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形成在燃料电池的隔板上的连接器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端子部,其配置于连接器壳体,在连接器与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隔板的端边接触并在与隔板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卡合部,其形成于连接器壳体,在连接器与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连接器连接部卡合且用于抑制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及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为了检测构成燃料电池的各单电池的发电电压等而安装在燃料电池的隔板等上的连接器。在将所述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有时由于连接器相对于燃料电池的插入方向或插入位置的偏差,而会发生连接不良或燃料电池侧的损伤等。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有在连接器和燃料电池的一方设置凸状的引导部并在另一方设置凹状的槽,在使引导部与槽嵌合的状态下使连接器滑动而与燃料电池连接的技术(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20063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7919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7-280872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7-87858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8-1984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即便通过上述技术,在将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也可能会产生连接不良或燃料电池侧的损伤等不良情况。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在用于与燃料电池连接的连接器中,抑制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本申请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方式。第一方式提供一种与在层叠的燃料电池的隔板上形成的连接器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端子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而在与所述隔板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所述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弹性变形;及卡合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从而抑制所述连接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根据第一方式的连接器,在使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端子部在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隔板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端子部由具有导电性的长条状的平板构件形成,且在一方的端部具备折弯形成的用于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的接触面,通过将所述接触面向所述隔板的端边按压,所述端子部在长度方向上弹性变形。这种情况下,端子部以通过将接触面向所述隔板的端边按压而沿着长度方向进行弹性变形的方式配置于连接器壳体,因此能够抑制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卡合部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能够伸缩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通过使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扩宽,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这种情况下,在使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扩宽,因此通过卡合部能够抑制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卡合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两侧。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抑制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的移动。 第一方式的连接器可以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从所述端子部的两侧分别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端子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具有沿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引导部通过所述彼此相对的相对面来夹持所述隔板。这种情况下,在使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引导部的相对面夹持隔板,因此能够抑制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可以是,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除所述引导部以外的部分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宽。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比连接器壳体的宽度宽的引导部夹持隔板,因此能够抑制将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时的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第二方式的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接合体;隔板,分别配置于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两侧,且具备用于连接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部;及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端子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隔板的端边接触而在与所述隔板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所述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弹性变形;及卡合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卡合,从而抑制所述连接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连接器连接部具备切缺部,由所述隔板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切缺而形成;及被卡合部,形成于所述切缺部的内侧,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根据第二方式的燃料电池,在连接有连接器的燃料电池中,能够抑制连接器与燃料电池的连接不良、或连接时的损伤等的发生。在第二方式的燃料电池中,所述连接器可以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从所述端子部的两侧分别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端子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具有沿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部连接时,所述引导部通过所述彼此相对的相对面来夹持所述隔板,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切缺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宽。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与燃料电池连接,因此能够抑制连接不良或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使用了上述的连接器的电压等的检测装置、具有上述的连接器的燃料电池系统等的方式来实现。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及燃料电池能够适当地与其他的构件组合应用。附图说明图IA是例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图IB是例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上连接有线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例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例示了从侧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图4是例示了从上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图5是例示了从下方观察连接器时的形状的说明图。图6是例示了端子的外观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端子的伸缩的说明图。图8是用于说明端子与连接器壳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9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的引导部插入到燃料电池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的壳体安装部插入到燃料电池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用于说明将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用于说明作用在隔板上的连接器的应力的说明图。图13是从上方观察将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简图。图14是用于说明隔板与端子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基于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A.第一实施例A-1.连接器的外观结构图IA是例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于燃料电池的状态的说明图。图IB是例示了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上连接有线缆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例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说明图。连接器10为了经由线缆Ca将用于检测电压值的检测器(未图示)等与燃料电池20连接而使用,通过安装在燃料电池20的隔板21上,而与燃料电池20电连接。在图IA及图IB (以后,也将它们统称为图I)中,表示了 2个连接器10安装在隔板21上的状态。连接器10具备通过树脂而形成为大致箱形形状的连接器壳体100 ;由导电性构件形成且由连接器壳体100保持的端子200。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竹康贵,藤田宏,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