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口曲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053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封口曲轴,包括曲轴体,曲轴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偏心部、平衡部和直轴部,直轴部包括内部开设有油通道的第一段、外周壁面开设有第一螺旋油槽的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交界处径向开设有油孔,油通道通过油孔与第一螺旋油槽相贯通,偏心部的外周壁面上避开承载面的位置开设有一条第二螺旋油槽,曲轴体上开设有一个斜油孔,斜油孔的中心线与直轴部的轴心线的延长线相交或互为异面直线,斜油孔的一端部与第一螺旋油槽相贯通、另一端部仅与第二螺旋油槽相贯通。本设计省去了传统结构中的两个径向油孔和偏心部内的油腔,既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又避免油从油腔甩出而浪费、也就提高了润滑的效果,使得油均匀分布,润滑更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口曲轴
技术介绍
传统的压缩机曲轴的油路结构如附图I所示,包括开设在直轴部的外端的油通道、开设在直轴部的外周壁面上的螺旋油槽,油通道与螺旋油槽通过径向开设的下油孔相贯通,偏心部的中心开设有油腔,在螺旋油槽的靠近平衡部的一端径向开设有上油孔,从油腔与上油孔之间贯通开设有斜孔,油腔的腔壁上径向开设有出油孔,这样的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油从螺旋油槽经过上油孔进入斜孔时,要克服离心力,导致效果不佳;其次, 进入油腔的油只能够有少部分从出油孔流出对偏心部进行润滑,大部分从油腔轴端口甩出,而造成浪费,就导致不能够对偏心部进行充分的润滑;并且,这种传统的油路的加工工艺也很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润滑效果好的压缩机用封口曲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口曲轴,包括曲轴体,所述的曲轴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偏心部、平衡部和直轴部,所述的直轴部包括内部开设有油通道的第一段、外周壁面开设有第一螺旋油槽的第二段,所述的第一段与所述的第二段的交界处径向开设有油孔,所述的油通道通过所述的油孔与所述的第一螺旋油槽相贯通,所述的偏心部的外周壁面上避开承载面的位置开设有一条第二螺旋油槽,所述的曲轴体上开设有一个斜油孔,所述的斜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直轴部的轴心线的延长线相交或互为异面直线,所述的斜油孔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螺旋油槽相贯通、另一端部仅与所述的第二螺旋油槽相贯通。优选地,所述的斜油孔、所述的第一螺旋油槽及所述的第二螺旋油槽同左旋或同右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直轴部和偏心部的外周壁面分别开设螺旋油槽,然后通过在曲轴的内部开设的斜油孔将二者相贯通,且在偏心部上只有一个出油孔,省去了传统结构中的两个径向油孔和偏心部内的油腔,这样既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又避免油从油腔甩出而浪费、也就提高了润滑的效果,并且,油在整个油路上的流动都不需克服离心力,而恰恰是借助离心力来完成油的运走,使得油均匀分布,实现全面润滑,此结构适于在压缩机曲轴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I为传统技术中的压缩机曲轴的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封口曲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封口曲轴的侧视示意图(部分剖视)。附图中1、偏心部;11、第二螺旋油槽;2、平衡部;3、直轴部;31、第一段;311、油通道;32、第二段;321、第一螺旋油槽;33、油孔;4、斜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详细描述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与各个附图中的“上下方向”相同。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封口曲轴包括曲轴体,曲轴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偏心部I、平衡部2和直轴部3,直轴部3包括内部开设有油通道311的第一段31、外周壁面开设有第一螺旋油槽321的第二段32,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的交界处径向开设有油孔 33,油通道311通过油孔33与第一螺旋油槽321相贯通,偏心部I的外周壁面上避开承载面 (承载面为整个摩擦副中曲轴在压缩气体过程中承载压力和摩擦力的区域,即附图3中填充网格部分所示)的位置开设有一条第二螺旋油槽11,避开承载面的原因是保证偏心部I的承载强度,曲轴体上开设有一个斜油孔4,斜油孔4的中心线与直轴部3的轴心线的延长线相交或互为异面直线,斜油孔4的一端部仅与第一螺旋油槽321相贯通、另一端部仅与第二螺旋油槽11相贯通,即只有斜油孔4这一个油孔向偏心部I的外周壁面出油,斜油孔4、第一螺旋油槽321及第二螺旋油槽11同左旋或同右旋,上述的油通道311也呈倾斜开设,最好的倾斜方向也是与第一螺旋油槽321同左旋或同右旋,在开设第一螺旋油槽321及第二螺旋油槽11时,要考虑好角度,保证两者的靠近平衡部2的端部之间能够通过斜油孔4贯通,且保证整个斜油孔4均在曲轴的内部,即该斜油孔4具有完全的孔壁,上述的油通道311 的大致中部沿径向开设有排气孔。油从油通道311的进入后经油孔33流入第一螺旋油槽321,继续沿第一螺旋油槽 321进入斜油孔4,在从斜油孔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进第二螺旋油槽11,进而实现全面的均匀润滑,且从油通道311到第一螺旋油槽321经斜油孔4至第二螺旋油槽11形成唯一的油路。本专利技术的曲轴的设计是在直轴部和偏心部的外周壁面分别开设螺旋油槽,然后通过在曲轴的内部开设的斜油孔将二者相贯通,且在偏心部上只有一个出油孔,省去了传统结构中的两个径向油孔和偏心部内的油腔,这样既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又避免油从油腔甩出而浪费、也就提高了润滑的效果,并且,油在整个油路上的流动都不需克服离心力, 而恰恰是借助离心力来完成油的运走,使得油均匀分布,实现全面润滑,此结构适于在压缩机曲轴上推广使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口曲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体,所述的曲轴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偏心部、平衡部和直轴部,所述的直轴部包括内部开设有油通道的第一段、外周壁面开设有第一螺旋油槽的第二段,所述的第一段与所述的第二段的交界处径向开设有油孔,所述的油通道通过所述的油孔与所述的第一螺旋油槽相贯通,所述的偏心部的外周壁面上避开承载面的位置开设有一条第二螺旋油槽,所述的曲轴体上开设有一个斜油孔,所述的斜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直轴部的轴心线的延长线相交或互为异面直线,所述的斜油孔的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螺旋油槽相贯通、另一端部仅与所述的第二螺旋油槽相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口曲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体,所述的曲轴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偏心部、平衡部和直轴部, 所述的直轴部包括内部开设有油通道的第一段、外周壁面开设有第一螺旋油槽的第二段,所述的第一段与所述的第二段的交界处径向开设有油孔,所述的油通道通过所述的油孔与所述的第一螺旋油槽相贯通, 所述的偏心部的外周壁面上避开承载面的位置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芳何静屠佳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