导光柱组合的形式。O型密封圈密封分为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而在通信行业中,多数采用轴向密封,依靠轴向的压力进行安装和密封;但在一些情况下,径向密封更为可靠和便捷,径向密封时,将O型密封圈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上安装孔的过程中,O型密封圈受很大的压力,难以压缩,容易将O型密封圈损伤。目前使用的装配技术很容易损伤O型密封圈如图I所示,在安装过程中,由于O型密封圈2’在未压缩状态时,比安装孔的直径大,因此,有一部分O型密封圈2’溢出导光柱1’,很容易被壳体3’上的孔边缘和导光柱I’形成的“铡口 ”切掉,从而损伤O型密封圈2’ ;而且在安装过程中,如果要把O型密封圈2’塞进孔内,比较困难,并且耗时较长。因此,需要一种,在O型密封圈进行径向密封时,容易进行O型密封圈的装配同时不损伤O型密封圈,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地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解决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同时可避免弹性密封圈的损伤。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闭合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组成空心腔体,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组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组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所述导光柱上的止位体容纳于所述空心腔体中,所述止位体一侧安装有弹性密封圈的柱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止位体另一侧的柱体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所述弹性密封圈的厚度,所述导光柱可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且所述止位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装置可简单快速的将导光柱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并通过安装装置的第一通孔将导光柱上安装的弹性密封圈压缩,在导光柱插入到壳体的过程中,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光柱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安装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光柱的两端均伸出安装装置,便于导光柱的安装和定位,靠近弹性密封圈的伸出端可插入壳体的安装通孔中,起导向和定位的作用;另一伸出端可用于推动导光柱移动,使导光柱的安装简单快捷。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壳体上的安装通孔大小相同。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与壳体上的安装通孔的大小相同,使导光柱上安装的弹性密封圈先被第一通孔压缩,再以压缩的形态插入安装通孔中,这样,既使导光柱的安装简单容易又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深。在该技术方案中,因要保证导光柱两端伸出安装装置并使导光柱能够在空心腔体 中移动,同时第一通孔的孔深要大于弹性密封圈的厚度,所以设计为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第二通孔的孔深,以保证导光柱能够沿第一通孔轴线移动,并完成压缩弹性密封圈的目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的两端设置有耳槽,所述第二部件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耳槽相配合的凸耳,所述凸耳和所述耳槽上均设置有销孔,通过插入所述销孔中的销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成一体。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耳槽和凸耳的配合相连接,并通过销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并使安装装置可快速的组合或拆卸。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五个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五个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闭合后,五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分别组成五个第一通孔,五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分别组成五个第二通孔。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安装装置设计成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结构,可以同时安装多个导光柱,不仅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降低了安装难度,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五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壳体上的五个安装通孔--对应。在该技术方案中,五个第一通孔与壳体上的五个安装通孔对应,当同时安装五个导光柱时,导光柱靠近弹性密封圈的伸出端可同时插入壳体上的安装通孔中,同时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两所述第一通孔间的距离相等。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两第一通孔间的距离相等,安装导光柱时,相邻两导光柱之间互不干扰,便于安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光柱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圆柱孔,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均为半圆柱形的槽。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到导光柱设计为圆柱体时,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均设计为半圆柱形的槽,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圆柱孔,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加工,且便于安装装置与圆柱形导光柱相配合,可以保证安装装置的工作效率。当然,当导光柱设计为其他形状时,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可以根据导光柱的形状相应地进行结构设计,构成与导光柱相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安装装置将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中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将所述导光柱放置于所述安装装置的第二部件上相应的容纳槽中;步骤102,将所述安装装置中的第一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使所述导光柱容纳于所述安装装置中并将所述导光柱上安装的弹性密封圈压缩于所述安装装置的第一通孔中,且所述导光柱的两端伸出所述安装装置;步骤103,将所述导光柱靠近所述弹性密封圈的伸出端插进所述壳体上的安装通孔中;步骤104,推动所述导光柱的另一伸出端,使导光柱向所述安装通孔内移动; 步骤105,在所述弹性密封圈平滑地进入所述壳体上的安装通孔内后,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打开,拆除所述安装装置;步骤106,继续推动所述导光柱的所述另一伸出端,直至所述导光柱的止位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相贴合。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光柱通过安装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该安装方法使导光柱的安装简单快捷,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保证了导光柱的密封效果,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装装置,可同时安装多个导光柱,在导光柱插入到壳体的过程中,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将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中的安装方法,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6)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8)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在所述第一凹槽(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31)和第二容纳槽(32),在所述第二凹槽(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容纳槽(41)和第四容纳槽(42),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闭合后,所述第一凹槽(3)和所述第二凹槽(4)组成空心腔体,所述第一容纳槽(31)和所述第三容纳槽(41)组成第一通孔(5),所述第二容纳槽(32)和所述第四容纳槽(42)组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所述导光柱(6)上的止位体(61)容纳于所述空心腔体中,所述止位体(61)一侧安装有弹性密封圈(7)的柱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中,所述止位体(61)另一侧的柱体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深大于所述弹性密封圈(7)的厚度,所述导光柱(6)可沿所述第一通孔(5)的轴线方向移动,且所述止位体(6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奇天揽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