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叶酸修饰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的靶向CT造影剂的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2453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叶酸修饰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的靶向CT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氨基末端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为稳定剂,在水浴条件下制备金纳米颗粒;透析干燥处理后,在纳米颗粒表面树状大分子的氨基上共价键修饰靶向试剂叶酸,随后对树状大分子表面剩余的氨基进行全部乙酰化处理;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终产品;对产品进行体外、体内CT造影性能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该方法原料价格相对低廉,制备过程温和,简单易行,制备的叶酸修饰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水溶液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增强的靶向肿瘤CT造影效果,具有潜在的靶向CT造影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靶向CT造影剂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叶酸修饰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的靶向CT造影剂的制备
技术介绍
癌症(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现在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许多人的生活,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对癌症的防治和治疗成为各国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对象。由于癌细胞具有局部浸润性和远处转移特性,晚期往往难以治疗和控制。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成为治愈癌症的关键。对于身体特定部位或组织的病变,研究者们认为不需要全身给药或是全身辐射治疗。因此,新型的治疗需要精确控制药物在特定部位释放,以及对药物行为进行持续监测。对医药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偏向于制备能精确控制的材料。纳米材料的出现,特别是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材料的发展,使得肿瘤部位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成为可能。由于肿瘤细胞具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特性,其吞噬能力大为提高,可通过内吞作用内化纳米颗粒。同时,其细胞表面具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受体,使得特异性靶向结合具有可能性。CT技术因其优良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而成为最为广泛的分子影像学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使用。为了提高造影效果,目前临床上多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叶酸修饰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的靶向CT造影剂的制备,包括:(1)称取末端为氨基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配制浓度为5?15mg/mL的水溶液,预热,之后按照树状大分子/金摩尔投料比为1:3,加入氯金酸溶液,磁力搅拌反应3?4h,反应结束后,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得到氨基末端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2)称取氨基末端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配制颗粒浓度为5?15mg/mL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以叶酸摩尔数5?10倍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活化叶酸3?5h;按照叶酸与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5:1,加入已活化的叶酸溶液。磁力搅拌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向阳刘辉张贵祥许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