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77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钻头,即使是小径也不会像设置两个切削刃和排屑槽的钻头结构那样使刚性降低,而且也不会像设置一个切削刃和排屑槽的钻头结构那样使排屑性能降低,通过简单的改进即可实现孔位置精度的充分提高,并且实用性很高。一种钻头,在前端部设置横刃(6)和螺旋状的第一排屑槽(1)及螺旋状的第二排屑槽(2),在该第一排屑槽(1)和第二排屑槽(2)之间设置刃带部(3、4),在第一排屑槽(1)的前倾面(7)的边缘设置切削刃(5),第一排屑槽(1)和第二排屑槽(2)被设置在相对于钻头旋转中心O非中心对称的位置,第一排屑槽(1)后方的刃带部(3)被设定成大于第二排屑槽(2)后方的刃带部(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头
技术介绍
作为安装在钻床等切削装置上的钢铁材料等均质材料用的钻头,有如图1所示(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56-39807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结构的钻头,其在外周面呈螺旋状设置两个排屑槽21、22,在这些排屑槽21、22之间设置刃带部23、24,另外,在朝向排屑槽21、22的钻头旋转方向的前倾面25、26和该前倾面25、26后侧的后隙面27、28的交叉棱线部设置切削刃29、30。这两个排屑槽21、22通常设置在相对于钻头旋转中心中心对称的位置。因此,图1所示结构可以利用中心对称的刀刃进行平衡良好的切削,而且排屑性能良好,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孔加工。近年来,用于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布线用孔等的小径钻头已经普及,要求印刷电路板的薄型化、小型化,对该小径钻头也要求进一步小径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6-39807号公报但是,如果形成小径钻头,则钻头的壁厚减小,刚性降低,无法避免孔位置精度的降低。另外,印刷电路板一般是在编织玻璃纤维形成的玻璃纤维布中浸渍树脂形成预浸树脂坯料(prepreg),在该预浸树脂坯料的表层层积铜箔而形成的,与上述钢铁材料等不同,是非均质复合材料,而且玻璃纤维的弯曲很敏感地影响到孔位置精度,所以在利用小径钻头钻削印刷电路板时,孔位置精度进一步降低。因此,通过在小径钻头、特别是印刷电路板用小径钻头设置两个切削刃和两个排屑槽来获得良好的孔位置精度是很困难的事情。关于这一点,也提出形成一个排屑槽来确保壁厚(刚性)的结构(当然切削刃也是一个),但是,该情况下,由于不易确保合适的切削排出路径,所以排屑性能降低,结果,切削阻力增大,导致钻头的良好直进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提供一种钻头,即使是小径也不会像所述图1结构那样使刚性降低,而且也不会像设置一个切削刃和排屑槽的钻头结构那样使排屑性能降低,通过简单的改进即可实现孔位置精度的提高,实用性很高。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宗旨。一种钻头,在前端部设置横刃6和螺旋状的第一排屑槽1以及螺旋状的第二排屑槽2,在该第一排屑槽1和第二排屑槽2之间设置刃带部3、4,在第一排屑槽1的前倾面7的边缘设置切削刃5,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槽1和第二排屑槽2被设置在相对于钻头旋转中心O非中心对称的位置,第一排屑槽1后方的刃带部3被设定成大于第二排屑槽2后方的刃带部4。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一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的壁面9的边缘9a构成为不发挥切削作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一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连接第一排屑槽1的切削刃5的外周侧端部X和钻头旋转中心O的线、与连接第二排屑槽2朝向钻头旋转方向的壁面9的相反面10的外周侧端部Y和钻头旋转中心O的线形成的夹角θ1,被设定成大于等于40°小于180°。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二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连接第一排屑槽1的切削刃5的外周侧端部X和钻头旋转中心O的线、与连接排屑槽2朝向钻头旋转方向的壁面9的相反面10的外周侧端部Y和钻头旋转中心O的线形成的夹角θ1,被设定成大于等于40°小于180°。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四的任一项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槽1的壁面的与轴垂直的剖面中的曲线的一部分或整体、与第二排屑槽2的壁面的与轴垂直的剖面中的曲线的一部分或整体相同。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四的任一项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深度形成为比第一排屑槽1的深度浅。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五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深度形成为比第一排屑槽1的深度浅。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四的任一项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长度被设定成小于第一排屑槽1的长度。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五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长度被设定成小于第一排屑槽1的长度。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六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长度被设定成小于第一排屑槽1的长度。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七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长度被设定成小于第一排屑槽1的长度。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八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等于第一排屑槽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九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等于第一排屑槽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十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等于第一排屑槽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十一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槽2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等于第一排屑槽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一~四的任一项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五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六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七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八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九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十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十一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十二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十三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十四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之十五所述的钻头中,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呈连续状态设置对置的第一后隙面8和对置的第二后隙面11,在钻头旋转中心O形成有前端尖锐部。本专利技术是如上所述构成的,所以即使是小径,也不会像设置两个切削刃和排屑槽的钻头结构那样使刚性降低,而且也不会像设置一个切削刃和排屑槽的钻头结构那样使排屑性能降低,通过简单的改进即可实现孔位置精度的充分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说明现有例的正视图。图2是概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概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是概略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是概略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图6是概略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7是比较现有例和本实施例的孔位置精度的曲线图。符号说明1第一排屑槽; 2第二排屑槽;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头,在前端部设置横刃和螺旋状的第一排屑槽及螺旋状的第二排屑槽,在该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之间设置刃带部,在第一排屑槽的前倾面的边缘设置切削刃,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被设置在相对于钻头旋转中心非中心对称的位置,第一排屑槽后方的刃带部被设定成大于第二排屑槽后方的刃带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涌井秀夫高桥昭一渡边英人
申请(专利权)人: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