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切削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42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切削工具,该旋转切削工具的耐折损性和切屑排出性优异,并且切削阻力较小而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形成有从该工具主体(1)的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2),在该切屑排出槽(2)的前刀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或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外周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切削刃(3),以对该外周切削刃(3)进行分断的方式设置有断屑槽(4),其中,对于所述断屑槽(4)而言,该断屑槽(4)的槽基端部的深度比槽末端部的深度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切削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断屑槽的旋转切削工具。
技术介绍
使用了刻刀的印刷布线板的加工方式主要是槽加工,因此外周切削刃与被切削材料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切削阻力也随之变大,因此存在工具主体的折损或加工精度恶化的问题。以往,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技术,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2所示那样的在工具主体的外周后刀面设置有对外周切削刃进行分断的断屑槽(也称为缺口槽)的刻刀。专利文献1:日本实愿昭51-165218号(实全昭53-81987号)的缩微胶片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78421号公报但是,在印刷布线板的加工中,为了提高加工效率,有时在重叠了多个原材料板的状态下进行加工,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善效率,广泛在进一步增加原材料板的重叠张数或者提高进给速度的条件下进行加工,由于这样的行为而导致切削阻力增大,再次产生刻刀的折损、加工路径上的切屑残留以及加工精度恶化等问题。虽然认为如果使切屑排出槽的深度相对于工具主体的末端侧在基端侧变浅则能够提高工具主体的刚性,但在该情况下,在工具主体的末端侧和基端侧形成有前角和后角不同的外周切削刃,产生损害稳定的加工的问题。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在将断屑槽的深度构成为从工具主体的基端侧朝向末端侧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工具主体的基端侧的断屑槽变深,有可能使在加工时承受最大负荷的工具主体的基端部的刚性降低,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在将设置断屑槽的间距构成为从工具主体的末端侧朝向基端侧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确保工具主体的基端部的刚性,但伴随着断屑槽的间距的扩大,外周切削刃的每一个的长度变长,外周切削刃与被切削材料的接触面积增大,其结果为,即使具有断屑槽,也产生较大的切削阻力,产生加工精度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求耐折损性和切屑排出性优异且切削阻力较小、加工精度良好的旋转切削工具,但目前不存在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旋转切削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折损性和切屑排出性优异、并且切削阻力较小而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的旋转切削工具。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主旨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形成有从该工具主体1的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2,在该切屑排出槽2的前刀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或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外周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切削刃3,以对该外周切削刃3进行分断的方式设置有断屑槽4,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断屑槽4而言,该断屑槽4的槽基端部的深度比槽末端部的深度浅。并且,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屑槽4的深度从槽末端部朝向槽基端部以恒定的渐减率变浅。并且,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屑槽4的深度从槽末端部朝向槽基端部在规定范围内恒定,比该深度恒定的槽末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X靠槽基端部侧处的深度朝向槽基端部以规定的渐减率变浅。并且,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屑槽4的深度从槽基端部朝向槽末端部在规定范围内恒定,比该深度恒定的槽基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Y靠槽末端部侧处的深度朝向槽末端部以规定的渐增率变深。并且,根据第4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屑槽4具有深度从槽末端部朝向槽基端部在规定范围内恒定的槽末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X,该槽末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X的深度比所述槽基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Y的深度深。并且,根据第1至第5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屑槽4构成为槽末端部的深度与槽基端部的深度之差为0.020mm以上且0.055mm以下。本专利技术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成为耐折损性和切屑排出性优异,并且切削阻力较小而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的旋转切削工具。因此,在印刷布线板的加工中,即使在原材料板的重叠张数增加或者提高进给速度的条件下进行加工,也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切削阻力的增大所带来的影响,能够高效地进行高精度的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定义本实施例的断屑槽的深度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断屑槽的概略说明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断屑槽的概略说明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断屑槽的概略说明图。图6是示出现有例的断屑槽的概略说明图。图7是示出实验1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的表。图8是示出实验1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9是示出实验2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的表。图10是示出实验2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11是示出实验3的实验结果的照片。图12是关于实验4的歪斜量评价的概略说明图。图13是示出实验4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符号的说明1:工具主体;2:切屑排出槽;3:外周切削刃;4:断屑槽;X:槽末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Y:槽基端侧深度恒定区域部。具体实施方式根据附图以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作用的方式简单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使断屑槽4的槽基端部的深度比槽末端部的深度浅,能够保持该断屑槽4对切削阻力增大的抑制效果,并且能够改善工具主体1的刚性,从而能够防止工具主体1的折损,另外,还能够实现加工精度的提高。此外,由于能够通过改善刚性而将切屑排出槽2的体积设计得较大,因此成为还能够提高切屑排出性的实用的旋转切削工具。【实施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如下的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外周形成有从该工具主体1的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2,在该切屑排出槽2的前刀面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或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外周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切削刃3,以分断该外周切削刃3的方式设置有断屑槽4。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主要用于印刷布线板的外形加工或长孔加工等切削加工的刻刀,该刻刀除了设置于上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的切屑排出槽2、前刀面、外周后刀面、外周切削刃3以及断屑槽4以外,还通过在工具主体1的末端部形成末端形成面6而设置底刃5,在基端部设置有与印刷布线板用切削加工装置的工具安装部连结的柄部(省略图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形成绕工具旋转轴线C以180度的间隔配置的一对末端形成面6来设置两个底刃5。因此,在图1中表示为仅能够目视确认一个末端形成面6。另外,各个末端形成面6由末端形成后刀面6a和末端形成壁面6b构成,在一对末端形成面6中的一个末端形成面6的末端形成后刀面6a与另一个末端形成面6的末端形成壁面6b的交叉棱线部设置有底刃5。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各主要构成部分进行详细叙述。外周切削刃3设置有4片以上(在本实施例中为6片至7片)并在圆周方向上等分,分别设置为右旋。另外,外周切削刃3的片数是该外周切削刃3被断屑槽4分断之前的片数,在本实施例中与切屑排出槽2的条数相同。另外,关于该外周切削刃3的螺旋角的设定角度,如果小于15度,则切屑的排出性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其在工具主体的外周形成有从该工具主体的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在该切屑排出槽的前刀面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面或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的外周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切削刃,以对该外周切削刃进行分断的方式设置有断屑槽,其特征在于,/n对于所述断屑槽而言,该断屑槽的槽基端部的深度比槽末端部的深度浅。/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0 JP 2020-0140211.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其在工具主体的外周形成有从该工具主体的末端朝向基端侧的螺旋状的切屑排出槽,在该切屑排出槽的前刀面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面或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的外周后刀面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切削刃,以对该外周切削刃进行分断的方式设置有断屑槽,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断屑槽而言,该断屑槽的槽基端部的深度比槽末端部的深度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屑槽的深度从槽末端部朝向槽基端部以恒定的渐减率变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屑槽的深度从槽末端部朝向槽基端部在规定范围内恒定,比该深度恒定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将靖佐竹智宣
申请(专利权)人: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