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输出管,包括护套和设于护套内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为中凸部和中凹部结合结构,中凹部一端部内径大于火花塞中心电极端部外径,用于与中心电极套接。由于压缩弹簧与中心电极连接采用套接,避免了由于对接方式使压缩弹簧晃动或错位,而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具有连接有效、可靠、安全的优点。进一步采用中凸部和中凹部结合结构,具有局部增强效果,有效减少了压缩弹簧的晃动,具有连接稳定、可靠和安全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输出管,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点火用高压输出管,属于汽车电子领域。
技术介绍
用于连接汽车点火线圈和火花塞中心电极的高压输出管,主要由橡胶护套和压缩弹簧部件构成,其中压缩弹簧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将汽车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脉冲送至火花塞中心电极,高压脉冲放电击穿火花塞中心电极和侧电极间空气,产生电火花引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高压输出管的性能关系着火花塞能否正常引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以启动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中,(参见图I)高压输出管中压缩弹簧2设于橡胶护套I内,压缩弹簧2的一端与用于连接点火线圈的连接座3,另一端与火花塞的中心电极(图中省略)相连;参见图2,现有的压缩弹簧2通常为中凸形(中间粗两端细)或圆柱形(直管形)的结构,由于压缩弹簧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以下不足(I)压缩弹簧2用于与火花塞的中心电极相连的端部直径,与中心电极直径相当并采用对接方式,由于压缩弹簧2的晃动或连接错位,极易影响有效接触,出现因接触不良导致瞬间尖端放电,严重时可引发事故;(2)由于压缩弹簧两端的接触部较中间的受力部细,安装在橡胶护套中容易出现晃动,导致压缩弹簧2和中心电极接触的稳定性较差,影响发动机的正常点火;(3)由于弹簧部件钢丝强度不够,影响弹簧部端口和中心电极的有效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高压输出管,保证与火花塞有效连接,提高发动机正常点火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输出管,包括护套和设于护套内的压缩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为中凸部和中凹部结合结构,中凹部一端部内径大于火花塞中心电极端部外径,用于与中心电极套接,压缩弹簧中凹部的端部与护套端部接近。进一步,所述压缩弹簧中凸部的弹簧节距相比其余部位的节距较大。所述压缩弹簧采用O. 6 O. 8mm的弹簧钢丝。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由于压缩弹簧与中心电极高压线端子连接方式采用套接,避免了由于对接方式使压缩弹簧晃动或错位,而出现接触不良接触不良的情况,具有连接有效、可靠、安全的优点。2、由于压缩弹簧整体采用中凸部和中凹部结合结构,具有局部增强效果,有效减少了压缩弹簧的晃动,具有连接稳定、可靠的优点。3、采用加粗的压缩弹簧,克服弹簧部件钢丝强度不够,影响弹簧部端口和中心电极的有效接触的缺点,具有连接有效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高压输出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高压输出管压缩弹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高压输出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高压输出管压缩弹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护套,2—压缩弹簧,3—连接座,4 一中凹部,5-中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高压输出管,包括护套I和设于护套I内的压缩弹簧2,护套I的端部设有连接座3 ;所述压缩弹簧2为中凸部5和中凹部4结合结构,中凹部4 一端部内径大于火花塞中心电极端部外径,用于将中心电极插入其中,压缩弹簧2中凹部4的端部与护套I端部接近。火花塞中心电极被套入压缩弹簧2的端口中,形成了有效连接,克服了由于弹簧部件端口与中心电极错位和接触性差的缺点。由于采用中凸部5和中凹部4结合结构,起到了稳定、限位的作用,克服了弹簧部件安装在橡胶护套中时容易出现错位和晃动的缺点。进一步,所述压缩弹簧采用O. 6 O. 8 mm的弹簧钢丝强度更为有效。优选地,中凸部5有效圈数设计为10圈,外径为7. 9臟,钢丝直径为O. 7mm冲凹部4最小部位的外径可为5. 3mm,压缩弹簧端口有效圈数设计为5圈,端口 3外径为7. 9_。所述压缩弹簧2中凸部5的弹簧节距相比其余部位的节距较大,一方面可以节少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稳定性更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输出管,包括护套(I)和设于护套(I)内的压缩弹簧(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2)为中凸部(5)和中凹部(4)结合结构,中凹部(4)的端部内径大于火花塞中心电极端部外径,用于将中心电极插入其中;压缩弹簧(2)中凹部(4)的端部与护套(I)端部接近。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输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2)中凸部(5)的弹簧节距相比其余部位的节距较大。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压输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2)采用直径为O.6 O. 8 mm的弹簧钢丝。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压输出管,包括护套和设于护套内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为中凸部和中凹部结合结构,中凹部一端部内径大于火花塞中心电极端部外径,用于与中心电极套接。由于压缩弹簧与中心电极连接采用套接,避免了由于对接方式使压缩弹簧晃动或错位,而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具有连接有效、可靠、安全的优点。进一步采用中凸部和中凹部结合结构,具有局部增强效果,有效减少了压缩弹簧的晃动,具有连接稳定、可靠和安全的优点。文档编号H01F38/12GK202707336SQ20122043358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专利技术者吴地瑜 申请人:重庆栋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输出管,包括护套(1)和设于护套(1)内的压缩弹簧(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2)为中凸部(5)和中凹部(4)结合结构,中凹部(4)的端部内径大于火花塞中心电极端部外径,用于将中心电极插入其中;压缩弹簧(2)中凹部(4)的端部与护套(1)端部接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地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栋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