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永军专利>正文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2044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燃料供应系统和第二燃料供应系统,根据不同运行情况,控制第一燃料供应系统和第二燃料系统进行不同燃料供给,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发 明涉及汽车燃料的供给
,尤其涉及一种双燃料汽车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大,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且处于高价位运行。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而汽车用油是石油产品的主要消耗大户。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寻找一种替代燃料(如醇类、天然气等)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这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已经十分紧迫。由于现有汽车设计为汽油发动机,替代燃料实际使用中最大的技术障碍是冷机启动、动力性和续程问题,冷机启动是在低温下燃料蒸发困难造成发动机不易着火启动,动力性则是在汽油汽车基础上使用替代燃料由于密度不同造成动力性问题出现,续程则是在缺少替代燃料、汽油或柴油时,更换不同燃料需要很多复杂的改动工序而造成某种燃料缺乏引起车辆正常行驶。汽油发动机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现在冷启动状况良好、动力性良好、加油站多而不会引起续程。因此,在发动机低温启动时,通过汽油冷启动系统进行工作,当发动机暖机后,切换到替代燃料供给系统进行工作,能有效保证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在发动机使用替代燃料时,控制系统调参软件通过对比汽油性能调节各项参数,使替代燃料达到汽油相同性能,有效保证发动机原有动力性;续程问题通过控制单元对电磁阀、油泵、喷射器的控制而解决。因此,提供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并且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有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油箱、第一油泵、第一油位传感器、第一过滤器、第一输油管和第一喷射系统的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和传感器组件,第一油泵安装在第一油箱内与第一输油管、第一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一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油泵电连接并控制第一油泵工作;还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模式开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油箱、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油压阀、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和第二喷射系统;第二油泵、第二油压阀安装在第二油箱内与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第二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二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第一喷射系统中的输油管、第一油轨、第一喷射器依次连通,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过滤器安装在第二输油管上,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并控制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工作;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模式开关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和第三输油管上,并通过第三输油管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将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连通。优选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三输油管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的连通与关闭。优选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优选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优选地,第二油箱使用汽油或柴油,第一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工作,开启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工作,关闭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进行自动控制,模式开关默认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为启动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A.汽车点火开关置于“开启”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检测模式开关是否处于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位置; BI.当步骤A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 B2.当步骤A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将信息反馈给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发动机工况,判断是否需要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供给燃料辅助启动;Cl.当步骤B2的结果为“否”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2.当步骤B2的结果为“是”时,进入第一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给发动机供给燃料,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继续检测发动机工况,直到发动机工况符合第二燃料供给系统为发动机供给燃料运行模式条件,转到Cl步骤。优选的,发动机自动进入第二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第一输油管、第一燃料供应系统、第一喷射器的通路;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的通路,通过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油泵与第三输油管的通路,开启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的通路,给发动机供给燃料。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C3.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A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第一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 C4.当模式开关处于手动状态B时,发动机手动进入燃料供给运行模式,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第二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二油泵,通过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的通路,通过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的通路,开启第二油泵与第三输油管、第一输油管的通路,第一电子控制单元开启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给发动机供给燃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模式开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油箱、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二油位传感器和第二喷射系统;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回压阀安装在第二油箱内,与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第二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二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并控制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工作;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模式开关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上,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三输油管管路连通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 因此,可以在第一油箱中存放替代燃料,也可以存放汽油或柴油和其它燃料,第二油箱中存放汽油或柴油,也可以存放替代燃料和其它燃料,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通过第一燃料箱内汽油或柴油进行启动,热机后,转换通过第二油箱中的替代燃料或其它燃料进行燃料供给,从而达到节约和替换汽油或柴油的目的,并且由于在发动机原有基础上构建一套燃料供给系统,从而对发动机其他部位的零部件不进行改动;并且能够通过电磁阀控制燃料供给的通路;传感器组件能够不断检测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有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油箱、第一油泵、第一油位传感器、第一过滤器、第一油压阀、第一输油管和第一喷射系统的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和传感器组件,第一油泵、第一油压阀安装在第一油箱内与第一输油管、第一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一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一油压阀通过波纹管与第一油泵、第一输油管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油泵电连接并控制第一油泵工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三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模式开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油箱、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过滤器、第二油压阀、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和第二喷射系统;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油压阀安装在第二油箱内,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第二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二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二油泵、第二电磁阀、第三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一输油管、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依次连通,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并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工作;第三输油管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模式开关分别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上,第三输油管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将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有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一油箱、第一油泵、第一油位传感器、第一过滤器、第一油压阀、第一输油管和第一喷射系统的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和传感器组件,第一油泵、第一油压阀安装在第一油箱内与第一输油管、第一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一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一油压阀通过波纹管与第一油泵、第一输油管连接;第一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油泵电连接并控制第一油泵工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三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模式开关,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电子控制单元、第二油箱、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过滤器、第二油压阀、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和第二喷射系统;第二油泵、第二油位传感器、第二油压阀安装在第二油箱内,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第二过滤器、第二喷射系统中的油轨和第二喷射系统中的喷油器依次连通;第二油泵、第二电磁阀、第三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一输油管、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依次连通,第二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二油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连接并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工作;第三输油管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子控制单元、第二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模式开关分别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设置于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上,第三输油管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将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通过第三输油管连接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控制第一油泵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油泵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一输油管与第二输油管之间、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与第一输油管之间的连通与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油泵、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油泵、第二燃料供给系统、第二喷射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供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油箱使用汽油或柴油,第一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油泵工作,开启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第一喷射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胡永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