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小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智能小车的研究当中,高端有智能机器人控制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研发,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完成了 Navlab系列自主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内吉林大学1992年起开始智能车辆方面的研究,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人工智能、最优化控制理论,深入研究在非结构化道路环境下的路径识别和跟踪、安全车距保持等技术。还有低端有教学实验项目和玩具应用等方面,要求小车具有简单的功能,有一定的可靠性。在某些工业现场、导盲识别控制和竞赛训练教学中,智能小车的功能定位介于二者之间,在具备自动避障和寻迹检测的同时,对小车有一定的精度、灵敏度、性价比、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精度、灵敏度、性价比、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小车控制系统,与设置在智能小车上的用于行走的直流电机连接,该系统包括模式选择开关、控制模块、驱动模块、自动避障模块、寻迹检测模块和为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口通过驱动模块与直流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小车控制系统,与设置在智能小车上的用于行走的直流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模式选择开关、控制模块、驱动模块、自动避障模块、寻迹检测模块和为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口通过驱动模块与直流电机连接,所述选择开关、自动避障模块、寻迹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的各数据端口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小车控制系统,与设置在智能小车上的用于行走的直流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模式选择开关、控制模块、驱动模块、自动避障模块、寻迹检测模块和为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口通过驱动模块与直流电机连接,所述选择开关、自动避障模块、寻迹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的各数据端口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慧琳,张银胜,唐慧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