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713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包括串联连接的小油缸和大油缸,所述小油缸和大油缸内共同安装有一活塞杆;所述小油缸内设有小活塞,该小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大油缸内设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与处于行程后段的活塞杆之间设有一离合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两个大小油缸串接,并共用一根活塞杆,实现低压力长行程和高压力短行程两段工作无缝衔接,既能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又能节省液压油、节省能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节能局效串联油缸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缸,具体涉及一种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属于液压设备领域。技术背景某些产品在油压机上进行压制时,前面一段行程要求压力比较低,但行程较长,而后面一段行程要求压力很大,是前一段压力的十几倍,几十倍,但工作行程很短。现有油缸的一般结构包括有缸体、前端盖和后端盖,活塞和活塞杆,前端盖上设置前油口,后端盖设置后油口。例如板材成型的高品质壁薄厚底锅具,在拉伸工序后增加了挤压工序,两道工序一次成型,拉伸的压力300T 500T,挤压的压力要3000T 5000T。为了产生大的压力,油缸直径必须很大,但是又为了满足低压力的较长行程,油缸行程也必须较长,整个油缸的容积很大,对流量要求高,高压的压缩损耗大,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实现低压力长行程和高压力短行程两段工作的新型节能高效串联油缸。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包括串联连接的小油缸和大油缸,所述小油缸和大油缸内共同安装有一活塞杆;所述小油缸内设有小活塞,该小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大油缸内设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与处于行程后段的活塞杆之间设有一离合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于活塞杆上的环形卡槽、设于大活塞内与环形卡槽匹配的剖分卡环组件及用于驱动剖分卡环组件移动的驱动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于活塞杆上的销孔、设于大活塞内与销孔匹配的销轴及用于驱动销轴移动的驱动装置。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油缸驱动装置,或为气缸驱动装置,或为电机齿轮齿条驱动装置。进一步具体,所述小油缸包括小缸体、小上端盖及小下端盖;所述小上端盖设有上推程油口,所述小缸体的下部设有上返程油口。进一步具体,所述大油缸包括大缸体、大上端盖及大下端盖;所述大上端盖设有下推程油口,所述大下端盖设有下返程油口。本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两个大小油缸串接,并共用一根活塞杆,通过缸径大小不同的油缸产生高压力和低压力,将小油缸设计成长行程大油缸设计成短行程,通过大活塞和活塞杆之间设有的离合装置,实现低压力长行程和高压力短行程两段工作无缝衔接, 既能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又能节省液压油、节省能耗。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在小油缸低压力长行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大油缸高压力短行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包括串联连接的小油缸I和大油缸2,所述小油缸I和大油缸2内共同安装有一活塞杆3 ;所述小油缸I内设有小活塞11,该小活塞11与活塞杆3固定连接;所述大油缸2内设有大活塞21,所述大活塞 21与处于行程后段的活塞杆3之间设有一离合装置4,即活塞杆3在小活塞11的堆动下前进,到达行程后段,大活塞21与活塞杆3通过离合装置4实现结合。进一步具体,如图I至4所示,所述离合装置4包括设于活塞杆3上的环形卡槽 41、设于大活塞21内与环形卡槽41匹配的剖分卡环组件42及用于驱动剖分卡环组件42 移动的驱动装置43,所述剖分卡环组件42由一对剖分卡环组成,所述环形卡槽41设置在活塞杆3的后段,当活塞杆3移动至行程后段,环形卡槽41与剖分卡环组件42位置对应时, 驱动装置43驱动剖分卡环组件42与移动卡入环形卡槽41。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43为油缸驱动装置,或为气缸驱动装置,或为电机齿轮齿条驱动装置。进一步具体,所述小油缸I包括小缸体12、小上端盖13及小下端盖14 ;所述小上端盖13设有上推程油口 15,所述小缸体12的下部设有上返程油口 16。进一步具体,所述大油缸2包括大缸体22、大上端盖23及大下端盖24 ;所述大上端盖23设有下推程油口 25,所述大下端盖24设有下返程油口 26。本技术设有位置开关或光电传感器来检测活塞杆3的具体位置,进而控制离合装置执行动作。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离合装置4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相同的功能,如所述离合装置可以是采用销轴和销孔配合的形式,具体为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于活塞杆上的销孔、设于大活塞内与销孔匹配的销轴及用于驱动销轴移动的驱动装置。以下通过具体应用原理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工作行程(即推程)时,小油缸的上推程油口输进压力油,作用在小活塞上,推动活塞杆向前移动,当活塞杆处于行程后段、环形卡槽到达大活塞的对应位置时(通过位置开关或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来判断),驱动装置驱动两剖分卡环向活塞杆方向移动并卡入环形卡槽内,大油缸的下推程油口进油,作用在大活塞上,通过剖分卡环把推力传递到活塞杆,推动活塞杆向前继续移动。在返程时,小油缸的上返程油口输进压力油,作用在小活塞上,推动活塞杆向后移动,通过剖分卡环,带动大活塞返程移动,大活塞到位后,两剖分卡环退出环形卡槽,小活塞继续推动活塞杆向后移动回到原始位。返程时,由于不是工作状态,不需要大的压力,只是油缸动作回位,小油缸的上返程油口输进压力油就能完成,因此这里无需采用大油缸的下返程油口输油来实现返程,如用大油缸的下返程油口输进压力油,用油多且行程有限,不适口 ο本技术创新性地釆用两个大小油缸串接,小油缸完成低压力长行程,大油缸完成高压力短行程,大小油缸共用一个活塞杆,大油缸内的大活塞与活塞杆在低压力长行程阶段是脱开的,可以活塞杆移动,大活塞不移动,当需要高压力工作时,大活塞与活塞杆之间的离合装置使大活塞与活塞杆连在一起,大油缸产生的压力通过大活塞及离合装置传递到活塞杆输出高压力。这样既能满足工作要求,又能大大节省液压油,节省能耗。权利要求1.新型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连接的小油缸和大油缸,所述小油缸和大油缸内共同安装有一活塞杆;所述小油缸内设有小活塞,该小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大油缸内设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与处于行程后段的活塞杆之间设有一离合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于活塞杆上的环形卡槽、设于大活塞内与环形卡槽匹配的剖分卡环组件及用于驱动剖分卡环组件移动的驱动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于活塞杆上的销孔、设于大活塞内与销孔匹配的销轴及用于驱动销轴移动的驱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油缸驱动装置,或为气缸驱动装置,或为电机齿轮齿条驱动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油缸包括小缸体、小上端盖及小下端盖;所述小上端盖设有上推程油口,所述小缸体的下部设有上返程油口。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油缸包括大缸体、大上端盖及大下端盖;所述大上端盖设有下推程油口,所述大下端盖设有下返程油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新型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包括串联连接的小油缸和大油缸,所述小油缸和大油缸内共同安装有一活塞杆;所述小油缸内设有小活塞,该小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大油缸内设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与处于行程后段的活塞杆之间设有一离合装置。本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两个大小油缸串接,并共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节能高效串联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连接的小油缸和大油缸,所述小油缸和大油缸内共同安装有一活塞杆;所述小油缸内设有小活塞,该小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大油缸内设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与处于行程后段的活塞杆之间设有一离合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真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