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荷缓冲吸能装置及吸能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908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荷缓冲吸能装置,包括沿载荷方向依次设置的缓冲单元和阻挡栅格组件,缓冲单元包括一个塑性材料薄壁金属管或者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塑性材料薄壁金属管;薄壁金属管的轴向与载荷方向平行;阻挡栅格组件所在平面与载荷方向垂直,阻挡栅格组件由至少一个栅格单元拼接组成,栅格单元包括至少三块切割板,多块切割板的一端相互固定且另一端成圆周分布,且固定处形成栅格单元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薄壁金属管缓冲装置存在缓冲行程利用率较低、载荷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具有缓冲平稳、缓冲行程利用率高、载荷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一种薄壁金属管结构的载荷缓冲吸能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薄壁金属管(也称为柱状金属薄壁结构)结构稳定,其变形破坏模式稳定、能量吸收可控,因此作为缓冲吸能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与碰撞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车辆、航天器以及工程防护等。2003年第27卷的《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薄壁圆柱壳轴向动力屈曲的实验研究”中公开了一种薄壁金属管的缓冲装置,利用薄壁金属管在轴向屈曲过程中的折叠变形来达到吸能的目的,这种方案在应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变形模式会受到薄壁金属管的径厚·比和长径比等因素的影响,如长径比过大的薄壁金属管就会发生欧拉屈曲达不到缓冲的目的;二、在缓冲后期薄壁金属管屈曲后叠加在一起,行程利用率不高,即吸能元件有效变形长度与初始长度之比不高,不利于缓冲吸能;三、薄壁金属管轴向屈曲时,载荷波动较大,缓冲力不平稳,载荷效率即平均载荷/峰值载荷的比值通常较低。2009年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910064833. 9公开了一种锥环、胀环和多孔缓冲材料组合在一起的组合式缓冲器,利用各个子缓冲器的冲击曲线错位叠加,改善单一缓冲器存在的载荷波动大等缺点,有效改善了缓冲平稳特性,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荷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载荷方向依次设置的缓冲单元和阻挡栅格组件,?所述缓冲单元包括一个塑性材料薄壁金属管或者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塑性材料薄壁金属管;所述薄壁金属管的轴向与载荷方向平行;所述阻挡栅格组件所在平面与载荷方向垂直,所述阻挡栅格组件由至少一个栅格单元拼接组成,所述栅格单元包括至少三块切割板,所述多块切割板的一端相互固定且另一端成圆周分布,且固定处形成栅格单元中心,?所述缓冲单元的一端面与阻挡栅格组件接触且一个薄壁金属管对应一个栅格单元,所述阻挡栅格组件悬空设置,?所述切割板的材料屈服强度大于薄壁金属管的材料屈服强度,所述切割板的轴向刚度大于薄壁金属管的轴向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斌张德志谭书舜马艳军梁志刚景吉勇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