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模块及其阶梯形框架构造,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具有一下半部大于上半部的阶梯状侧边,其内具有位于上半部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位于下半部的一第二容置空间;一液晶面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及一背光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通过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30,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使用单一框架构造就能同时组装与固定所述背光模块与所述液晶面板以形成一液晶模块,其可简化所述液晶模块的框架构造设计,有利于液晶显示器朝向窄边框设计的发展趋势,并且可配合相应的显示器外壳进行不需螺固元件的组装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模块及其阶梯形框架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阶梯形框架构造的液晶模块。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利用液晶材料的特性来显示图像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flat panel display,FPD),其相较于其它显示装置而言更具轻薄、低驱动电压及低功耗等优点,已经成为整个消费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然而,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材料无法自主发光,必须借助外在提供光源,因此液晶显示器中又另外设有背光模块以提供所需的光源。—般而言,背光模块可依其规模的要求,以灯管的位置做分类,发展出侧光式(Edge lighting)结构与直下型(Bottom lighting)结构。其中,侧光式结构的发光源为摆在侧边的单支光源;直下型结构的光源则放置于正下方。背光模块所用的灯管须具备亮 度高及寿命长等特色,目前有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热阴极萤光灯管、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及电激发光(EL)等。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由于发光二极管(LED)做为背光光源比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因此以LED取代CCFL已是背光发展的趋势。并且,通过以LED作为背光源,液晶显示器或液晶电视更可朝向窄边框的设计方向来发展。请参照图I所示,图I是现有的液晶模块的侧剖视示意图,在此特别说明的是,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本图中的内容是以简化示意的方式来呈现。一现有的液晶模块90包含一背板91、一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92、一胶框93、一液晶面板94及一前框95。所述背板主要用于承载光源(未绘示)及所述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92 ;所述胶框93由上向下套设于所述背板91外侧并固定所述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92以形成一背光模块;所述胶框93上承载所述液晶面板94 ;及所述前框95固定所述液晶面板94于所述背光模块上。然而,在整个液晶模块90的设计及组装过程中,由于分别需要以所述胶框93与所述前框95来固定组件,因此使其部分功能重复及增加组装步骤,并且也由于构造较复杂而不利于液晶显示器朝向窄边框设计的发展趋势。再者,在液晶模块90的组装中,还需要通过螺固的方式来组装所述液晶模块90或将整个液晶模块90固定于一显示器外框中,但不论是以垂直或水平方向来设置螺固元件,都需要占据所述液晶模块90中额外的体积,因此除了会增加组装步骤外,也不利于液晶显示器朝向窄边框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液晶模块及其阶梯形框架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模块及其阶梯形框架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分别以一胶框与一前框来安装形成背光模块与液晶模块,以及螺固元件会占据额外体积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模块,其包含一阶梯形框架构造,具有一下半部大于上半部的阶梯状侧边,其内具有位于上半部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位于下半部的一第二容置空间;—液晶面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及—背光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另设有一垫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的上表面同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模块外另设有一显示器前框与一显示器背框,所述显示器前框与所述显示器背框包覆所述液晶模块,其中所述显示器前框的内侧面形状对应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外侧的阶梯状侧边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器前框的上表面同平面。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液晶模块的阶梯形框架构造,其具有一下半部大于上半部的阶梯状侧边,其内具有位于上半部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位于下半部的一第二容置空间;其中一液晶面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及一背光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另设有一垫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的上表面同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外另设有一显示器前框与一显示器背框,所述显示器前框与所述显示器背框包覆所述液晶模块,其中所述显示器前框的内侧面形状对应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外侧的阶梯状侧边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器前框的上表面同平面。在本专利技术中,只使用单一框架构造就能同时组装与固定所述背光模块与所述液晶面板以形成所述液晶模块,其可简化所述液晶模块的框架构造,有利于液晶显示器朝向窄边框设计的发展趋势,并且可配合相应的显示器外壳进行不需螺固元件的组装作业。附图说明图I是是现有的液晶模块的侧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模块的侧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阶梯形框架构造的局部侧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模块组装于一显示器外壳的侧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模块组装于一显示器外壳的局部侧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2所示,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模块的侧剖视示意图,在此特别说明的是,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本图中的内容是以简化示意的方式来呈现。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液晶模块100包含一背光模块10、一液晶面板20及一阶梯形框架构造30,所述背光模块10及所述液晶面板20是设于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30内。请参照图3所示,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阶梯形框架构造的局部侧剖视示意图。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30具有一下半部大于上半部的阶梯状侧边,其内具有位于上半部的一第一容置空间SI,及位于下半部的一第二容置空间S2。 请再参照图2所示,所述液晶面板20是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SI内,及所述背光模块10是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S2内。详细来说,所述背光模块10内还包含至少一光源组件(未绘示)、一背板11及一导光板组件12 (含光学膜片组),但不包含传统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组件12于所述背板11内的胶框构造。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所述背板11及所述导光板组件12的组合称为背光模块10。另外,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模块100主要是由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30为外壳所组成,其上表面开设有显示区域(未标示),所述显示区域小于所述液晶面板20的面积,因此能对所述液晶面板20起到限位及固定的作用。再者,由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SI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S2的面积,因此本专利技术液晶模块100的内部组件的安装顺序有别于传统的液晶模块的组装方式本专利技术液晶模块100必需先将所述液晶面板20装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SI (图2中由下往上的方向),接着再装入所述背光模块10至所述第二容置空间S2(图2中由下往上的方向)。优选地,所述背光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模块包含:一阶梯形框架构造,具有一下半部大于上半部的阶梯状侧边,其内具有位于上半部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位于下半部的一第二容置空间;一液晶面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及一背光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模块包含 一阶梯形框架构造,具有一下半部大于上半部的阶梯状侧边,其内具有位于上半部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位于下半部的一第二容置空间; 一液晶面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及 一背光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另设有一垫圈。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的上表面同平面。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模块外另设有一显示器前框与一显示器背框,所述显示器前框与所述显示器背框包覆所述液晶模块,其中所述显示器前框的内侧面形状对应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外侧的阶梯状侧边的形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形框架构造的上表面与所述显示器前框的上表面同平面。6.一种液晶模块的阶梯形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