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锆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7767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锆基非晶合金,以锆、铜、镍、铝、银为组元,其组成由下列通式表示:Zr70-xCu12.5Ni10Al7.5Agx,其中1≤x≤10。通过银部分取代锆组元,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和吸铸成型的方法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锆基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较高的强度。另外,该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初始晶化温度,有较宽的过冷液相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非晶态合金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合金熔体在冷却凝固过程中有自发结晶的趋势。但是当冷却速率足够大时,合金将越过结晶过程而形成非晶合金。非晶合金是一种亚稳态,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呈拓扑无序排列,不具有长程周期平移对称性,结构上不存在晶界、位错和偏析等缺陷。正是由于非晶合金具有这种特殊的微观结构,所以表现出极高的强度和硬度,高弹性极限,优异的耐磨和耐蚀性,同时表现出优良的软磁和硬磁及超导特性。目前在电子、电力、化工、机械、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非晶合金形变软化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屈服后的塑性变形局限于非常窄的剪切带内,导致室温时的整体塑性较差,严重制约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非晶合金的塑性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主要通过在非晶基体中引入第二相来提高其塑性,可以分为外加复合和原位析出。引入的第二相可以把剪切带有效地隔离,从而阻止剪切带的过度扩展,促进多重剪切带的形成。由于复合材料的制备对所引入的第二相要求与基体有好的润湿性,同时抑制与其进行反应,还要求相近的热膨胀系数等,所以复合材料的设计过程复杂,工艺难以控制,材料性能的可重复性较差。相关研究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锆基非晶合金,以锆、铜、镍、铝、银为组元,其组成由下列通式表示:Zr70?xCu12.5Ni10Al7.5Agx,其中1≤x≤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巍李金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