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9627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单元。在具有在周围具有框体的膜电极结构体和夹持膜电极结构体的两张隔板的燃料电池单元中,当使隔板与膜电极结构体及框体这两者相接触时,使膜电极结构体与隔板之间的接触表面压力减小而接触电阻增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料电池单元(FC)包括具有框体(1)的膜电极结构体(2)和夹持膜电极结构体(2)的两张隔板(3、3),并且在框体(1)的缘部与各隔板(3)的缘部彼此之间设有气体密封件(Gs),具有供反应用气体在框体(1)与各隔板(3)之间流通的扩散部(Da、Dc),在阴极侧的扩散部(Dc)中,在框体(1)上设有与隔板(3)相接触的突起(5),并且,在阳极侧的扩散部(Da)中,以分离开的方式设置框体(1)与隔板(3),从而良好地维持了膜电极结构体(2)与隔板(3)之间的接触表面压力,防止了接触电阻的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作燃料电池的发电元件的燃料电池单元(单个单元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层叠多张而构成燃料电池组(日文電池z > 'y ^)的燃料电池单元。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燃料电池单元,例如,具有专利文献I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专利文献I所述的燃料电池单元具有由燃料极和空气极夹持电解质膜而成的膜电极结构体(MEA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保持膜电极结构体的周围的树脂框体以及夹着膜电极结构体和树脂框体的两张隔板。燃料极和空气极在各自的外侧具有气体扩散层。并且,燃料电池单元在树脂框体与两隔板之间分别设有反应用气体的供给排出部和整流部,并且在树脂框体的两面设有与各隔板相接触而维持气流路高度的突起。由此,在燃料电池单元中,反应用气体(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能够流通至膜电极结构体。隔板除了具有密封反应用气体的气体密封功能以外,也可以用作集电体、外部端子。上述的燃料电池单元通过层叠多张而构成燃料电池组。为了良好地维持组装精度、气体密封性以及导电性等,在构成该燃料电池组时处于在层叠方向上加压了的状态。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 - 077499号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添圭吾阿部光高屋隆了沼尾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