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830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包括位于发动机各缸体上的点火线圈、置于点火线圈内的铁芯,所述点火线圈通过电源线和控制线连接发动机主线束,所述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为点火控制端,所述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为点火工作端,所述每个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发动机金属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与发动机金属部分连接,使得整车的电磁干扰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产生的强电磁波对电磁环境的污染被人们列为汽车造成的三大污染之一。国际无线电组织对这种高能量脉冲形式的骚扰源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测量方法和限制要求。目前这种电磁污染的控制要求已被列入到世界各国的技术法规中。目前应用笔式点火线圈的车型越来越多,与其它类型线圈相比,笔式点火线圈(PHC)的优势之一就是降低了线圈电磁干扰辐射。虽然笔式点火线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干扰辐射,但是因为其点火次级通过发动机线束接地的设计,在实际电磁骚扰测试当中也可能会出现整车测试成绩不合格的现象。而在现行整车开发流程中,电磁骚扰试验 被安排在开始量产前的数月进行,若未通过试验则面临无法上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该机构能降低汽车点火线圈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包括位于发动机各缸体上的点火线圈、置于点火线圈内的铁芯,所述点火线圈通过电源线和控制线连接发动机主线束,所述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为点火控制端,所述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为点火工作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包括位于发动机各缸体上的点火线圈(1)、置于点火线圈(1)内的铁芯(7),所述点火线圈(1)通过电源线(2)和控制线(3)连接发动机主线束(4),所述点火线圈(1)的初级线圈(1.1)为点火控制端,所述点火线圈(1)的次级线圈(1.2)为点火工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点火线圈(1)的次级线圈(1.2)分别通过导线(5)与发动机金属部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电磁干扰抑制结构,包括位于发动机各缸体上的点火线圈(I)、置于点火线圈(I)内的铁芯(7),所述点火线圈(I)通过电源线(2)和控制线(3)连接发动机主线束(4),所述点火线圈(I)的初级线圈(I. I)为点火控制端,所述点火线圈(I)的次级线圈(I. 2)为点火工作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鹏杜佳正陈卫方满全平于永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