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特别是。
技术介绍
块体金属玻璃(BMG)材料虽然具有高的断裂强度和硬度以及高的弹性应变极限,但是由于单相金属玻璃的塑性变形是通过高度局域剪切变形来实现,断裂前能够开动的剪切带数量十分有限,BMG在室温下会发生无宏观塑性变形的灾难性脆性断裂。因此,室温脆性问题已经发展成为BMG材料应用的重要瓶颈。为改善BMG材料的室温脆性,国内外研究人员在金属玻璃中引入了不同强度和弹性模量的第二相来制备出BMG复合材料,利用第二相来阻碍单一剪切带的滑移,并通过多剪切带的产生、分叉和偏转以及湮灭来提高材料的宏观塑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2000年美国Johnson研究小组通过在Zr-Ti-Cu-Ni-Be合金系中添加Nb合金化元素,制备 出微米尺寸β-Zr(Ti)固溶体相增塑的BMG复合材料,其断裂应变可以达到8. 26%。微观结构控制方面,陈光等人通过对树枝晶β-Zr(Ti)相固溶体进行球化处理,将BMG复合材料的断裂塑性已经提高到20%(大块金属玻璃复合材料中树枝晶球化的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85409. 3)。虽然上述铸态内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性锆基金属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玻璃合金元素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ZraTibCucNidBee,其中46≤a≤50,?14≤b≤18,?9≤c≤11,?7≤d≤9,?16≤e≤19,?a+b+c+d+e=100。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