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型电接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285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型电接触头,包括L型铜基座(1)、触头材料(2),其特征在于:L型铜基座的内侧设有多个散热片(3),所说的散热片其高度为0.8—1.2mm,厚度为1.5—2.5mm,散热片之间间隔宽度为15—2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型电接触头由于在L型铜基体的内侧上增设了散热片,能够有效、快速散热降温,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型电接触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接触元件,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型电接触头。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工作过程中,由电触头材料与铜基座连接而形成的触头组件及配置散热风机器件在电器中,主要担负通断电源及保护电器电路的作用。当触头组件进入常闭接通状态,通过其强电流,由于接触电阻或接触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样会使触头材料和铜基座产生发热升温的情形。在原有的电器中触头与导电的支撑结构件连接的触头组合件,以通过增加体积或装配散热器件、散热风机方式,进行自然散热,强制散热,因而增加贵金属用量和繁杂的结构,也会容易出现故障。在某些型号的大功率电器中,该类触头组件一般为成对作用,其接通过程为先在前端部位接触,然后滚动至后部接触,进入常闭状态,即电路接通状态,完成一个接通。电器的断开过程为接通过程的逆向过程。触头组件在进行电路的通断时会产生强烈的电弧和弧熔热量,从而对触头产生很强的电侵蚀,降低其电寿命;同时铜基座由于发热升温,导致氧化变形、触头组件失效,致使整个电器使用寿命降低。当触头组件进入常闭接通状态,通过其强电流,由于接触电阻或接触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样会使触头材料和铜基座产生发热升温的情形。在原有的电器中触头,与导电的支撑结构件连接的触头组合件,以通过增加体积或装配散热器件、散热风机方式,进行自然散热,强制散热, 因而增加贵金属用量和繁杂的结构,也会容易出现故障。另在专利号ZL200520095865. 7专利一双基组合型触头组件,解决了触头组件的电寿命,使整个体积缩小,能适用于某些结构紧凑体积较小的电器中,但不能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组合触头组件的发热升温,减少铜基座变形,表面氧化皮脱落所造成的电器短路、电路缺相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散热,延长使用寿命的散热型电接触头。其具体技术方案为散热型电接触头包括L型铜基座、触头材料,L型铜基座的内侧设有多个散热片。所说的散热片其高度为O. 8—1. 2mm,厚度为I. 5—2. 5mm,散热片之间间隔宽度为 15——25mm0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在L型铜基体的内侧上增设了散热片, 能够有效、快速散热降温,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完全达到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散热型电接触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I,参见附图I,散热型电接触头包括L型铜基座I、触头材料2,L型铜基座的内侧设有多个散热片3。所说的散热片其高度为O. 8—1. 2mm,厚度为I. 5—2. 5mm,散热片之间间隔宽度为15 — 2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型电接触头,包括L型铜基座(1)、触头材料(2),其特征在于:L型铜基座的内侧设有多个散热片(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型电接触头,包括L型铜基座(I)、触头材料(2),其特征在于L型铜基座的内侧设有多个散热片(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治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飞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